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掌握内蒙古农区部分高产奶牛遗传改良和DHI测定效果,为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高效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内蒙古农区部分高产奶牛遗传改良效果和生产性能水平。[结果]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养殖规模日益增强,成年牛比例占56.08%。使用冻精改良后,情期受胎率为49.36%、犊牛成活率达到97.13%,母犊初生体重为38.93kg/头,成年牛305d产奶量均达7249.16kg,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69%、3.24%,且脂蛋白比均达到1.14。[结论]充分应用阿菲金系统构建"数字化"的评估管理体系,完善DHI测定机制,对建立健全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良繁体系,推动奶牛规模化高效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奶牛冻精冷配改良是目前奶牛主要的改良繁殖技术.冻精冷配改良技术的推广不但为农五师的奶牛养殖户提供了优质的母牛,增加了职工收入,还有利于优质奶牛快速扩繁,提高奶牛品质,促进农五师乳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奶牛养殖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快速转型。关中地区作为陕西奶牛主要产区,代表了陕西奶牛业的整体水平。为准确掌握陕西省规模化牛场奶牛生产基本情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寻求突破,在关中地区开展了奶牛生产性能的调查工作,旨在为奶牛养殖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型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奶牛性控冻精的生产水平.[方法]通过对奶牛性控精液生产过程中染色时间及冷冻精液处理时间的控制,研究其对性控冻精的常规品质及改进后的效果,并对性控冻精的品质及生产成本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生产工艺改进后,与传统性控冻精制作方法相比,不但提高了精子品质,而且提高了精子分离速度.[结论]这一工艺的改进明显增加了每支细管的有效精子数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奶牛的数量和生产能力以及加快奶牛群体改良速度,满足三鹿产品畅销全国市场所需的原料奶,三鹿集团开始在石家庄部分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实验性推广性控冻精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奶牛性控冻精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X/Y精子分离技术是目前最先进、最经济的性别控制手段,该技术在现代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奶牛的产母率,加快优质奶牛群扩繁速度,而且可显著提升奶牛种群的整体质量和繁殖效益.[方法]本试验用X/Y种畜(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奶牛性控冻精在定西兴牧奶牛养殖场进行试验,共授配奶牛67头,怀孕45头,情期受胎率平均为67.16%;共产犊牛39头,其中母犊36头,公犊3头,死亡6头,母犊率达到92.31%;对其中20头犊牛出生时的体重、体尺进行了阶段性测定,并与本场使用常规冻精所产母犊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奶牛性控冻精在受胎率和提高母犊率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试验效果.[结论]对规模化奶牛场的快速扩群和品质提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2年10月24日,山东省即墨市通过积极推广奶牛性控冻精改良技术,使全市多产奶牛母犊7500头,一头母犊价值高于公牛犊2700元,成年母牛年可多产奶1000kg,年可增加奶牛养殖效益4775万元。(1)提高母犊出生率。奶牛性控冻精改良技术,是利用含X基因的荷斯坦优质种公牛精液制成冻精细管对能繁母奶牛实施人工授精,可使奶牛母犊出生率由50%提高到95%以上,加快当地劣质奶牛的淘汰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了解南德温牛冻精的受胎效果.[方法]选择607头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并与西门塔尔牛受精效果(727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南德温牛细管冻配受胎率达到92.3%,产子成活率达到95.6%,而西门塔尔牛细管冻配受胎率达到89.2%,产子成活率为90%.[结论]说明南德温牛的冻配在促进肉牛发展上具有较高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9.
1 金凤区奶产业发展现状   金凤区现有奶牛养殖户285户,奶牛养殖园区10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1户.奶牛存栏达1.15万头,其中,产奶母牛6 612头,年产鲜奶3 835万kg,产值6 520万元.2003年至今,已引进国外荷斯坦奶牛3 350头.2005年计划引进优质奶牛冻精1.5万枚,改良奶牛8 400头,已完成了70%,完善了8个奶牛养殖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和园区及周围林带绿化. ……  相似文献   

10.
张沅 《中国乳业》2013,(1):20-24
本文从牧场角度出发,简述了如何通过奶牛的遗传改良来提高牧场效益,详细介绍了奶牛的科学养殖理念,奶牛的遗传改良模式,优秀种公牛的选育方法,如何选择优秀种公牛冻精以及如何全面做好牛群的遗传改良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奶牛的生产性能.[方法]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系,2006年10~11月对武汉市某牛场所有产奶牛的生产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场牛群所产奶中体细胞数高,产奶牛中有12%患有临床乳房炎,产犊间隔长,存在繁殖问题和饲料问题,针对测检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论]为牛场...  相似文献   

12.
 奶牛作为陕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陕西奶牛经过多年的选育改良,品质明显提高,但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陕西省奶牛遗传育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遗传育种工作。论文在对陕西省奶牛遗传改良历程、国外经验、目前奶牛改良存在问题等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我省奶牛遗传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检验S19号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用S19号疫苗对未孕母牛进行接种,然后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监测。[结果]不同个体免后4~5个月的转阳率55.8%,免后6~8个月的转阳率63.5%,免后11~12个月的转阳率57.5%,同一养殖区内注苗后的转阳率平均57.7%,未注苗的自然感染率达到16.2。[结论]说明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决牛群分散,交通不变问题.[方法]本文利用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并为了观察牛同期发情及受胎产犊效果.在红塔、新平和元江分三批对102头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放置阴道栓+注射氯前列烯醇),撤栓后根据发情情况用冷冻精液对97头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同期发情率95.1%.150~160 d后对输精母牛进行妊...  相似文献   

15.
酿酒酵母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不同水平的酿酒酵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三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三组,A组为基础日粮,B组和C组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酿酒酵母0.33%和0.67%DM.[结果]添加酿酒酵母可降低瘤胃pH值和氨态氮浓度,在采食后6 h,B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调查落实张掖市基础母牛养殖户补贴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张掖市畜牧管理人员随机入乡镇配种站,母牛养殖户,对甘州区基础母牛养殖户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零费用配种"政策对养殖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存在政策资金不及时到位,会影响养牛生产的矛盾。[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主要研究菠萝皮对泌乳牛的催奶效果。[方法]挑选30头健康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期间,定期记录试验牛的日产奶量,观察膘情和其他相关体征。[结果]显示:试验期间试验组牛的日均产奶量是16.49kg,比对照组牛的15.88kg提高了0.61kg,可创造1.496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月份和精液类型对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奶牛后第一情期受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3头产后60 d以上不发情和产后配1~3次仍未受胎的奶牛,不检查卵巢直接利用激素生源2+1进行同期发情处理.1~3月份处理41头奶牛,6~8月份处理52头;其中,利用性控精液配种58头,常规精液配种35头.[结果]表明:经定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建立奶牛疾病预测模型的6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的性能及预测变量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共计944头泌乳牛的生产信息、行为信息作为预测因子,疾病信息作为输出变量,训练并验证模型。将日产奶量、反刍量、活动量、胎次和泌乳天数作为输入变量,利用ML算法建立奶牛疾病的预测模型,评估决策树(Decision Tree,DT) C5.0、CHAID算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RF)、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6种ML算法的性能,评估预测变量的重要性,以及将胎次和泌乳天数纳入预测变量后模型性能的改善情况。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模型性能,按照权重排序评估输入变量对模型预测的重要性。【结果】DT C5.0算法敏感性>85%,特异性>90%,为性能最佳的模型;RF总敏感性为56.8%,对各类牛预测的性能较稳定;ANN、BN、DT CHAID则对样本量较多的疾病预测性能较好,可达74.4%;LR对病牛正确识别率不足40.0%,大多识别为健康牛。产奶量为RF、ANN、LR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泌乳天数为DT C5.0、CHAID和BN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纳入胎次和泌乳天数后,模型预测的敏感性平均提高9.8%。【结论】ML算法在对奶牛疾病的预测方面表现出很大潜力,其中,DT C5.0更适合用于预测奶牛疾病。产奶量和泌乳天数为疾病预测模型中相对重要的变量,此外,将胎次和泌乳天数纳入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