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养殖场不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但牛群中一旦出现,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危害整个牛群,造成严重的死亡率。由于奶牛魏氏梭菌病发生后,常呈现急性型经过,患病牛常来不及治疗直接倒地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上该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发病过程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85年9—10月对武汉市畜科所实验牛场的5头发病奶牛诊断为狂犬病,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武汉市畜科所1985年饲养奶牛92头,牛群全都栓系舍饲,在户外运动场上运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中毒病引起的牛肠便秘、肠阻塞给牛群造成的损害,维持牛群的健康状况,管理或饲养人员必须正确掌握这些中毒病等发病原因。虽然一些原料属于饲喂牛群的优质饲料,能够为牛群生长发育提高充足营养,但是饲喂不当也会发生中毒引起牛肠便秘、肠阻塞,例如:油菜籽、马铃薯、豆类和谷物等。同时,牛群在放牧饲养过程中,如果错误采食橡胶树子叶、烟叶、铅元素等有毒物质,也容易中毒引发牛肠便秘、肠阻塞。如果管理或饲养人员不能及时对病情进行诊断,采用相应措施处理,病情发展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病牛会出现脱水、消瘦和昏迷死亡现象,给养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饲养人员应该提高责任心,在合理搭配饲喂的基础上,确保供给牛群的饲料优质,每天认真观察牛群各种行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尽快对病情进行诊断和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5日某牛场为降低饲养成本,把胚移安格斯母牛群(共27头)赶至牧场放牧,7月23日有2头母牛发病,其它牛也相继出现症状。少数发病者病程持续3~5d,多者持续8~10d。27头牛中先后有22头发病,总发病率81.5%。发病一直持续到8月20日前后才陆续停止。其间该病还传至从未放牧的公牛群和犊牛群,引起1头公牛、2头犊牛发病。场内饲养的本地黄牛无1头发病。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玛沁县雪山乡浪日合作社某牧户牛群中24头一岁半犊牛,7头相继发病,2头死亡,其余5头及时治疗而痊愈,现报告如下。1病状观察发病迅速。病的初期,犊牛在放牧中常落于牛群之后,精神沉郁,呆立不动,喜卧、吮乳停止,体温40.5~42℃。有的患犊拉稀,可见黏膜发红,鼻孔流出脓性  相似文献   

6.
牛巴氏杆菌病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新疆气候逐渐变暖,雨量增多,新疆很多地区如乌鲁木齐、昌吉、吉木萨尔、库尔勒、阿克苏等地都发生牛巴氏杆菌病.1997年9月我市某养殖区7家养殖户的牛群突然发病,患牛呈跳跃式急性发病,该片区1个月内死亡15头牛.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高原的红原、若尔盖、阿坝和松潘等县的部分地区,牦牛发生以高热和下痢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经调查11个分场的27个发病牛群,发病率为2.76—  相似文献   

8.
奶牛泰勒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以来,奶牛泰勒焦虫病呈地域性暴发.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1年7月中旬,位于乌裕尔河南岸流域的富路镇先后有4个村的奶牛暴发了奶牛焦虫病,相继又有绍文乡的2个村在富路镇放牧的奶牛群也发生了本病.共计有4个放牧奶牛群,共388头,其中发病90头,死亡17头,发病率23.2%,死亡率占发病率的18.9%.  相似文献   

9.
造成中毒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尤其是对于牛群来说,所处的环境、所喂养的食物、所接触到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牛群中毒病发病的原因,如果不顾发病原因而胡乱医治,效果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进行牛群中毒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是了解牛群患病的原因,以便于对症下药。现对中毒病在牛群的发病原因进行简要的陈述和分析,并就各个病症的防治措施进行具体阐述,旨在为广大牛群饲养者防治中毒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 养牛户饲养肉牛87头,均为夏洛莱,西门塔尔与当地黄牛的杂交改良牛。年龄均为6~13月龄。饲养方式为半舍饲半放牧,夏季以放牧为主。2004年10月初,牛群中个别牛出现腹泻,下颌及腹下水肿,可视黏膜苍白等症状。随后发病数量越来越多,几乎波及整个牛群。初期怀疑为巴贝斯虫病,用贝尼尔配合青霉素等治疗无效,病程拖延较长近1个月。病牛消瘦,有一头6个月龄犊牛因病重死亡。于是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目针对沈阳某乳业公司7个奶牛场的3000多头成母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抽查,目的在于了解该公司牛群血中钙、磷和β-胡萝卜素的盈缺状况,以及与酮病相关的营养代谢病的发病情况、发病规律,为早期预防、治疗酮病和合理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91年6月下旬,甘肃省临潭县羊沙乡发生一种以牛羊头部结节、肿块为特征的皮肤病。传播快,发病率高.发病及诊疗情况如下:一、流行情况该乡八大、桥子川两村共养牛365头,羊825只(其中成年羊590只,羔羊235只)。6月25日起有个别羔羊发病,3日后波及全村羊群,牛群亦发病。至7月5日共出现发病羊382只,死亡59只,发病率46%,致死率15.4%。其中成年羊占17.8%,羔羊占75.9%。发病牛50头,发病率为13.7%。以后流行逐渐缓解,7月20日发病停止。全期共出现发病羊435只,死亡72只,发病率52.7%,致死率16.5%。幼年羊比成年羊发病率高,牛仅黄牛发病,以一岁以下犊牛为主,无死亡。牦牛未发病。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牛红眼病又名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原体主要是牛摩勒氏杆菌,其次为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衣原体和病毒.该病主要发生在天气较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发病不分年龄和性别,发病后小牛和良种牛症状较重.本病可通过牛头部相互摩擦,咳嗽和打喷嚏进行传播,一旦发病,在24~48h内牛群发病率就会达到50%以上.如果蚊蝇多或遇有刮风和尘土飞扬的天气,该病的传播速度还会加快,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牛 D型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此病在舍饲牛群中一经出现 ,危害极大。 1 999年 6~ 8月宁夏某国营牛场发生此病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1 999年 6月中旬该场 3头牛发病 ,经抗生素注射治疗无效 ,4天后 3头牛同天先后死亡 ,此后两个月内 ,先后又有 47头发病 ,症状相同 ,其中 6头病死。发病 47头牛的 97.3%为刚刚产犊的母牛。2 症状 母牛在产犊后 1~ 2天内体温上升至40℃以上 ,食欲不振 ,心音亢进、心律加快 ,如不及时治疗 ,发病 2天后 ,排粪呈喷射状水样 ,体温继续上升至 41℃左右 ,呈稽留热 ,肺部有明显的湿…  相似文献   

15.
曹雷 《兽医导刊》2020,(8):67-67
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牛群的伤害较大。本文分析了败血症、胃肠炎、生殖系统感染三种由沙门氏菌引发症状的发病机理,介绍了牛沙门氏菌的检测及防治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初,新疆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某养殖户求诊。主述,牛群由夏牧场转场至秋牧场2d后,陆续有5头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已发病1周,病牛消瘦,其中1头已死亡。  相似文献   

17.
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下称“两病”)是人畜共患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它直接威胁着人和家畜的健康与安全。所以,建立无“两病”的健康牛群势在必行。这里就介绍本市成功改造“两病”牛群的过程中,所走过的十多年艰难的路程,也许对探索如何更快更好更省地改造其它人畜共患病有借鉴之处。本市对奶牛群的改造工作,是在市政府的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十多年来开展了对本市牛群中的“两病”进行普查、检疫、防疫、扑杀阳性病畜,建立监测点,加强牧场消毒卫生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使本市牛群中“两病”于1989年得到了有效控制,尤其“布病”基本控制,1991年5月获得了农业部和卫生部的考核验收与肯定。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牛群中发病概率较大,羊、猪、马、人等也有可能会感染该病,并且该病的发病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再加上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养牛业的发展,各大养牛场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放线菌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本文就针对牛放线菌病的病因以及发病的主要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新桥农场六队饲养水牛45头,6月14日至20日,牛群陆续发生急性传染病,共发病16头,发病率为35.5%,死亡14头,死亡最多的一天(6月20日)死了7头,致死率87.5%。在此期间有4头中猪(体重40kg)因吃了病牛肉汤也相继死亡。6月20日,我们到现场诊断,并进行了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现报道于下: 一、发病情况:多数牛只突然发病便倒地死亡。病死的牛除二头是成年牛外,其余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牛摩勒氏杆菌,是奶牛常发的一种急性、季节性传染病,多发生于炎热和多雨的夏季,且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病则迅速蔓延。青年牛群发病率较高,患过病的牛群对重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成年牛群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