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卷曲形红茶外形酷似碧螺春,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双锅曲毫炒干机使其条索卷紧呈螺状。其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一、鲜叶原料卷曲形红茶要求外形紧卷成螺状,颗粒重实,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要求芽叶无病虫害且叶片老嫩程度一致。二、萎凋1.目的适当蒸发水分,降低细胞张力,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成条;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乌龙头鲜叶为原料,参照一般红茶生产技术,通过对鲜叶切丝、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等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初步确定乌龙头叶红茶加工的基本工艺为:摘叶→分拣→切叶→萎凋→揉捻→发酵→初干→绝干→提香九道工序,其工艺参数为:乌龙头鲜叶切成6~7 mm,38℃下经40~45 min和20~25 min2次萎凋,萎凋叶减重率达31%~34%时进行2次揉捻,当揉捻叶含水量为58%~62%时,在31℃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通风发酵8~10 h,在38~50℃下将发酵叶通风初干和微波绝干后,90下提香2 h,可得到成品率为24%~30%的品质优良、具有保健功能的乌龙头红茶。  相似文献   

3.
正(续第10期第40页)工夫红茶的加工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形成的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1.采摘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鲜叶采摘标准: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高档工夫红茶也可采摘一芽一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采摘时,要求芽叶形状、大小、色泽、嫩度一致,高档茶要"四不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10):139-140
红茶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茶。其外形条索紧细或紧结、多锋苗,匀齐、洁净、色泽乌黑油润、金毫显;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芽显和红匀亮。本文以"泰宁红茶"工艺进行分析,旨为红茶加温萎凋初制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桃源大叶一芽二叶为原料,对螺形红茶的造形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形红茶的合理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初烘→曲毫→足干,其中鲜叶萎凋、揉捻、发酵、足干与传统参数一致,关键在初烘和曲毫工序上需要进行相对精确的控制,初烘技术参数为:温度130℃,时间8 min,含水量控制在52%左右;曲毫技术参数为:投叶量6 kg/锅,温度180℃,时间75 min。  相似文献   

6.
(续第10期第40页) 工夫红茶的加工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形成的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 1.采摘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鲜叶采摘标准: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高档工夫红茶也可采摘一芽一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采摘时,要求芽叶形状、大小、色泽、嫩度一致,高档茶要“四不采”(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下来的鲜叶要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装放,贮运时要严格分类,保证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功夫红茶主要加工流程有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贮藏保鲜及包装等几个环节,工艺并不复杂,但要做到适时适度。1.适时采摘。在山东省每年6月底,气温稳定超过25℃时,即可采摘制作红茶,具体采摘时应选晴天采摘,避免露水叶、雨水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芽叶要求颜色一致,大小均匀。鲜叶采摘后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篓装盛,并尽快运至加工厂。2.适度萎凋。萎凋适度标准:萎凋叶柔软,手捏成团,松手后叶子不易  相似文献   

8.
以‘桃源大叶茶’1 芽2 叶为材料,研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加工叶水分含量对3 种酶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高香高茶黄素红茶的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延长,3 种酶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萎凋14 h 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9 倍,过氧化物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3.5 倍,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1 倍,在揉捻、发酵、干燥工艺中,3 种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根据研究结果可推断,β-葡萄糖苷酶对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萎凋过程及发酵早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对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发酵工艺,可依据萎凋叶中3 种酶的活性变化程度及失水情况,确定萎凋适度的标准,依据发酵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比值变化情况,确定发酵适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出高茶黄素含量的大叶种红碎茶。[方法]以高茶黄素大叶种茶叶品种为原料,分别考察鲜叶嫩度、萎凋时间、发酵时间对红碎茶加工品质的影响,研制出茶黄素含量在1.2%以上,品质较高的高茶黄素红碎茶。[结果]高茶黄素含量的红碎茶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较高,以一芽二叶为最好,其次为一芽三叶;萎凋时间与茶黄素的含量呈曲线对应关系,萎凋时间以5 h为宜,其次为10h,萎凋的时间过长,会出现过多的茶黄素损耗;揉切发酵的全程时间要求较短,以45 min为佳,不宜超过79 min。[结论]研究可为高茶黄素红碎茶的研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有机茶园中‘铁香’品系的鲜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嫩度、萎凋程度、做青程度、发酵温度、添加儿茶素及干燥温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并对红茶中的茶黄素、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和感官审评。铁香茶树鲜叶加工工序及最佳参数为:以1芽1叶为鲜叶原料,中度摇青后,萎凋至含水量为68%,揉捻后添加鲜叶干重2.0%的高表没食子儿茶素,充分拌匀,27℃发酵1.5 h,再在22℃下发酵至适度,用105℃小火烘至七成干,摊放30min后,80℃烘至足干。红茶感官审评品质为条索紧结匀齐,显金毫,乌黑油润;花香高长;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较厚、鲜爽、带花味;叶底嫩匀齐,红艳明亮;茶黄素含量达(0.85±0.04)%。  相似文献   

11.
进行珍珠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选用龙井43和龙井长叶制成红茶外形紧结,色泽乌润。鲜叶嫩度以1芽1叶为好;2萎凋室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60%~70%,茶叶萎凋效果最好。3温度为24~25℃、摊叶厚度为15 cm,发酵红变最均匀,有花果香。4宜采用烘干机烘干至5成干,炒干机分3次干燥。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乌龙茶品种“黄金桂”特有的花香,加工生产成红茶产品“黄金桂红茶”,创新工艺为鲜叶→日光萎凋→摇青→揉捻→轻发酵→烘干→成品茶。该产品外形紧直,汤色金黄明亮,桂花香飘逸持久,滋味浓醇,叶底匀红,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3.
1.分级红茶初制技术的关键是;萎凋适度,映叶(萎凋叶)筛分,揉捻充足,筛分复揉,发酵充分,高温薄摊,快速干燥。2.为了提高生产碎茶的此重,与技术改革的同时,还应适当地改变揉茶机的稜骨和添设揉切机(C.T.C.)的装置。3.分级红茶初制技术的关键,也适用于工夫红茶,并可显著提高品质。即采用“四改二筛”的办法。四改是:改重萎凋为适度萎凋,改不充分揉捻为充分揉捻,改嫩发酵为适度发酵,改低温烘茶为高温薄摊,快速干燥。二筛是:萎凋叶筛分,分开揉捻;揉捻叶解块筛分,筛面复揉。4.我国茶叶品质提高的潜力是极其巨大的。过去有“湖红无好茶”的传统观念。这次试制安化分级红茶,虽然是以2级3等鲜叶原料,但成茶已达国际水平,这充分证明了湖南茶叶的品质绝不是一般所想象的那样低劣。问题在于技术上还存在有保守思想,试验的事实说明:我们只要能够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敢想敢作是完全可以改变原来面貌的。  相似文献   

14.
<正>功夫红茶主要加工流程有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贮藏保鲜及包装等几个环节,工艺并不复杂,但要做到适时适度。1.适时采摘。在山东省每年6月底,气温稳定超过25℃时,即可采摘制作红茶,具体采摘时应选晴天采摘,避免露水叶、雨水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芽叶要求颜色一致,大小均匀。鲜叶采摘后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篓装盛,并尽快运至加工厂。  相似文献   

15.
定义安顺高山红茶,并对安顺高山小叶品种的红茶初制加工工序提出要求,规范了鲜叶处理、萎凋、揉捻、渥红和干燥(做形)的各个环节操作技术,达到稳定安顺高山红茶产品特征,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根据生产区域不同,品质各有特色,但初制加工工序大同小异,基本一致。1.鲜叶要求。工夫红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为主要原料。要求芽叶均匀整齐,新鲜,黄绿色,叶质柔软,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丰富。2.萎凋。进行萎凋必须把握好三要素:一是水分蒸发量;二是萎凋温度;三是萎凋时间。当前生产上采用的萎凋方法包括:日光萎  相似文献   

17.
工夫红茶是红茶三大类其中之一,属全发酵茶类。目前以安徽祁红的香高味醇和云南滇红的色深味浓而驰名中外。主要品种特征: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其制作工艺分萎凋、揉捻、发醇、干燥四个工序完成。一、萎凋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制好红茶的关键。目前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1.萎凋槽萎凋。主要掌握五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花香型白茶工艺特点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新品种,按白茶标准采摘茶叶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鲜叶→萎凋→烘制→成品)兼融绿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晾青做手→杀青→揉捻→烘制→成品)特点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  相似文献   

19.
贵州卷曲形茶机械做形提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卷曲形茶的机械做形提毫效果及品质状况,采用现行成熟的30型揉捻机上新增无极调速装置,利用电热式烘干机,对进入做形提毫工序阶段的茶叶揉捻叶进行卷曲形茶做形提毫试验,并对试验样进行感官审评及与手工制茶对比,参照贵州绿茶卷曲形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械做形提毫的卷曲形茶具备卷曲形茶基本特征,达贵州卷曲形茶相应的等级标准,但卷曲度及显毫度略低于手工做形提毫。  相似文献   

20.
崂山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茶区夏季温度较低、湿度较大,茶树品种主要是黄山群体种。崂山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足干;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或日光萎凋,发酵4~6 h,炒干机炒干或烘干机烘干,提香机80℃足干3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