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企业由于多年来重采轻育,资金管理使用不科学,造成了经济危困、资源危机。但是,就企业本身来说,经济危困是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缺少资金,才使更新跟不上采伐,也正是为解决资金紧缺而过量采伐,如此恶性循环,越陷越深。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在资金紧缺上下功夫。笔者仅就缓解林业企业资金紧缺问题谈点管见。管见之一:国家积极创造条  相似文献   

2.
林区“两危”主要表现在可采资源危机上,从社会角度分析,解决“两危”应该从解决经济问题上入手,这比解决资源问题更重要。所以,解决经济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下面就工商银行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林业企业摆脱“两危”,提出几点建议: 1.大力融通资金,尽快实现良性循环。从1988年初开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所辖的一些大企业先后成立了“内部银行”,通过两年多的  相似文献   

3.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是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林业“两危”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两危”的根源主要是长期过量采伐,重采轻育,重取轻投,企业管理不善,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两危”的途径主要有调减木材产量,实行限额采伐,增加林业投入,大力营造林,深化改革,大力挖潜,精深加工,科技兴林、加强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兼并已出现在经济生活中,并已为部分企业所接受。那么,它对解决林业企业“双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是否奏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林业企业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是绝大多数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到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解决的时刻了。企业两危的主要表现:森林资源锐减,森林蓄积急剧减少,森林质量恶化,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后果严重;企业管理不善,成本逐年提高,育林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非常紧张,影响到林业企业职工生活和生产活动。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论述解决林业危机,拯救森林资源,振兴林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日益严峻的双重困难,已经越来越明显。森林资源危机现状在我局的表现:可采资源锐减;有林地面积明显下降;森林蓄积急剧减少;森林质量不断罪化;龄组结构变化突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的表现: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营业外支出越来越大;育林资金严重短缺;历史欠帐较多;资金极度紧张,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再生产。为了尽快摆脱林业两危,振兴林业的途径是认真贯彻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森林培育是衡量森工企业好坏首要条件;提高木材价格补偿森林培育费的不足;改革生产工艺,适合森林培育的需要;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扩大对苏劳务输出,缓解企业的暂时困境。  相似文献   

7.
林海短波     
我省林业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连续3年亏损3146.4万元的我省林业企业。治危兴林出现转机,今年实现扭亏为盈。到6月底,全行业共实现利润218万元。面对森工企业的“两危”局面,省林业厅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靠多项目支撑、多层次多品种开发、多种经营推动全面发展,”以及“转产、转向、转移”的对策,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同时积极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各种服务。全省每年用于企业解危的资金达5000万元。森  相似文献   

8.
林业企业中的多种经营,是林业企业在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条件下产生和在为摆脱“双危”的努力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企业经营思想的“转轨变型”,以及企业领导者对其作用的再认识,多种经营业已做为林业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摆在了林业企业经营活动的显著位置。林业企业多种经营项目的择优决策,事关多种经营自身的发展乃至企业发展战略的整体布局。尤其是那些投资大、周期长的多种经营项目,一旦决策失误,不仅浪费了巨  相似文献   

9.
在林业面临“两危”、市场疲软、经济滑坡的形势下,有些企业资金极度危困,效益下降,缺乏活力,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局面。要尽快扭转企业亏损局面,增强企业活力,就要把企业内部各要素及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造成经营亏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从目前企业的实际看,我认为应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增强企业的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林业存在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问题很多,出路何在?为了在改革中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我想对林业上一个重要的也是有争议的问题——林业的核算管理体制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一、林业补偿不足,体制不合理是问题的关键早在60年代初,国家就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方针,但由于缺乏具体经济政策的保证,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资金、预算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计划和预算  相似文献   

11.
林业“两危”直接威胁着林机企业的发展,如何使材机企业脱贫致富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林机企业目前状况和面临市场形势,浅谈个人的一点认识。 1 林机企业经济危困原因分析多年来,林机企业一直为林业生产服务,充当林业生产后勤兵,为林业生产在机械的制造和修理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今,林区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两危”已困扰了林业企业多年,如何解决“两危”,各方人士已提出了很多良方、良策,本文拟就治危兴林再创业方面谈一些思想认识。根据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应把“治危兴林再创业”看做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急功近利不行,急于求成也不行。治危兴林再创业可划分为治危——战略防御、兴林——战略相持、再创业——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要认识到现在治危是积极主动治危,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不这样不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在研究和解决林业资金问题时,始终坚持的是“以林养林”的原则。这一原则对于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这一原则建立起来的育林基金制度,对于保证我国林业发展有个稳定的资金来源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林业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产业,它的兴衰不仅受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而且还受到社会各方而的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的木材供需矛盾突出,森林资源贫乏,林业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以林养林”的作用,看不到“以林养林”的局限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着重谈谈“以林养林”原则在解决林业资金问题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的再次提出林业“两危”问题早在70年代便已初露倪端,之后逐渐暴露恶化,一些开发较早的林区,如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内蒙古自治区五岔沟,伊图里河林区等最为严重。为此,国家和企业曾先后采取过一些积极措施,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治危兴林大讨论,提出一系列治危兴林措施及对策,但多属于理论务虚阶段,没有全面实施。一些过伐和频临桔竭的林区由于越采越少,不但“两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八五’初期国务院下大决心对林业森工企业实行木材生产限额采伐和“三总量”控制,以期缓解。但林业问题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已积重难返,“两危”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普  相似文献   

15.
一、目前林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目前林业企业普遍面临“两危”即资源危困、经济危困。资源危困必然带来经济危困。长期以来林业始终沿着一条越穷越砍,越砍越少,过量采伐的路子艰难行进。  相似文献   

16.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属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山区,半山区和丘陵漫岗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5%。林业用地125.03万ha,占总面积的55.31%;其中有林地97.44万ha,点总面积的43.11%,林木总蓄积8141.17万m~3,是吉林省重点林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和国营林场的过量采伐,使森林资源出现了分布不均、比例失调,可采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被动局面。随着我市林业“两危”日渐突出,职工及待业青年也逐年增加,单靠木材生产难以为继。因此,林业企业必须结合林业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开发各方面的林业多种经营产业,以缓解企业资金危困及就业的压力。为此,大力发展果树生产是开发生产自救、解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缓解企业经济危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营林资金紧缺是阻碍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林业生产中营林资金紧缺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贮木场原条造材效益定额工作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林业企业“两危”,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林业企业潜力,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合理造材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在国家定额的基础上,制定出原条造材效益定额工作法,提高经济效益,也为贮木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工企业的“两危”,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重大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正在引起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关注。下面联系松花江林区的实际,对森工企业“两危”的成因和对策,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兼并又出现在经济生活中,并已为部分企业所接受。那么,它对解决林业企业“双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是否奏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企业兼并的基本涵义企业兼并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指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组合,资产优化流动和生产集中化、集团化的手段。企业兼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主要是指同一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