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以醚菊酯与吡蚜酮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生物活性Lc,0值为2.89mg/L,共毒系数为146.8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醚菊·吡蚜酮S(2375、525mL/hm2在药后3d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9%、90.37%,速效性好,好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剂;其在药后7~14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醚菊酯处理,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由此可知,21%醚菊·吡蚜酮sc推荐用量为375mL/hm2,大发生年份用量可以增加到525mL/hm2,对水5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以醚菊酯与吡蚜酮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生物活性LC50值为2.89 mg/L,共毒系数为146.8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醚菊·吡蚜酮SC 375、525 mL/hm2在药后3 d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9%、90.37%,速效性好,好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剂;其在药后714 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醚菊酯处理,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由此可知,21%醚菊·吡蚜酮SC推荐用量为375 mL/hm2,大发生年份用量可以增加到525 mL/hm2,对水50 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3.
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秧田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省句容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醚菊酯、氟硅菊酯防治秧田灰飞虱均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药后1~3 d,10%醚菊酯水乳剂1 500~2 250 ml/hm~2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86.34%~96.30%,10%氟硅菊酯乳油750~2 250 ml/hm~2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88.78~97.10%%,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和毒死蜱的效果;药后7 d,10%醚菊酯水乳剂1 500~2 250 ml/hm~2、10%氟硅菊酯乳油1 500~2 250 ml/hm~2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82.53%~93.58%,与对照药剂吡蚜酮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相仿,明显好于对照药剂毒死蜱,在相同用量下氟硅菊酯防效好于醚菊酯.  相似文献   

4.
水稻褐飞虱高毒替代农药防治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360、450mL/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g/hm2,10%乙虫腈悬浮剂600、750 mL/hm2等5个处理防效最好,持效性能优异,药后14 d防效达71.65%~86.45%,可以较好地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吡蚜·异丙威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测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制剂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特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0、450、600g/h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d)为86.82%~99.49%;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乳油2 250mL/h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了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性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300~450g/hm2。  相似文献   

6.
稻田褐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持效期长,对褐飞虱防效好;48%毒死蜱乳油、20%异丙威乳油对褐飞虱速效性好,但持效期短。建议防治水稻褐飞虱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L/hm2,20%异丙威乳油3 750 mL/hm2,48%毒死蜱乳油1 500mL/hm2。  相似文献   

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1%醚菊.吡蚜酮SC 375~600 mL/hm2对稻田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2.14%~82.87%,优于吡蚜酮,与醚菊酯相仿;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5.89%~97.07%,明显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后21 d,仍有95.69%~97.52%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该药剂不同用量对微蛛的影响最大,稍高于对照药剂;对狼蛛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对球腹蛛基本无杀伤作用。因此21%醚菊.吡蚜酮SC对水稻白背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水稻和田间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375 mL/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灰飞虱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水稻大田内对灰飞虱进行了6个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25%吡蚜酮375g/hm2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4d的防效能稳定在85%以上;毒死蜱对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但持效期短,只有1~3d。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灰飞虱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药剂对2代灰飞虱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灰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0d的防效在85%以上,推荐应用剂量375~450g/hm2;48%毒死蜱乳油1 500mL/hm2有较好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的适宜时间,以水稻品种甬优12号为试材,分别在水稻破口前5 d (8月26日)、破口期(8月31日)、齐穗期(9月7日)、齐穗后5 d (9月12日)和齐穗后10 d (9月17日)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40%毒死蜱乳油1125 mL/hm2,研究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穗期灰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破口前5d或破口期施药,对降低水稻灌浆盛期的灰飞虱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在齐穗期~齐穗后10 d 施药,能有效控制灌浆期灰飞虱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采用25%吡蚜酮225 g/hm2+40%毒死蜱1125 mL/hm2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时,防治适期为水稻齐穗后10 d内,即9月7~17日。  相似文献   

11.
黄文娟  耿翔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61-161,164
为检测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制剂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特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0、450、600g/h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d)为86.82%~99.49%;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乳油2 250mL/h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了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性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300~450g/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灰飞虱若虫药效比较试验,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 mL·hm-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和450 g·hm-2对灰飞虱若虫具有较好防效,药后6 d校正防效分别为84.4%,85.0%和81.4%,且速效性好。  相似文献   

13.
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吡蚜酮对江苏镇江地区小麦田中灰飞虱种群的室内活性,用稻茎浸渍法测得吡蚜酮对灰飞虱的LC<,50>在12.3875-21.1553 mg a.i./L之间、吡蚜酮用量300 g/hm<'2>以上;药后14 d对灰飞虱若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在65%以上,持效期在21 d以上.结果显示,吡蚜酮对灰飞虱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和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石菖蒲提取物与化学农药混配对褐飞虱的防治作用,研究了石菖蒲提取物与毒死蜱、吡蚜酮和仲丁威3种化学药剂混配网室盆栽条件下的喷雾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菖蒲提取物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均能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或增加防治效果的作用。25%石菖蒲·毒死蜱乳油1 500倍处理褐飞虱的校正死亡率为93.53%,比对照毒死蜱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84.38%;25%石菖蒲·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200倍处理褐飞虱的校正死亡率为82.67%,与吡蚜酮对照化学农药用量相同,但防治效果显著提高;25%石菖蒲·仲丁威乳油600倍处理褐飞虱的校正死亡率与对照药剂仲丁威的效果接近,但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40.0%。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1O%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灰飞虱的防效以及对天敌和作物的安全性,2010年在水稻大田内对10%醚菊酯SC防治二代灰飞虱进行了试验示范。初步示范结果表明:10%醚菊酯SC1200mL/hm^2处理对灰飞虱具有一定的速效性,但其持效性不及对照药剂25%吡蚜酮Sc300mL/hm^2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经济有效安全的药剂防治秧田灰飞虱,对2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秧田灰飞虱用量分别为450、300 g/hm2时,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5.30%、90.01%,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73%、91.51%,防效比较理想,可见以上2种杀虫剂能作为秧田灰飞虱的较理想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药剂吡蚜酮防治麦田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600g/hm2,药后15d对成虫防效达86.7%以上;用25%吡蚜酮300g/hm2以上,药后34d对一代若虫防效达94.6%以上,药后44d防效仍保持在79.9%以上,因此可作为生产上防治麦田灰飞虱首选药剂,推荐使用剂量为300g/hm2。  相似文献   

18.
选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450g/hm2、25%吡蚜酮悬浮剂360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450g/hm2、25%吡蚜酮悬浮剂360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两者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3.18%、94.0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450g、25%吡蚜酮悬浮剂360g于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9.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灰飞虱及白背飞虱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与48%毒死蜱类药剂复配或单用25%吡蚜酮对灰飞虱及白背飞虱的防效较好,在选用25%吡蚜酮、48%毒死蜱类药剂复配时,其适宜用药量分别为150、900 g/hm2以上,单用25%吡蚜酮药剂时适宜用药量为300 g/hm2。  相似文献   

20.
45.5%阿维菌素·丁醚脲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5.5%阿维菌素·丁醚脲悬浮剂防治小菜蛾幼虫,结果显示,以450、600mL/hm2 45.5%阿维菌素·丁醚脲悬浮剂处理7d后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73%和94.84%,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450mL/hm2和25%丁醚脲乳油1200mL/hm2处理的防效相当;药后甘蓝叶片虽略有斑驳皱缩,但后期恢复正常,不影响结球,表明45.5%阿维菌素·丁醚脲悬浮剂是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之一,可以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450m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