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志兵  吴正平  喻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53-16753
[目的]对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KOH-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金花葵籽油中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量占68.91%。[结论]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刺梨籽油脂肪酸的提取及其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索氏提取法,采用无水乙醇、正己烷、石油醚(60~90℃)、乙醚及丙酮5种溶剂对贵州产刺梨籽油脂肪酸进行提取,经过氢氧化钾碱催化法进行脂肪酸的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溶剂对刺梨籽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很小,刺梨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及花生酸5种脂肪酸,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92.3%.  相似文献   

3.
对茶籽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和组成分析,脂肪酸采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得率为(35.70 ±1.08)%;茶籽油中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占60.74%,其次为亚油酸,占20.58%.茶籽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1%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紫薇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薇是我国夏季重要观花树种,栽培广泛。为了开发和利用紫薇籽油,采用冷榨法从紫薇种子中榨取了油脂,并采用GC/MS对堇薇、红薇、银薇3个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均含有相同的17种脂肪酸,不同品种群脂肪酸含量有差异,其中堇薇品种群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为86.57%,该品种群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低,为13.05%;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堇薇、红薇、银薇3个品种群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1.62%、70.91%、72.87%;从紫薇籽油中检测出奇数碳脂肪酸类二十三烷酸,该脂肪酸具有抗癌活性,表明紫薇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5.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枸杞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甲酯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甲酯(50.03%)、油酸甲酯(11.19%)、棕榈酸甲酯(7.53%)、亚油酸乙酯(4.82%)、硬脂酸甲酯(3.57%)和二十二烷酸甲酯(2.53%);枸杞籽油在110℃和150℃时得到的挥发组分中,有11种化合物相同,主要是亚油酸乙酯、反油酸乙酯、罗汉柏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枸杞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药用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8个烟草品种的烟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测定烟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除皂化值和折光率外,8种烟籽油在酸价、比重、过氧化值及碘值中均差异显著,红大和NC89两个品种的酸价最低,保山4号的过氧化值最低,NC89的碘值最高,大竖把直把品种的比重最大,8个品种烟籽油的皂化值范围为176.13~190.81 mg·g-1、折光率约为1.470,综合理化性质数据,品质较好的是Burley21,它的酸价、皂化值、比重、过氧化值、碘值及折光率分别是0.75 mg·g-1、185.04 mg·g-1、0.84 g·cm-3、1.17%、1520.5 g·kg-1及1.467 81。8个烟籽油品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5.99~965.99 mg·g-1),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值在5.61~6.60,亚油酸在8个品种测得的所有脂肪酸中均含量最高(772.41~944.20 mg·g-1)。在8个品种的烟籽油中检测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己内酰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与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比较脂肪酸及挥发性物质结果,云雪2号及Burley21两个品种较好。综合理化性质、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结果,Burley21是较为理想的烟籽油原料。  相似文献   

8.
茶条槭籽油的理化常值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茶条槭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茶条槭籽油的碘值为为115.1,表明该植物油属高不饱和油脂。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1%,其中亚油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等人体必需脂甩酸含量分别为34.39%,6.99%和1.3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伽师瓜籽油微波提取工艺,对所得油脂成分进行分析,为新疆伽师瓜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微波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伽师瓜籽油脂肪酸成分.[结果]优化后,微波辅助提取伽师瓜籽油得率为46.13;,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85;,亚油酸含量高达62.56;.[结论]与传统索氏提取工艺相比,微波提取伽师瓜籽油工艺效率更高;与常见食用油相比,伽师瓜籽油含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两用保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山芹菜籽精油化学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山芹菜(Spuriopimpinnella brachycarpa(Kom.)kitagawa)籽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与水蒸气蒸馏法(SDE)提取了山芹菜籽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超临界油与水蒸气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SFE-CO2油进行了甲酯化,采用GC-MS分析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SFE-CO2油中分离出28种组分,保留时间4~17 min;从SDE油中分离出16个组分,保留时间4~10 min;对SFE-CO2油甲酯化后的分析结果表明,SFE-CO2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表明SFE-CO2方法不仅能够萃取如脂肪酸乙酯类沸点较高的挥发性成分,还能提取难挥发的脂肪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杨雅新  宿时  钱志伟  刘欣 《河南农业》2023,(3):52-53+56
以黄蜀葵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蜀葵籽油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以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蜀葵籽油脂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g/mL) 1/1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60℃,在此条件下,黄蜀葵籽油脂提取率为92.85%。黄蜀葵籽油主要脂肪酸由硬脂酸(11.21%)、油酸(50.67%)、亚油酸(34.05%)组成,是一种高油酸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6.87 mgKOH/g、1.86 meq/kg;氧化诱导时间为15.12 h。  相似文献   

12.
用索氏提取法分别从葱籽和韭籽中提取葱籽油和韭籽油,用KOH-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葱籽和韭籽的含油率均较高,且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营养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KOH-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松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松子油中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其中以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相对含量的55.17%.结论:松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两色金鸡菊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测定结果,两色金鸡菊中主要含有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16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对两色金鸡菊脂肪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南极磷虾中的油脂,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磷虾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并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添加抗氧化剂对磷虾油氧化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Folch法提取南极磷虾冷冻干燥粉末,总脂肪得率为(21.08±0.52)%。通过GC-MS分析甲酯化磷虾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23个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63.89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5.739%、占不饱和脂肪酸的40.28%,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十四碳酸、十六碳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在磷虾油储藏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稳定性、延长货架期,0.015%维生素E与0.005%柠檬酸增效剂协同作用可延长货架期至12.21个月,抗氧化效果优于合成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6.
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方法,对刺梨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此外,还通过Fenton体系、DPPH-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刺梨籽油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脂肪酸成分为6种,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2)刺梨籽油脂中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的比例为1.3∶1(重量比),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游离型脂肪酸7种,以亚油酸和9-十八碳烯酸为主的结合脂肪酸8种;(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刺梨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当刺梨籽油的浓度为2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82%,也显现量效关系。因此,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米槁种子中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以无水乙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用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甲酯化法进行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米槁种子的粗脂肪含量为55.72%,其中含有9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癸酸41.435%、月桂酸29.629%、棕榈酸2.010%、油酸5.231%、亚油酸1.558%.米槁种子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对金花葵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金花葵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葵籽中油脂含量为17.74%,有6种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74.13%,含量较多的有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46.38%和26.67%;添加TBHQ可有效提高金花葵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单独添加0.02%TBHQ可使金花葵籽油预测贮存时间延长至12个月以上;TBHQ与增效剂协同作用,可使金花葵籽油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中0.015%TBHQ与0.01%植酸复配或0.015%TBHQ与0.01%柠檬酸复配,可使金花葵籽油预测贮存时间延长至1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索氏提取器,采用3种溶剂系统对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油脂肪酸进行提取,经过氢氧化钾碱催化法进行脂肪酸的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金樱子主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石油醚-乙酸乙酯(6∶1)是提取金樱子种子油脂肪酸比较理想的溶剂系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通过牡丹籽油感官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研究不同方法(超声波辅助水酶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与市售牡丹籽油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提取率为22.13%)外观品质与市售牡丹籽油相近,具有牡丹籽油固有气味和滋味、口感良好,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85%),相对密度(20℃)、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分别为0.9278、0.798 mg KOH·g~(-1)、169.2 g·100g~(-1)、1.61 meq·kg~(-1),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