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施钾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壤速效钾(K2O)低于100mg/kg的水稻土上施用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施用钾肥以基肥或早期追肥增产效果最好,据试验研究,在桂林市缺钾水稻土上最佳钾肥施用量为K2O152.8kg/hm2,最佳施钾时的水稻产量为7632.3kg/hm2.  相似文献   

2.
在滴灌棉田上实施多点钾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400mg/kg以上的富钾棉田施用钾肥没有增产效果,钾肥应根据土壤钾素含量补充施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介绍平顶山市土壤钾素现状及变化,并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平顶山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在速效钾低于120 mg/kg时,施钾肥增产率在10%以上,速效钾含量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从作物种类来看,钾肥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最佳经济施钾量依作物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75.0127.5 kg/hm2,其用量大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几十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土壤中钾素的变化过程。在50年代进行的三要素试验,钾肥有效者很少。50年代末,橡胶树显现了缺钾症状,进入60年代中期以后,华南一些供钾水平低的土壤上,水泥窑灰钾肥施用于水稻等作物,表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锡宝牌生物钾肥的肥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种不同土壤的水稻盆栽试验,土壤培育试验和幼苗试验,对锡宝牌生物钾肥(钾细菌肥,下同)的解钾和解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盆载水稻在不施任何肥料情况下,土壤中缓效钾转化为有效态钾是水稻钾素营养的主要给源;(2)在两期水稻幼苗试验中,生物钾处理的水稻,其植株中钾和磷的含量未见明显增加(3)在淹水培育环境下,生物钾肥对土壤中难溶性钾的分解效力不高,土壤钾素的有效化过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钾素肥源在水稻和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以及对土壤钾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钾素肥源均可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增产是通过增加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的,小麦增产则是通过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来实现的.施用钾素肥源还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尤以施用化学钾肥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钾细菌制剂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钾细菌制剂及KCl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生物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钾细菌制剂对土壤矿物钾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在缺钾小粉白土中施用钾细菌制剂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将更多的土壤无效钾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速效钾。如在缺钾土壤中施用钾细菌制剂,能提高钾肥和土壤钾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达1:9.2-22.5。  相似文献   

8.
寒地稻秸还田与施钾肥对土壤水溶性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或施钾肥可增加作物产量,而土壤溶液是作物自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媒介,养分含量直接反映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为研究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水溶性钾浓度和产量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高量秸秆还田(S2)、低量秸秆还田(S1)和不还秸秆(S0)三个处理,盆栽试验在高量秸秆还田(S2)和不还秸秆(S0)基础上设置5个钾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时间延长土壤水溶性钾浓度逐渐降低,对数方程对土壤溶液中速效钾的变化动态拟合效果良好。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钾浓度,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钾浓度,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并没有改变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水溶性钾浓度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和增施钾肥均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在钾肥施用量较低水平,秸秆还田增产作用显著;秸秆还田量达到6.25 t·hm-2后继续增加秸秆量水稻产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宜香10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K2 O)用量0、150、225、300 kg/hm2(K0、K1、K2、K3)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差异,建立水稻钾肥效应方程,计算水稻最高产量及经济最佳施钾量.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0.1%~16.5%,钾肥用量与籽粒产量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施钾对产量构成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适量的钾肥施用量可以促进水稻对氮、磷的吸收,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水稻秸秆钾含量占全株80%以上,籽粒占13.2%~20.2%,施钾增加了水稻植株中钾的积累量,同时提高了秸秆中钾的分配比例;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19.6%~30.7%,以150 kg/hm2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施肥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建议鄂西山区及同类地区冷浸田的施钾量为150~225 kg/hm2,且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是缓解土壤钾素缺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李浩 《福建农业》2004,(10):9-9
水稻是我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不稳,悬殊很大,究其原因,除了与气候和耕作条件有关外,还与偏施化学氮肥,忽视钾肥的施用,以及土壤严重缺钾密切相关。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土肥站的指导下,对水稻施钾效果进行初探,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施钾效果与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稻施钾试验推广概况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江苏省丹阳市应用"3416"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水稻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N 15.6 kg/667m2、P2O5 5.2 kg/667m2、K2O 6.8 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622.5 kg/667m2.对水稻增产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过量施用氮、磷、钾肥造成水稻对氮、磷、钾奢侈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湘南稻区合适的钾肥和稻草配合施用比例,为湘南双季稻区域钾配合稻草还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钾肥和稻草不同配比对田面水和田间表层土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钾肥60 kg/ha+稻草5000 kg/ha(K60+S2)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最高,分别为5763和6657 kg/ha,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处理(K0)增产7.7%和21.2%.不同处理对早稻的表面水和表层土的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晚稻以K60+S2处理的表面水、表层土速效钾含量最高.来源于稻草中的钾和化肥中的钾有相同的营养效应,随着减钾量和还田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对水稻钾的营养效应越明显.[结论]钾肥和稻草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和表面水、表层土的速效钾含量均有影响,其中,以K60+S2处理对水稻产量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吸钾规律的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开展秸秆还田供钾试验,设置对照、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3个处理.研究发现,秸秆供钾比对照增产9.27%,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没有继续增产,但钾素利用效率比秸秆供钾提高了20%.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提前并缩短了水稻钾素吸收的快速积累期.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苗期是水稻需钾关键期;孕穗期一齐穗期是需钾大量期。水稻施钾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生产上应推荐的施钾量为137kg/hm^2—160keg/hm^2。  相似文献   

16.
钾是烟草的品质元素。从钾的生理功能、与烟叶品质的关系、钾的土壤化学以及钾的吸收与分配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钾的营养生理和土壤化学行为以及中国烟叶含钾量偏低的可能原因。笔者还调查了中国目前钾肥的使用情况,得出结论:目前烟草上使用的钾肥种类主要为硫酸钾和硝酸钾;烟叶含钾量与钾肥施用量呈正相关;钾肥分次追施的效果好于一次性基施;钾肥应该与铵态氮之后施入土壤,并应深施,分层施肥的效果较好;硫酸钾与硝酸钾配施的效果优于硝酸钾。并提出了提高烟叶含钾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1 495 kg/hm2,增产率为27.4%;油菜增产159 kg/hm2,增产率为10.3%。增施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349.1 kg/hm2,氮吸收量为205.1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且施高量钾(187.5 kg/hm2)的处理农田钾素出现少量盈余;氮素均出现盈余。  相似文献   

18.
韩冬梅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13-14,48
在都兰县茶苏镇上庄村的大田条件下,进行4种叶面肥与清水对照的单因素的叶面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都可增加叶面积系数,作用大小的顺序为:速乐硼>禾丰锌>富万钾有机钾肥>大民钾王.富万钾有机钾肥,与大民钾王、速乐硼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商品薯产量和马铃薯的总产量;富万钾有机钾肥和大民钾王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大薯率.综合以上四个性状,富万钾有机钾肥和大民钾王可以作为马铃薯叶面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O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17-2018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开展钾肥一次性施用肥效田间试验,研究秸秆全量还田下钾肥用量对江汉平原直播水稻-油菜轮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和钾肥(钾素)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并结合肥效模型明确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钾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直播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钾素吸收,并通过增加直播水稻的密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直播油菜的密度、一级分枝数,角果总数来实现增产。秸秆不还田、周年钾肥投入量(K_2O)360 kg/hm~2条件下,轮作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仍为负值,亏缺量达85.4 kg/hm~2;而秸秆全量还田下,年投入90 kg/hm~2钾肥即可实现农田钾素表观盈余。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和2.9 kg/kg,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则为42.6%和54.1%,表明直播水稻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油菜,同时也反映出直播油菜更依赖于外源钾肥投入。水稻季钾素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与其钾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结果一致,而油菜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则分别为2.1 kg/kg和38.5%,均显著低于油菜季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根据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并结合农田钾素平衡得出秸秆还田下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适宜用量分别为62.31 kg/hm~2和70.18 kg/hm~2,对应的经济产量为10 066 kg/hm~2和2 182 kg/hm~2,比当地推荐钾肥用量分别减少44.4%和28.2%,且旱地直播油菜需要更多钾肥投入来支撑群体生长。因此,鉴于直播方式下作物生长对养分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农业轻简化生产要求重视直播稻-油轮作的钾素养分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