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药物溶剂、助溶剂、辅料及其用量比进行筛选,确定了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基础处方,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参照注射液的质量要求对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澄明度、pH值、无菌、热原等进行质量评价.确定制剂的最优处方为氟苯尼考10%~30%,氟尼辛葡甲胺0.5%~2.5%,溶剂45%~65%,稳定剂10%,抗氧化剂0.1%~0.2%.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pH值在6.5~7.5之间,注射液澄明度检查未检出可见异物,无热原,无菌检查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环丙沙星质量浓度比值(%)为检测指标,考察影响长效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建立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的质量标准,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该注射液的性状、含量。结果表明:在缓释剂为5%、助溶剂为3%、有机溶剂为20%时所制备的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最佳,其性状、含量、稳定性等其他有关项目均符合注射剂规定。说明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处方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为评价指标,制备氟苯尼考缓释混悬乳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质量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出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用高压均质乳化法制备O/W型氟苯尼考混悬乳剂。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混悬乳剂最佳处方为注射用大豆油30%,乳化剂8%,油酸0.08%,制备温度70℃。最佳处方平均粒径为1.87μm,pH值为7.32,黏度为23.8mPa·s。影响因素试验表明,高温对混悬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大;(30±2)℃条件下考察6个月,平均粒径、pH值及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理化性质稳定。表明所制备的氟苯尼考混悬乳剂符合药典规定的肌肉注射要求,筛选出的处方工艺经中试放大后制备的混悬乳剂性质稳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一类氟苯尼考的速效/长效注射剂,同时解决氟苯尼考注射剂辅料中毒性大的有机溶剂广泛使用问题,创制一种高效、安全的氟苯尼考猪用新制剂。以高温、离心和沉降体积比为考察目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辅料和正交试验筛选工艺条件制备30%氟苯尼考悬浮乳剂(SEF)。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以氟苯尼考注射液(FI)为药物对照组,将氟苯尼考悬浮乳剂3个剂量组的药品分别注射60头转保育猪,观察其健康状况。制备的氟苯尼考悬浮乳剂为油乳状、乳白色液体,pH为(6.5±0.2),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5.78μm,且分布均匀,大小呈正态分布。该悬浮乳剂高、中、低剂量组的保健效果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的保健效果和中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P<0.05)。可见该氟苯尼考悬浮乳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重复性强,该制剂流动性好,注射时便于操作,并且对前期保育猪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推荐剂量为40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mg,N,N-二甲基甲酰胺0.1mL,橄榄油2mL,EL-40 5.7mL,丙三醇2.3mL,水6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及其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 mg,N,N-二甲基甲酰胺0.1 mL,橄榄油2 mL,EL-40 5.7 mL,丙三醇2.3 mL,水6 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 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 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旨在制备一种稳定、高效、安全的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并为其贮藏、运输及有效期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筛选辅料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辅料及最优生产工艺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对自制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注射液筛选后的最优辅料为亚硫酸氢钠、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最佳制备工艺为溶剂温度40℃,灭菌时间30 min,灭菌温度120℃;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稳定性。表明该制剂所选辅料及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合理,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口服溶液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试验采用乳化法制备了氟苯尼考纳米乳,并对其纳米乳类型、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氟苯尼考纳米乳体外抑菌活性及临床中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为水包油结构纳米乳,性状为淡黄色均一澄明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乳为均匀球形,测得粒径分布范围为35~95 nm,平均粒径为60 nm。在高速离心试验、光照试验及水稀释试验条件下,氟苯尼考纳米乳未见分层和沉淀析出现象。在体外抑菌试验中,氟苯尼考纳米乳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临床治疗鸡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说明制备的氟苯尼考纳米乳性质稳定,体外抑菌活性较强,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复方"克清甲"软膏剂的处方,制得稳定的水包油(O/W)型软膏剂,以软膏的稳定性为指标,对处方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混合乳化剂及油相用量进行筛选。优选后的制剂处方HLB值为10.5,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分别为6%、4%,白凡士林、十八醇的用量分别为8%、7%。该处方条件下制得的复方"克清甲"软膏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莫西克汀浇泼剂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选用美国富道动物保健公司产品(Fort Dodge Animal Health,商品名为CYDECTIN~Pour-On)为对照制剂,通过透皮吸收实验筛选处方,按照药品稳定指南对处方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自制样品与对照制剂有同等的透过效果且质量稳定。结论:成功制备安全等效稳定的莫西克汀浇泼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苯尼考纳米乳中氟苯尼考含量的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Iner Sustain C18(5μm,4.6 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水-磷酸(35∶65∶0.02,V/V/V)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24 nm,进样量20μL,柱温25℃,考察方法的系统适用性、线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及加速试验考察氟苯尼考纳米乳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氟苯尼考纳米乳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4.12~67.74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49 295C+2 967.2(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8%(n=6),RSD为0.26%;氟苯尼考纳米乳在50℃、75%相对湿度(RH)条件下稳定。结果表明:建立的含量检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氟苯尼考纳米乳含量测定,制备的氟苯尼考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强光对其含量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六茜素新制剂的稳定性,试验根据《兽药稳定性试验技术规范》的要求,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恒温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考察试验和六茜素新制剂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六茜素新制剂对光和热较稳定,在高湿度环境下很不稳定;六茜素新制剂含量为98.91%。说明六茜素新制剂在干燥、密封包装条件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药物高压前后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标准,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辅料、优化处方,制备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并对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复方新诺明注射液的最优处方为:每100 mL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含有机助溶剂45%,焦亚硫酸钠0.3 g, PEG-400 3 mL,pH为8.0。质量控制结果显示,该注射液呈淡黄色,澄清,无可见异物,pH在8.0左右,无热原反应,注射液稳定性良好,用等吸收点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优选"皮癣净"凝胶剂的基质组成,考查其稳定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卡波姆940、中药配方、甘油和氮酮用量为因素,以凝胶剂的外观、耐热、耐寒和加速离心实验为考查指标,确定了主要基质的最佳组成。结果表明,"皮癣净"凝胶剂最佳处方为1.2%的卡波姆940,5%的主药,15%的甘油,4%的氮酮。凝胶剂外观颜色均匀,涂布性能优越,耐寒耐热试验均无变化,且在4 000r/min条件下离心100 min无分层现象。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剂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备复方蛹虫草含片,试验以含片的色泽、风味、口感、组织状态作为考察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确定含片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复方蛹虫草含片的最佳处方是药材提取物的比例为42%,硬脂酸镁的比例为1%,阿斯巴甜的比例为7%,薄荷脑的比例为2%,甘露醇的比例为48%,说明复方蛹虫草含片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氟苯尼考(FF)的溶解度和体内外释药性能,本试验以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HF)为载体,利用基于溶剂-反溶剂原理的新型共沉淀法制备氟苯尼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FF-HF ASD),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扫描(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FF-HF ASD进行表征,以体外溶出试验为指标进行FF-HF ASD制备方法的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FF-HF ASD的形态和粒径;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析其体内释药规律。结果显示,制备的FF-HF ASD无FF晶体衍射峰,无FF的晶体熔点峰,FF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中,形成了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当FF与载体在反溶剂中的搅拌时间为5 min、反溶剂温度为25℃时,制备出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最佳;该固体分散体在(25±5)℃、相对湿度为(75±3)%的条件下1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与FF原料药相比,FF-HF ASD在肉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约30.6%。结果表明,利用共沉淀法可成功制备溶解性良好的氟苯尼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该固体分散体稳定性良好,且可提高氟苯尼考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家兔肌肉刺激试验、溶血试验和豚鼠过敏性试验,对硫酸头孢喹肟冻干粉针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经加速、室温留样试验考察其质量稳定性。结果显示,该制剂对肌肉组织无明显刺激性,溶血性和过敏性试验均为阴性,符合注射剂要求;该制剂在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提示制剂应在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以痢菌净和左旋咪唑为主药的复方透皮制剂,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痢菌净和左旋咪唑为模型药物,通过离体鼠皮体外渗透试验,以透皮速率常数(J)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复方痢菌净透皮剂的处方组成主要为:4%痢菌净、7.5%盐酸左旋咪唑、2.5%氮酮、14%苯甲醇、10%丙二醇、40%乙醇.根据优化处方制备的复方痢菌净搽剂稳定性好,无皮肤刺激性,含量测定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注射液为氟苯尼考与适宜溶剂制成的灭菌溶液,对其进行热加速稳定性研究,证实本品对热稳定。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肠溶缓释包衣微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湿法制粒、流化床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粒,正交法进行微粒处方、工艺参数的筛选,通过溶出度试验对其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工艺处方。在此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粒体外释放特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几乎不溶,而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达80%以上。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达到了肠溶缓释的目的,为氟苯尼考制剂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