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猪尿中沙丁胺醇的效果。在猪尿中添加1、2、4和8ng/m L四个不同浓度的沙丁胺醇,利用ELISA法测定回收率。结果显示,猪尿中沙丁胺醇在0~8.1ng/m L范围内的回收率在86.0~94.5%之间,精密度在3.9~11.6%之间,说明ELISA法检测猪尿中沙丁胺醇结果相对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初检筛选要求,是一种值得在基层检测部门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在现有的克伦特罗检测系统上建立了沙丁胺醇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饲料中沙丁胺醇的检测中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饲料中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的前处理方法,试验对提取液的pH、离子强度、有机溶剂浓度及样品稀释倍数等条件进行了考察,选取最适宜的提取液条件对2种不同类型的饲料样本进行提取,用ELISA测定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沙丁胺醇标准曲线的IC50值为0.606 ng/mL,线性范围为0.221~1.658 ng/mL,R2=0.9998,提取液的pH为7.5,PBS缓冲液最优浓度为0.06 mol/L,稀释倍数为10倍,2种不同类型的饲料样本的检测限(LOD)为5.0 ng/mL。当沙丁胺醇的添加浓度为5、10 μg/kg时,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77%~110%,变异系数<8%。  相似文献   

4.
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肾上β2-受体激动剂,医学上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所导致的支气管痉挛,在饲料添加中可有效提高瘦肉率,而人食用含沙丁胺醇较高的动物组织后会出现肌肉颤动、肌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鉴于沙丁胺醇在尿液中存在的时间较长,尿样易于采集,本文综述了猪尿中沙丁胺醇的检测技术及进展,以期为监管部门检测沙丁胺醇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储藏时间及温度对猪尿中沙丁胺醇快速检测的影响,试验向阴性猪尿中添加沙丁胺醇标准品配制成5μg/L、50μg/L、500μg/L 3个不同浓度后,分别在常温(室温)、冷藏(4℃)、冷冻(-20℃)条件下储藏,于1,4,7,18,21,28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猪尿样本均呈阳性,且可检测到起始浓度为5μg/L的样本随时间延长检测值降低,但无论采用何种保存方式,沙丁胺醇均会随时间发生大幅度的降解,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收集猪尿样本后宜尽快初筛检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在分子结构上非常相似的特点,克伦特罗抗体与沙丁胺醇反应中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在现有的克伦特罗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沙丁胺醇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体系。试验表明该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尿样中沙丁胺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生猪尿液中的沙丁胺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转 《动物检疫》2012,(1):42-43,48
将标准品、样品和和酶标记物一并加入到微孔板中孵育,样品中的游离沙丁胺醇与酶标记的沙丁胺醇竞争结合酶标板微孔中固定相化的沙丁胺醇特异性抗体,通过清洗步骤洗掉未结合的酶标记沙丁胺醇,再通过酶的专一性显色剂显色,微孔显蓝色,加入反应终止液使颜色由蓝色转为黄色。在450nm处测量吸光度(OD)值,并设置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沙丁胺醇的含量,结果显示:OD值的大小与样品中沙丁胺醇的含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联免疫法测定饲料中沙丁胺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沙丁胺醇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3,样品回收率90%以上。酶联免疫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测定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残留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可用于检测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SAL)残留的试纸条,试验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首先将小分子SAL进行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制备SAL抗原和抗SAL抗体,进而制备得到胶体金标记抗体,然后将其喷涂于胶体金结合垫,并与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NC膜)、吸水纸及塑料底板组装,得到SAL检测试纸条。结果表明:试纸条对猪尿、牛尿、羊尿中SAL的检测限为3.0μg/L,检测时间为5 min,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与仪器检测方法结果一致,可用于动物尿液中SAL的现场快速检测和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沙丁胺醇是一种用于人上呼吸道疾病治疗的短效β2-激动剂,在猪日粮中添加能起营养再分配作用,加快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但是沙丁胺醇能在猪可食性组织中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简述了近年来使用的猪尿中沙丁胺醇残留的各种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法,以期为食品药品安全部门检测沙丁胺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探讨确定羊肠膜蛋白粉生产小肽适宜酶解工艺条件为目的。以羊小肠黏膜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进行优化,以小肽和水溶蛋白为检测指标,探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羊肠膜蛋白粉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5 000 IU/g、pH 10和水解时间4 h。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在不同的煎煮时间、提取温度、水料比条件下,探索最佳提取条件。并用不同体积的乙醇沉淀多糖,得出最佳醇沉体积比。水提后的玉米须残渣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酶解提取,比较用不同的酶量酶解条件下的最适提取条件,提取的粗多糖用三氯乙酸(TCA)法除多糖蛋白,用紫外扫描检验蛋白是否除尽。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80min、80℃、18倍的水料比、2.5倍体积乙醇沉淀效果最佳;3%浓度的TCA溶液除蛋白质效果最好;通过紫外扫描检测纯化样品表明糖结合蛋白基本除尽。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黄粉醇溶蛋白为原料,选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玉米黄粉抗氧化肽,以加酶量(E/S)、p H、温度和时间作为研究对象,以酶解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Box-Behnken进行3因素3水平分析,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是加酶量(E/S)为8.00%,p H为9.30,温度为52℃,酶解时间为4 h,在这个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83.06%。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高得率的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艺,试验以山豆根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最佳提取工艺,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山豆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山豆根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浓度2%、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酶解pH值5,山豆根粗多糖含量为88.48%,多糖的提取率为5.11%,明显高于水提醇沉法提取的粗多糖得率(3.54%)。该方法简便、成本低、提取率高,适用于山豆根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沙丁胺醇是β-兴奋剂的一种,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地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常见哮喘类呼吸道疾病。在畜牧业中能提高瘦肉率,但由于β-兴奋剂易产生残留而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大部分国家通过立法以禁止β-兴奋剂的使用。本文就β-兴奋剂中沙丁胺醇的危害以及常用检测方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生产大豆虾粉肽的适宜蛋白酶及酶解条件,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水解度为检测指标,按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逐一分别对3种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脱皮豆粕和虾粉混合蛋白的适宜酶解条件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酶解体系中的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均显著影响3种蛋白酶对脱皮豆粕和虾粉混合蛋白的酶解效果.在3种蛋白酶中,酸性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其次是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差.酸性蛋白酶水解脱皮豆粕和虾粉混合蛋白的适宜条件为:酶浓度为2000 U/g,底物浓度为9%,pH值3.5,酶解时间为3.5 h,温度50℃.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油莎豆粕中的淀粉,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高提取率淀粉。以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 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淀粉提取率有显著影响,油莎豆粕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25%、酶解温度47℃、pH 5.5、酶解时间为5 h,淀粉提取率为77.67%。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鸡蛋壳内膜为试验材料,用蛋白酶进行酶解,测定酶解液对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分析碱性预处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酶解pH对鸡蛋壳内膜酶解液抑菌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 8.0.6分析软件,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酶解工艺条件,得到鸡蛋壳内膜酶解液抑菌效果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 h,酶用量37.51 U/mg,酶解pH 10.14。该工艺条件下,鸡蛋壳内膜酶解液对S.enteritidis的抑菌圈直径为(17.927±0.19)mm,与理论最优值(17.941±0.21)mm接近,抑菌效果比优化前提高了10.52%,说明拟合方程与实际相符合,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还原糖法研究了不同酶解时间、温度、pH值及酶浓度条件对纤维素酶酶解小麦麸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小麦麸皮的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15min,温度37℃,pH值6,最适酶浓度0.04IU/mL。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银杏果实中淀粉水解的条件,分别采用液化酶和糖化酶对银杏果实中的淀粉进行酶解试验,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如温度、时间、用量)对液化酶、糖化酶酶解银杏淀粉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液化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液化温度60℃、液化时间30min、液化酶添加量0.03%;糖化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90min、银杏浆液糖化酶添加量0.01%,最后的酶解率可达到74%。该课题的研究为银杏饮料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