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旭  周光益  李家湘  邱治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93-15295
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科学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逐渐得到了重视。研究以深圳为例,通过对生态风景林和近自然经营概念与原则的表述,结合深圳生态风景林构建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了深圳生态风景林构建中的立地划分、树种选择、采伐作业、群落构建、抚育管理、效益监测等各方面的要求、原则以及实施办法,对近自然经营理论在生态风景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强调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利用自然,尊重自然,将人工林改造为结构丰富稳定和生态防护功能更高的近自然状态风景林。以期为生态风景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促使生态风景林在深圳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北方生态风景林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内生态风景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基于对国内外生态风景林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生态风景林建设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北方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原则,并提出北方生态风景林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风景林建设的艺术性与生态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风景林建设的艺术手法和生态问题,指出要用艺术原理来创造风景林的美感,用生态规律来指导风景林的结构形成,并最终达到艺术与生态的高度统一。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3期李宏彬等风景林建设的艺术性与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生态廊道是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被修复又是生态廊道构建的核心工作。在文化遗产廊道中进行植被修复,既要满足生态修复的要求,又要满足传承历史风貌、呈现特色景观等更高的需求。风景林是在生态稳定前提下,具有观赏、游憩及旅游功能的人工或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游览价值,能够实现文化遗产廊道中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平衡发展。因此,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且迫切。【方法】本研究以"大同市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专项规划"为例,探索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具体方法:(1)依据法律法规确定遗产保护的缓冲区,在缓冲区范围外,通过数字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科学甄选造林范围,再依据具体立地条件划分为造林细班;(2)依据廊道具体情况制定植被景观风貌控制和造林强度控制;(3)以当地原生植物群落为蓝本,进行品种选择、植被群落构建和建植方式设计。【结果】本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基础数据平台,通过林地适宜性评价、视域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宜林地范围选取及细班划分,同时结合传统造林与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在空间规划与植物造景方面的方法,依据研究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从植被景观风貌控制、造林强度控制、树种选择、群落构建及细班方案设计五方面打造了符合生态规律与景观美学的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使研究区整体形成近自然、地域性、生态性、多样性的植被风貌,同时各分区凸显地域品种和群落的差异。【结论】该研究指导了大同市古长城沿线长度约250 km、面域近186 km2的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营造,充分证明了上述风景林营造策略在遗产廊道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态廊道是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被修复又是生态廊道构建的核心工作。在文化遗产廊道中进行植被修复,既要满足生态修复的要求,又要满足传承历史风貌、呈现特色景观等更高的需求。风景林是在生态稳定前提下,具有观赏、游憩及旅游功能的人工或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游览价值,能够实现文化遗产廊道中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平衡发展。因此,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且迫切。方法本研究以“大同市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专项规划”为例,探索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具体方法:(1)依据法律法规确定遗产保护的缓冲区,在缓冲区范围外,通过数字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科学甄选造林范围,再依据具体立地条件划分为造林细班;(2)依据廊道具体情况制定植被景观风貌控制和造林强度控制;(3)以当地原生植物群落为蓝本,进行品种选择、植被群落构建和建植方式设计。结果本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基础数据平台,通过林地适宜性评价、视域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宜林地范围选取及细班划分,同时结合传统造林与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在空间规划与植物造景方面的方法,依据研究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从植被景观风貌控制、造林强度控制、树种选择、群落构建及细班方案设计五方面打造了符合生态规律与景观美学的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使研究区整体形成近自然、地域性、生态性、多样性的植被风貌,同时各分区凸显地域品种和群落的差异。结论该研究指导了大同市古长城沿线长度约250 km、面域近186 km2的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营造,充分证明了上述风景林营造策略在遗产廊道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城市林业的兴起过程和厦门城市林业的定位,认为生态风景林应成为厦门林业的主体,探讨了厦门生态风景林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优势等,指出在营造生态风景林时要发挥自身优势,展示厦门特色。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山地风景林下植被景观调查为基础,从地形、林分结构、林冠郁闭度等环境影响因子出发,探讨了风景林下植被植物种类选择、林下景观空间结构问题。认为林下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采用乡土植物,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提出了观赏型、游憩型、生态型3种林下植被景观模式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郊风景林兼具重要生态和景观功能,山体风景林是城郊风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山体植物林相的树种规划对实现山体林相改造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以长沙梅溪湖片区桃花岭景区山体林相改造为研究对象,研究山体林相改造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Lu Ying  陆瑛  段渊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2-74,153
简要介绍生态风景林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发展趋势,并以河津市九龙公园生态风景林为例,从景观设计、及生态设计、景观-生态互融设计来探讨如何营造在特定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环境中的生态风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定技术的风景林营造,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好森林植被,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作用,而且能够提高相关地区的景观效果,最终实现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基于此,结合北京平原地区风景林建设项目,重点对游憩型风景林、郊野公园风景林和绿色通道带状风景林的营造技术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景观评价及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及3S技术,依据合肥市环城公园特点,采用样方法和Citygreen软件对公园的景观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生态风景林斑块及其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环城公园内生态风景林景观斑块面积65.44hm2,占整个景观的43.91%;一般绿地景观斑块面积1.39hm2,占整个景观1%;水体景观斑块面积53.38hm2,占整个景观35.82%;裸地景观斑块面积1.13hm2,占整个景观0.76%;建筑及硬质铺装面积25.82hm2,占整个景观17.33%,说明生态风景林已具有较高的环境控制能力。公园内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表现相对稳定,丰富了城市景观资源,形成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生态功能体现在:固碳效益折合人民币价值约8050407元;清除有害气体总价值约271164元;有效截流暴雨径流总量34162.85m3,价值约18468438元;对改善和维持合肥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传伟  孙冰  陈勇  庄梅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41-15545
综述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的近期成果,从树种选择、规划设计、号观美学评价、美景诱导和效益监测等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趋势,为我国城市生态风景林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设以溪景林貌为主题,溪水流路为游览线,专类园配置为内容,风景林为表现形式的溪水式生态风景林,是西宁园林植物园风景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方向思路,其建设方向具有现实的需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改造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效果、生态效能、保健功能等指标,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北山风景林A、B、C 3个区的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B、C各区的美景度得分分别为13.35,10.30,10.80,生态质量得分分别为0.67,0.33,0.38,各区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评分均较低。【结论】北山风景林质量整体较差,反映在林相单一、阔叶及彩叶树种少、林下地被物贫乏、层次结构混乱、群落稳定性差等,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15.
生态风景林群落色彩要素与林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62-164
生态风景林是城市森林的主体,其群落类型特征差异较大,如何科学评价其生态景观等特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21个生态风景林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业图像分析软件HCImage提取的色彩要素数据,分析不同林分群落的色彩学特征以及它们与林分特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探讨从色彩分析这一特殊手段评价森林群落的可能性和意义,为生态风景林等森林群落的评价和研究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风景林符合当下时代的生态美学和净化环境要求,能够使城市功能达到集美观和绿色于一体效果。本文围绕风景林的应用功能、和城市园林的关系以及结合应用中的相关事项进行探析,将美学效果和生态环境因素结合,分析风景林在城市中的诸多作用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风景林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乡村群众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加快乡村风景林建设,笔者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提出如下意见建议。1要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乡村风景林示范村建设,风景林能够起到抵御自然灾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效,积极引导各乡村恢复好、建设好、保护好风景林资源,提升乡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构建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中低密度生态风景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Voronoi图构建低密度生态风景林模拟补植优化方案,并以色彩配置、直径分布、林分密度、空间结构等指标量化分析补植前后林相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林分密度低、树种单一、小径阶比例严重不足等问题,林分调整方案应以补植小径阶林木为主,适合补植含笑、杜英、南酸枣、榆树等景观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补植方式以局部点状、均匀补植为主,补植区域选择较适宜区域以上,林木间距3 m为宜,补植位置确定在林木间距3 m及与四株相邻木间的夹角72°的最佳位置。通过补植模拟调整后,林分密度由821株/hm2改善到1 140株/hm2,林木直径呈现倒J型,角尺度(0.57→0.50)、混交度(0.22→0.46)、大小比数(0.50→0.61),林分水平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分布,混交度明显提高,林相色彩搭配更加丰富,整体表明耦合林分结构的低密度生态风景林定量补植调整方案,能有效提高森林美景质量,为生态风景林实际营建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北京八达岭林场残长城域风景林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八达岭林场内残长城风景林为研究区域,探索改善该风景林季节性景观质量的经营措施.根据研究区地理特点提出了划分该区域风景林的方法.依托GIS作为平台,划分出研究区风景林范围及类型(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林型风景林).选取色彩丰富度和色彩均匀度作为经营指标,经计算得到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阅混交林型风景林的色彩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38、0.24和0;色彩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4、0.26和0.对灌木型风景林以封育措施为主;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型风景林的经营措施以抚育间伐为主,合理选择树种提高风景林景观美景度的同时稳定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20.
风景林景观效果的量化评价及提高风景等级的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学派风景林景观评价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简介与分析,以便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现代风景林景观效果评价法,并运用专家学派的风景质量评价法来分析狮子山景观效果。提出了提高狮子山景观效果的措施,为提高自然风景林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