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充分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猪源链球菌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特点,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科学防控提出建设性建议,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猪源链球菌病发病特点及分析研究工作,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的毒力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猪链球菌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三种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46株猪源链球菌,阳性率为24.9%;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高致病性,存在较高程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现象;不同阶段生猪的链球菌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1 当前猪病的主要态势 1.1 病毒的多重感染(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瘟. 1.2 细菌的多重感染如: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增生性肠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等.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高热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临床上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或弓形体等混合感染,以及猪圃环病毒与其他病毒和(或)细菌等多重混感等。  相似文献   

4.
李继祖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102-102,104
目前,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成为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猪病越来越复杂,以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病毒病为原发病并发或继发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的多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已成为目前猪病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5.
增强猪免疫力的七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II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猪增生性肠炎、猪瘟、猪气喘病、5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等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并且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  相似文献   

6.
<正>1病因分析1.1主要为猪瘟、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混合感染,伴有细菌如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所至。个别地区也有弓形体和附红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利用RT-PCR和PCR法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进行快速检测。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1 主要特点 1.1 混合发病多 猪病的传染源、传染媒介、传染途径极其复杂,呈多种疫病交叉混合感染趋势,成为疫病的主要表现特征.既有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几种病毒的混合感染,还有细菌与病毒的混合感染. 1.2 疫病呈非典型化 旧病大量存在,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喘气病等.同时由于从国内、外引进种猪的品种和数量增多,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致使如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萎缩性鼻炎、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等传入.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 (一)该病当前流行特点在猪群发生高热综合征时,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瘟病毒后,常见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并与巴氏杆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使疾病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大大地增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谭卫国 《畜牧市场》2010,(7):105-106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主要导致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和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近年来常与伪狂犬病、监耳病、猪瘟等病毒疾病混合感染。特别是上述几种病混合感染后,猪只很快不治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本文从两个养猪场分别发生猪圆环病毒病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与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分析、应急处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对送检的发病藏香猪病死因进行确诊,本试验采用常规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病理剖检等实验室检测对送检病料进行诊断,结果显示病死猪心脏、肺脏充血出血,肺脏肉变,气管内充满白色泡沫,全身淋巴结出血;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呈阳性,PCR方法检出猪伪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条带,未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条带,RT-PCR方法未扩增出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特异性条带;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猪附红细胞体。结果表明病死猪为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采用经实验室诊断给出的综合防治方案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本次病例的诊治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在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密集型、集约化饲养加剧本病的发病、死亡率,且普遍表现为继发或并发、混合感染型增多,本病的致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PCV2、有致病性)可与小球隐孢子虫、猪伪狂犬病病毒、致病性沙门氏菌、亚型猪瘟病毒、致病性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猪蓝耳病病毒、猪肺疫等混合感染,增加鉴别诊断及防治难度,发病、死亡率不断上升,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13.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均为OIE规定的通报疫病.引起猪瘟的猪瘟病毒为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伪狂犬病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DNA病毒.母猪感染猪瘟病毒或伪狂犬病病毒后都会引起流产,产下弱胎死胎,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为猪场疫病防控带来很大难度.近年来我国有这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报道[1-2],并未分离到病毒.我们在对1份母猪猪瘟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分离时,同时分离出1株致细胞病变的病毒,终鉴定该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本试验从同一份病料中成功分离到这两种病毒,为猪瘟、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报道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4.
山东德州某猪场发生猪高热、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的疫情。采集病料提取病变组织总DNA或RNA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PCR扩增出353 bp的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条带。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试验,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大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黑龙江省某猪场发生的猪病确诊,首先采用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理解剖初步怀疑是猪圆环病毒病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然后无菌取病猪脾脏、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分离纯化后的细菌经革兰氏染色、生化实验和动物实验,鉴定为猪链球菌;提取脾脏和淋巴结DNA、RNA经PCR检测出猪圆环病毒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的核酸阳性条带。说明了该病猪确系猪圆环病毒、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和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对头孢咪唑、环丙沙星、氟哌酸高度敏感。并结合猪场的发病情况和试验结果提出了防疫方案和治疗措施,为猪场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与链球菌混合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江苏中部地区部分种猪场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中部地区部分种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采集血清样品和病料样品分别作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普遍存在,各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中部地区部分种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采集血清样品和病料样品分别作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普遍存在,各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与猪伪狂犬病毒都是烈性的传染性病毒。本文以某养猪场为例,调查了该猪场内猪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例剖检,对育肥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症状进行了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某猪场猪只死亡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细菌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和PCR/RT-PCR检测诊断等方法对发病死亡猪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初步诊断送检病猪疑似猪瘟(CSF)、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细小病毒病(PP)、猪伪狂犬病(PR)、猪流感病毒(SI)和细菌感染,经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猪伪狂犬病病毒(PRV)PCR检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RT-PCR检测均检出特异性条带,判断为阳性;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确诊为链球菌感染。说明造成该猪场猪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PRRSV、PRV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从2006的6月底开始,我市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