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来,双羟萘酸噻嘧啶(Pyrantel pamoate)被认为是对犬钩虫和蛔虫安全有效的驱虫药。双氢除虫菌素(Ivermectin,伊维菌素)按其最小剂量(6μg/kg)用来预防犬恶丝虫(Heartworm)是有效的。尽管试验证明大剂量的双氢除虫菌素可防治肠道线虫,但把它作为一种广谱的  相似文献   

2.
用伊维菌素和拜宠清分别对自然感染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的犬进行驱虫,以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为指标判定驱虫效果,比较2种药物对犬蛔虫的驱虫效力。结果显示:从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来看,第1次给药后第5、10、15天拜宠清组和伊维菌素组的虫卵减少率均超过95%,但在第1次驱虫15 d后的虫卵转阴率均不能达到100%。在第1次驱虫后2周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后5~10 d虫卵转阴率均能达到100%。从排虫情况来看,伊维菌素组多在给药后6~8 d排虫,拜宠清组多在给药后2~4 d排虫。从剖检情况看,经两次驱虫,驱净率均能到达100%。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和拜宠清对犬弓首蛔虫均有很好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双羟萘酸噻嘧啶又名疳病痊片,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经济的国产驱虫新药。目前,国内广泛用于治疗人蛔虫病,对猪蛔虫驱虫效果报导较少。为了解该药对猪蛔虫的有效剂量,我们对自然感染蛔虫的猪只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物:双羟萘酸噻嘧啶无味,浅黄色,易溶于水,每片0.3克,每小瓶100片,系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出品。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伊维菌素注射剂的驱虫效果与对放牧绵羊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绵羊150只,设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和0.3mg/kg体重剂量组和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冬季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对放牧绵羊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3.3%,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1%;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1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88.6%,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66.7%和86.1%。防治示范群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3.3%,虫卵减少率为96.8%;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2%。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只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47kg、幼年羊成活率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用驱虫药的驱虫效果,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驱虫研究。试验选取3种市场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应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虫卵计数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驱虫后虫卵转阴率为6.25%,感染强度由766.7降低至233.3;芬苯达唑组驱虫后虫卵转阴率为31.25%,感染强度由766.7降低至100;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驱虫后虫卵转阴率为50%,感染强度由766.7降低至167.0。建议在陕北白绒山羊生产中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消化道线虫的首选驱虫药。  相似文献   

6.
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1~2岁牦牛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Ⅰ、Ⅱ、Ⅲ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试验组,分别按0.3、0.4、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Ⅳ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照组,按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另随机挑选牦牛10头供安全性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Ⅰ、Ⅱ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0.7、1.0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通过对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粗计驱虫率、安全性观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0.5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胃肠道线虫驱治效果最好,其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驱虫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9.25%,对毛首线虫驱虫率为96.00%,0.3、0.4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均低于0.5mg/kg体重剂量组,且呈现驱虫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本次试验使用1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所用试验牦牛给药后精神、呼吸、采食、排粪、运动等情况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品毒性较低,临床使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位以及不同月份,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验证放牧条件下伊维菌素驱虫效果,从饲养管理、放牧条件相同的一群300多只羔羊中通过粪便检查、称重从中选出体重相差不大、感染消化道线虫较为严重60只,根据感染程度均匀搭配,分为三组进行试验,每组20只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放牧山羊,试验结果是试验组、药物对照组驱虫后3 d虫卵减少率分别是96.4%和88.7%,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0%和25%;驱虫后10d两组羊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100%和97.8%,虫卵转阴率分别为100%和85%,伊维菌素对放牧山羊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优于药物左旋咪唑。  相似文献   

9.
为了初步了解内蒙古中部地区典型草原的轮牧方式对绵羊主要蠕虫病流行病学是否有影响以及常用抗蠕虫药的驱虫效果,试验在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镇地区进行了绵羊群主要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试验。首先针对试验区域不同草场类型和放牧方式划分采样点,随机采集一定数量绵羊新鲜粪样,采用寄生虫学粪便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对各样品的虫卵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在掌握该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情况和优势虫种的基础上,选取一定数量的感染程度较强的绵羊,给予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双羟萘酸噻嘧啶、硝碘酚腈以及盐酸左旋咪唑等驱虫药进行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绵羊群消化系统蠕虫总感染率为73.5%,其中线虫感染率为70.9%,绦虫感染率为3.5%,吸虫感染率为0.6%。草场类型对该地区绵羊蠕虫感染率的影响不大,其线虫、绦虫和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0.3%~59.1%、1.5%~3.4%和0~1.7%。放牧方式对绵羊蠕虫感染率有明显影响,轮牧和定居放牧方式绵羊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7.8%和72.5%,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5%和2.4%,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和0.6%。伊维菌素已完全失去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作用,阿苯达唑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的驱虫效果亦很差,而硝碘酚腈和盐酸左旋咪唑对线虫具有较强的驱虫效果。说明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镇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比较严重,且所流行的优势虫种已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均产生了高度耐药性,轮牧方式对绵羊线虫病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拉菌素和芬苯咪唑对林麝毛首线虫(鞭虫)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有效驱虫药物,做好林麝毛首线虫(鞭虫)病的防治。[方法 ]对四川省某林麝养殖场的12只感染毛首线虫的林麝,使用多拉菌素注射液(按0.3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按10mg/kg体重,每天1次,连喂3天)进行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7天和14天分别采集其粪便进行鞭虫卵EPG计数,计算虫卵转阴率,评估药效。[结果 ]给药后7天、14天,多拉菌素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是60.00%(3/5)、80.00%(4/5),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是57.14%(4/7)、28.57%(2/7)。[结论 ]多拉菌素对林麝毛首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妊娠母猪的驱虫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以妊娠后期母猪为实验动物,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比较了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预混刺驱除猪体内寄生虫的效果。结果驱虫后d7,中、高剂量组粪便中蛔虫虫卵的减少率和转阴率均达到100%,而且直到用药后40d,粪便中都检测不到虫卵,表明伊维菌素预混剂能有效驱除猪体内寄生虫,且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再感染。结论试验中未见到药物对妊娠后期母猪造成任何可见影响,说明了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妊娠母猪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绵羊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结果:0.2mg/kg体重剂量对消化道主要线虫及网尾线虫的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均为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1.3%、91.8%,对线虫的总计驱虫率98.9%:对绵羊颚虱的杀虫率为100%。结果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mg/kg剂量一次用药,驱除绵羊主要线虫和虱等寄生虫,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选择自然感染线虫的1岁藏系绵羊150只,分别按0.1、0.2、0.3 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驱除藏羊线虫,同时设伊维菌素注射剂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①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0.2、0.3 mg/kg体重剂量对藏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99.18%和100.0%;对网尾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100.0%,减少率分别为95.79%和100.0%;对线虫成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8.83%和99.96%,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6.42%和99.17%。②0.1 mg/kg剂量对线虫虫卵(幼虫)的转阴率、减少率、驱虫率均次于0.2、0.3 mg/kg体重剂量组。③对照药物伊维菌素注射剂0.2 mg/kg体重剂量对消化道线虫、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对线虫成虫及其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与同剂量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基本一致。④藏羊皮下注射试验剂量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试验证明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0.2 mg/kg体重剂量驱除线虫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选择1.5~2.0岁自然感染线虫和外寄生虫绵羊150只,分别按体重0.1、0.2、0.3mg/kg剂量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同时设口服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结果显示,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0.3mg/kg组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和100%,减少率分别为99.2%和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和100%,减少率分别为94.5%和100%;平均驱虫率分别为98.4%和99.9%;绵羊颚虱、绵羊足颚虱全部被杀死,羊蜱蝇的转阴率分别为83.3%和87.5%。口服0.1mg/kg组绵羊的线虫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驱虫率均次于0.2、0.3mg/kg剂量组,对绵羊颚虱、羊蜱蝇的杀虫率较低。绵羊口服0.5mg/kg伊维菌素干混悬剂未出现明显异常反应。表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与片剂有同等的驱虫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伊维菌素对不同品种赛马体内寄生虫的驱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内蒙古马术队123匹马体内寄生虫检查,发现共有6种寄生虫。分别是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圆线虫、毛线虫、马网尾线虫、马胃蝇寄生于体内,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51.22%、27.64%、86.18%、87.80%、70.70%、65.85%。敌百虫按0.05g/kg的剂量给马匹投药驱虫和伊维菌素按0.2mg/kg的剂量给马匹混饲给药驱虫2次,其用敌百虫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仅达到了46%,而用伊维菌素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可达到99%以上,即伊维菌素驱虫效果明显要优于敌百虫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伊维菌素泼背剂对牦牛寄生虫的驱除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适应于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大群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理想荆型,在青海大通种牛场通过粪检选60头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试验1组用伊维菌素泼背荆接0.5 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试验2组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 mg/kg体重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试验3组为空白对照组.分析了三组不同寄生虫卵转率、虫卵减少率及驱虫率指标的变化,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试验1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0%和99.1%,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0%和92.8%;线虫成虫、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9.3%和98.8%;试验2组相应指标分别为90%和98.7%、80%和92.9%、99.4%和99.2%;1.2组对牛颚虱杀虫率均达100%,但对莫尼茨绦虫无效,对照组体内外寄生虫均无明显变化.表明伊维菌素泼背剂0.5 mg/kg剂量安全,驱虫效果可信,可在青海高寒地区牦牛体内外寄生虫驱虫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1-2岁牦牛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Ⅰ、Ⅱ、Ⅲ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试验组,分别按0.3、0.4、0.5 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Ⅳ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照组,按0.2 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另随机挑选牦牛10头供安全性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0.7 mg/kg和1.0 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结果表明:以0.5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胃肠道线虫驱治效果最好,其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驱虫率分别达100%、100%和99.25%,对毛首线虫驱虫率为96.00%;0.3 mg/kg和0.4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均低于0.5 mg/kg体重剂量组,且呈现驱虫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试验使用1.0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所用试验牦牛给药后精神、呼吸、采食、排粪、运动等情况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品毒性较低,临床使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8.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19.
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绵羊线虫的驱虫效力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0.5%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3,0.4,0.5mg/kg.b w剂量对绵羊沿背中线皮肤一次浇泼给药,并以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b w剂量做对照。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0.3mg/kg,0.4mg/kg.b w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和90%,减少率分别为89.1%和95.9%;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60%和75%,减少率分别为77.2%和86.7%;0.5mg/kg.b w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为85%,减少率为95.4%。解剖检查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三种剂量对绵羊消化道、呼吸道多属线虫均有效,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0.8%,95.6%和99.7%,伊维菌素浇泼剂0.5mg/kg.b w剂量与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b w剂量驱虫效果基本一致;绵羊经皮给药可耐受1.0mg/kg.b w剂量。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浇泼剂经皮给药驱除绵羊线虫高效安全,临床推荐剂量以0.5mg/kg.b w为宜。  相似文献   

20.
选择四川省某养麝场内16只感染莫尼茨绦虫的林麝,分别采用吡喹酮片剂(25 mg/kg体重,用药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1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进行药物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绦虫卵并进行虫卵计数,通过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评估其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吡喹酮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71%(6/7)、100%(7/7),而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4/9)、77.77%(7/9)。驱虫试验结果说明吡喹酮对林麝莫尼茨绦虫绦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