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我国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呈不均衡状态,所以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农业生产的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渠道建设的质量对水资源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对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通过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排水、除涝以及防治盐、渍等提供有力保障。建设高质量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生产目标,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高产,优质高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田的水量分配,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水,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生产的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在我国地位非常重要,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虽然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如何将水资源充分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防汛抗旱是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多数地区水量分布对于农业生产来讲明显不足,所以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才能促稳产,夺高产,获丰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本文主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6,(18)
正农田水利是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从而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技术的完善对于农业生产尤为重要。"科学规划、有效管理、高效利用"是我国农田水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7月1日起,《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农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新形势下,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广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情况的发生。文中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充足的水资源才能有效的带动农业的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因此,对农业中的水资源应该综合利用。在科学的利用农业发展水资源的过程中,农田水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也是实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可以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支撑,灌溉与排水是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利用各项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改造对农田不利的情况,合理充分的运用各种水资源完成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保证农业生产丰收的基础。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相对而言,我国水资源十分缺乏,总量明显不足,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缺水极为严重,人口与水资源呈现严重不平衡,而且  相似文献   

9.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若想促进农业发展,搞好农业生产就需要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水利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位置,因此,应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以此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保障。笔者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有效的耕地面积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数量,明显是人多地少,而且我国同时也是个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多数地方的农业生产方式仍处于粗放管理的状态,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讲影响巨大,本文就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大部分国土资源分布在距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产生,严重制约了内陆水资源匮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经济水平严重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为了有效转变偏远内陆地区农业用水难的现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本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它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田水利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而充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现今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总体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在农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程。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夏多冬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所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做到用最少的资源解决最大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进步是不可或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建设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渠道建设是否完整决定着水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核心就是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情况就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就要特别重要的作用。政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各地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以往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但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与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农业发展要求相背离。因此,新时期应积极引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在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的同时,实现水资源最优化配置与利用,创造更加理想的效益。本文主要就影响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善,这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要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作用,就必须要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指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整体性协调作用,确保农田有充足的水资源灌溉,从而保障农业生产。据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同时水资源分布也十分不均衡,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要通过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防汛抗旱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地逐渐重视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但在工程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呈不均衡的状态,为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项目,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重大轻小的情况,对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工程建设过程中重建轻管的现象十分普遍。后期的维护工作不到位,存在责任不明、管理手段粗放、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维护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维护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水量相对来讲还算比较充沛,区内河流湖泊也较多,但是水量在时空的分配上十分不均衡,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在区内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项目及农田水利工程。但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中,渠道渗漏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渗漏的存在,导致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产生浪费,影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本文重点对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