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大豆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46-5047,5050
介绍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分析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转基因大豆贸易,提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大豆是商业化规模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是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最大的国家,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对控制大豆重要性状的基因挖掘、功能研究及其商业化开发、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等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从转基因大豆的法律法规建设、田间试验和生态安全评价、食用安全评价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与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迅猛,其中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都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多年的研究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文献,阐述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现状及其发展,并对其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大豆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蒋春志  赵青松  张孟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91-10394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转基因方法,分析了大豆遗传转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评价了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性,并且展望了大豆转基因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孟山都公司培育的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 Ready Soybea,简称RR大豆),于1994年获USDA批准解除管制进入商业化种植,成为最早获准推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由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耐除草剂、含油量高、产量高、少耕作,便于大面积机械化生产,因此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我国每年进口大量RR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及饲喂,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抗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种植应用现状。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三个方面归纳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以实验研究为手段,用数据说话,以转化体为安全评价试验的个案,以品系为安全证书申请的个案,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建议进一步加强食用转基因大豆营养积累、引入基因对代谢激素分泌及其对过敏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尽管转基因作物在农业上的推广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好处,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Biolog FF微平板法,调查了转基因高蛋氨酸大豆ZD91对根际真菌群落碳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ZD91与其受体大豆ZD的根际真菌群落功能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但转基因植物及其制成品存在的安全性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转基因作物及其衍生产品进行标志.近年来,我国的转基因大豆及其制晶消费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合适的检测手段以确定大豆及其制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及其含量.本文总结了各种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及其最新发展,提出了快速化和精确定世是未来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T7代转GmESR1基因大豆株系4-17、4-18、4-21、4-24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其遗传稳定性以及环境安全性,调查其花粉活力、土壤微生物、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等重要环境安全性指标,探究转基因大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基因Bar基因在T7代可稳定遗传;GmESR1基因在转基因株系根、茎、叶中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花粉传播能力、生育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株系4-18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4-17和4-21分枝数和单株荚数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将为转基因大豆资源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严重冲击,我国大豆产业举步维艰。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不确定性,使非转基因大豆在国内需求旺盛。然而,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又因品种产量潜力低、缺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民种豆效益和积极性严重下降。为了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改善品质,增加国产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开展中美近纬度地区育成品种的系统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揭示美国品种高产稳产的原因,对改进和完善我国大豆育种目标、指导杂交后代的选择、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辽宁省科技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7日,国务院公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与2001年6月6日公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2001年12月4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出入境粮食和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一并实施。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出台的第一项以控制农产品进口安全性为目的的非关税政策。从内容来看,其对我国进口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有着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它将使进口大豆的程序复杂化,加大了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力度,通过增加进口大豆的成本来  相似文献   

14.
日本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它能刺激头发生长和预防因化疗引起的脱发。如果新品种大豆的安全性获得证实,则可以使许多人减少秃顶之烦恼。研究者声称,他们给这种大豆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农作物的商品化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转基因作物在食用安全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可以准确、快速完成检测,满足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监管需求。实验表明目前饲料中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的占有率较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重点介绍以蛋白和核酸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如EL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发放,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再度引起很大争议。针对世界范围内种植规模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抗草甘膦大豆,从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两方面入手,阐述其进一步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潜在风险及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续第6期第11页) 7.转基因食品标识与安全性有关系吗? 凡是原料采用进口的或者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通过安全评价得出的,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其标识与安全性无关.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按目录定性强制标识制度.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定性标识,其他转基因农产品可自愿标识.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大豆,简称GM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随着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大豆的培育和世界市场供给的增多,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大豆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主要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转基因大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大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已成功将转基因大豆作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基因大豆品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技术,改进遗传转化体系.文章综述转基因大豆的应用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和大豆转基因方法,阐述目前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