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李雅琪  秦海天  黄河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5):98-105+119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残留带来的环境隐患不容小觑,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急需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其去除。近几年,微藻水处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对抗生素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将抗生素对微藻的毒性效应、微藻去除抗生素的影响因素、去除效率及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未来利用微藻去除抗生素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藻类的综合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抗生素引发的水体污染已成为水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介绍了水体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归纳了水中残留抗生素的去除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抗性基因具有可复制、可传播并能稳定表达的特点,其在不同的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对水体环境中ARGs的分布、转移与去除情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从ARGs的转移机制和去除工艺的改良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体抗生素污染现状及藻类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56-2062
近10多年来,国外已经开始关注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在全球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有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详细论述了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去除现状、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和藻类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强调了抗生素污染的不利影响,并对实施有效监测和减轻污染提出了必要的建议,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中不能完全被吸收,导致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高浓度残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中常见的四大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去除方法,比较了不同去除方法对抗生素的降解效果,旨在为畜禽养殖粪便抗生素残留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粪便中兽用抗生素削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兽用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促动物生长、预防动物疾病的作用。随着集约化畜牧业以及配合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我国畜禽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甚是严重,每年用于畜禽养殖的兽药抗生素超过了8吨,占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些兽用抗生素并不能完全被动物体所吸收,绝大部分以原药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随畜禽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导致畜禽粪污中多种抗生素残留,最高浓度达到了183.50 mg·kg~(-1)。残留抗生素可能经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和水体环境中,一方面影响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另一方面引起抗性菌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给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充分、有效消减畜禽粪污中兽药抗生素十分重要而迫切。论文作者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畜禽粪便抗生素的污染特点和赋存规律进行了系统介绍,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畜禽粪便中兽用抗生素削减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描述了畜禽粪便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的分类及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两种处理方式下畜禽粪便中兽用抗生素的去除程度进行了详尽、深入分析,同时对抗生素消减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讨论。主要结论:好氧堆肥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泰乐菌素等主要类别抗生素的最高去除率可达65.5%—100%,去除效果受抗生素种类、初始浓度、添加方式、堆肥温度、供养方式、底物组成影响;厌氧发酵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甲氧二嗪的去除可达100%,但几乎无法去除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氯哒嗪、泰乐菌素,去除效果受抗生素种类、浓度、发酵温度、污泥性质、混合速率和发酵时间影响。最后,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兽用抗生素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加速兽用抗生素替代物品的研发,减少源头污染;深入开展畜禽废弃物好氧堆肥或者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降解产物及机理研究;筛选具有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作为菌剂,强化其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中兽用抗生素的消减;深入研究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和ARGs之间的相互关系,去除兽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加速ARGs的削减。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人类与动物疾病的治疗,以及添加在动物饲料中,此类抗生素在使用时不能被完全吸收而随着动物的排泄物大量进入环境。文章主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在环境中暴露途径、归趋和潜在危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抗生素环境污染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抗生素残留,如不进行处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堆肥技术能有效去除畜禽粪便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及抗生素残留。本文对畜禽粪便中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残留以及堆肥对病原微生物及各类抗生素的消减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堆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剖析了去除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和吸附途径,讨论了温度、p H、污泥浓度、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MBR中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的强化去除效果,旨在为MBR去除抗生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条件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二战时期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青霉素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在当时挽救了一大部分人的性命,抗生素也由此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众多疾病患者带去希望。但由于人们意识薄弱,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出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滥用抗生素的不当行为从而导致如今严重的抗生素污染问题,给人类、环境带来危机。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方面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耐药基因的存在是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污水处理厂如今存储了大量的抗生素及耐药基因,但很多却没有有效去除污水中二者的存在,反而向环境中不当排出加剧了危害。本文将对污水中抗生素及耐药基因的处理现状进行介绍并重点综述对其有效的去除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导致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阐述了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我国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2.
单洋天  单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0-5812
以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为对象,分析了主要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概况以及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岩溶地区水资源产业,岩溶分布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沼液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畜禽粪污沼液是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残留液。中国沼气工程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畜禽粪污厌氧消化技术的推广,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沼液的产生量随之增大。畜禽粪污沼液属于污水的一种,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沼液的安全消纳或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农业源废弃物污染防治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畜禽粪污沼液还田消纳作为一种沼液处理的主要方式,即沼液未经过无害化处理而直接还田。然而,由于畜禽粪污中多种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和抗生素类污染物)可在沼液中残留,且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水质安全标准,危害农田生态环境安全。本文收集了最近十几年来公开发表的大量文献中的研究数据,分析了猪、牛、鸡饲料和粪污中重金属等污染元素和抗生素的含量,评估了粪污沼液还田对土壤质量、农田水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畜禽粪污沼液存在水质严重超标。如畜禽粪污沼液中检出Hg、Cd、As、Pb、Cr、Cu、Zn和Cl大多超出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且超出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V-V类水质标准。此外,畜禽粪污沼液中还检出多种抗生素残留,其中以四环素类较其他类抗生素浓度为高,且高出欧盟医药产品评估局(EMEA)规定的水环境抗生素阈值(10 ng·L-1)。(2)畜禽粪污沼液农用存在农地污染风险。如施用沼液的土壤中检出Cd、As、Pb、Ni、Cr、Cu和Zn等均有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另有研究报道,连续6年施用沼液的土壤中检出多种抗生素类兽药残留,其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分别约为3.9和14.3 mg·kg-1),已超过国际兽药协调委员会(VICH)规定的土壤中抗生素残留允许限量(0.1 mg·kg-1)。(3)畜禽粪污沼液农用存在农产品安全风险。如施用沼液的作物中检出多种污染物(如蔬菜中Cd、Pb、Ni、Cr、Zn、As和粮食作物中Zn、As等)累积量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T 18406.1—2001)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鉴于当前畜禽粪污沼液不达标还田利用存在环境安全风险,以致农产品中多种污染物超标,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沼液的无害化处理使其达标还田对于确保土壤、水体及农产品安全势在必行。为此,加强沼液中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去除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确保沼液资源化安全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调查浦口和盱眙两个地区4个典型养殖塘水和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共检出14种抗生素(包括4种大环内酯类、2种四环素类、4种喹诺酮类和4种磺胺类),除浦口两养殖塘水体中的CTCHCL、OFL和AZI(浓度分别为16.528~57.140ng L-1和9.803~47.400 ng L-1),其他抗生素均以低浓度存在。抗生素浓度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可能受水体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程度等水质状况的影响。基于RQs值对养殖环境中的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估,它们对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生长基本不会造成威胁;对藻类等浮游植物而言,浦口养殖水体中部分大环内酯类(SP、CTM)和喹诺酮类(O FL)抗生素具有中高度风险(0.161≤RQs≤2.92),盱眙养殖环境中目标抗生素生态风险较低(RQs≤0.181)。研究表明,江苏(特别是盱眙)克氏原螯虾养殖水体中抗生素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建议采取全面的抗生素控制措施,以保护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对生态系统功能、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导致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从而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农产品最严重的污染源。笔者详细地阐述了造成中国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开始下降,尤其是体现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恶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简述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功能,并通过对国外河流建设的介绍及对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需水已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辽宁省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来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对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计算方法等基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家庭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选取天津市蓟州区20户家庭养殖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分析了4大类37种兽用抗生素在畜禽粪污中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4大类抗生素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均有检出,废水中检出率(0~80.0%)>粪便中检出率(0~74.4%)>土壤中检出率(0~35.0%),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率高于其余3类抗生素。猪粪中抗生素总浓度的平均值(75.78 mg·kg^-1)分别为鸡粪(5.80 mg·kg^-1)和牛粪(0.26 mg·kg^-1)的13.1倍和291.4倍,猪场废水中抗生素总浓度的平均值(549.85μg·L^-1)是牛场废水总浓度平均值(5.27μg·L^-1)的104.3倍。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猪粪中抗生素残留的研究结果显示,肥猪粪(156.59 mg·kg^-1)>仔猪粪(49.38 mg·kg^-1)>母猪粪(23.97 mg·kg^-1)。对养殖场周边土壤研究表明,粪肥施用是土壤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且猪场周边土壤中抗生素污染倍数最高。研究表明,家庭养殖环境介质中抗生素污染非常普遍,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各环境介质中残留水平均为最高。抗生素的残留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生态风险,粪肥的还田利用可增加土壤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且废水中抗生素风险高于土壤中抗生素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十年来航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公共健康、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微生物对抗生素削减的高效、低耗、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微生物降解法已成为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有效途径。在综述近几十年来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技术、抗生素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降解效果及其降解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