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为摸清青海春小麦施肥现状,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10-2011年开展农户施肥习惯的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西宁海东地区、海南地区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4 198.0、5 457.4和6 361.6 kg/hm~2,全省平均产量为4 869.6 kg/hm~2;小麦氮肥(N)投入量为137~225 kg/hm~2,磷肥(P_2O_5)130~161 kg/hm~2,钾肥(K2O)0~24 kg/hm~2,;当前小麦施肥中,氮肥、磷肥施肥量不足与过量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农户施用肥料品种较为单一,基肥以磷酸二铵、尿素和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省小麦生产中的肥料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3个水平,即A1(尿素280kg·hm~(-2)、磷酸二铵210kg·hm~(-2)、硫酸钾70kg·hm~(-2)),A2(尿素4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100kg·hm~(-2)),A3(尿素52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硫酸钾130kg·hm~(-2));以种植密度(B)为副区,设定5个不同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和12.0万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德美亚1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及千粒重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德美亚1号的穗粗、穗长、出籽率随施肥量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上,穗长、穗粗及行粒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当种植密度为B3时,千粒重最重为337.23g。此外,各肥密处理组合产量以A2B3处理(尿素4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9.0万株·hm~(-2))最高,其次A3B3(尿素520kg·hm~(-2)、硫酸钾13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9.0万株·hm~(-2))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青贮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青贮玉米品种强盛30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施肥水平,研究并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青贮玉米的生长指标、叶面积、产量等。结果表明,基肥施尿素18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及追肥施水溶肥(35-0-10)315 kg/hm~2;基肥施尿素12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磷酸钾90 kg/hm~2及追肥施尿素282 kg/hm~2;基肥施尿素12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磷酸钾90 kg/hm~2及追肥施尿素402 kg/hm~2 3个处理较其他处理对玉米各个指标值的影响较明显;基肥施尿素18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及追肥水溶肥(35-0-10)315 kg/hm~2处理抗倒伏能力最好,其次是基肥施尿素12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磷酸钾90 kg/hm~2及追肥施尿素282 kg/hm~2处理,基肥施尿素12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磷酸钾90 kg/hm~2及追肥施尿素402 kg/hm~2处理相对其他处理抗倒伏性也比较好,基肥施尿素12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磷酸钾90 kg/hm~2及追肥施尿素201 kg/hm~2处理抗倒伏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密度对帚高粱农艺性状和穗帚产量的影响,为帚高粱规模化生产中合理施肥与合理播种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 ~ 2018年以帚用高粱品种赤笤10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A(施肥量)因素为主处理,设有3个水平,即:A1为磷酸二铵150 kg/hm2和硫酸钾7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A2为缓释长效复合肥450 kg/hm2;A3为复合肥30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B(播种密度)因素为副处理,设有4个水平,即:B16.75万株/hm2、B29万株/hm2、B3 11.25万株/hm2、B413.5万株/hm2;3次重复.[结论]不同施肥量、不同种植密度的穗帚产量间均有显著差异;肥料密度互作不显著,最佳A处理和最佳B处理的组合A1B3为最优处理组合,穗帚产量达到3 972.87 kg/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密度与N、P、K配比精确施肥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信农1号荞麦品种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农1号荞麦品种以施氮肥6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密度90万苗/hm2的N、P、K配比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就可获得粒多、籽粒饱满:以施氮肥120kg/hm2,钾肥120kg/hm2,不施P肥,播种密度135万株/hme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适宜盐碱砂土地小麦种植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选用淮麦33为供试品种,通过调整不同生育期肥料施用类型及用量,制定不同的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的最佳施肥模式。[结果]基肥为复合肥37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225.0 kg/hm~2的施肥模式(1)相较于基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87.5 kg/hm~2的施肥模式(2),在植株形态、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理论产量和投入产出比较高。[结论]处理(1)是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小麦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2个红小豆品种珍珠红和宝清红为试材,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组合,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配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显著,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红小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21万株/hm~2,与之配比的施肥组合是尿素60.3kg/hm~2、二铵154.2kg/hm~2、硫酸钾61.8kg/hm~2。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黑农65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农65播种密度在24~30万株/hm2较为适合,早播施肥量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70kg+尿素45kg+钾肥60kg较为适宜,正常播期施肥量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25kg+尿素45kg+钾肥60kg较为适宜,晚播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山西马铃薯养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33-1036
对山西3个县17个村170户农民马铃薯的种植密度、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种植密度为2.900万~3.114万株/hm~2;施肥方法主要选择播种前撒施和沟施,施肥量的80%按照习惯施用、20%依据地力施用;氮磷钾肥养分投入量分别为:氮肥18~435 kg/hm~2,磷肥6~268.5 kg/hm~2,钾肥5.25~168.8 kg/hm~2。  相似文献   

10.
郭静  黄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96-16798
[目的]研究暖冬条件下播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皖北地区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影响。[方法]设施氮水平和播种密度2个因素,均设4个水平。施氮量在165~255kg/hm2,基本苗在90万~270万/hm2。肥料运筹氮肥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2∶2,磷肥∶钾肥=1.0∶0.6进行,(NH4)2HPO4用量为225kg/hm2,K2SO4用量为135kg/hm2。磷钾肥分基肥、拔节孕穗肥按7∶3施用。[结果]暖冬年份生育后期小麦群体叶面积下降过快,容易早衰。所设定的中密中氮水平组合群体叶面积下降较慢,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实现暖冬趋势下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和氮肥对夏玉米驻玉309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14-6715
[目的]为驻玉309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驻玉309为试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和4个供氮水平。收获时,各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测定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穗部性状。[结果]不同密度间穗粒数、穗粒重差异极显著,表现为4.5万株/hm2>7.5万株/hm2>6.0万株/hm2。千粒重在密度、肥力处理间差异不大。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各施氮处理的行粒数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以450 kg/hm2氮肥为最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各施氮处理秃尖长均低于不施氮处理。驻玉309单株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表现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能提高驻玉309的产量,密度过大和施氮量过多,反而降低驻玉309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几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找到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方法]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号和楚单11号与种植密度、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云瑞6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楚单1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和楚单11号在云南省楚雄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16.
甜豌豆越冬露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荣浩  宋德宝  马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1-5863
[目的]提高甜脆3号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方法]以甜脆3号为材料,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种类等试验,研究上海地区甜豌豆露地越冬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呈先上升后急剧下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基肥用量为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时,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达15 181.50 kg/hm2。在花荚期增施钾肥可以明显减少落花落荚,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豆荚的商品性。使用防虫网可有效减轻蚜虫和夜蛾类虫害的危害。[结论]上海地区甜豌豆的最佳播期是11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基肥用量以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为宜,追肥以氮、钾肥配施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得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泰山27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泰山27为材料,设3个主处理和3个副处理,共9个组合,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泰山27在施纯氮225 kg/hm~2、基本苗240×10~4~30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达8 933.40 kg/hm~2;在施纯氮300 kg/hm~2、基本苗36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低,仅7 566.60 kg/hm~2。[结论]泰山27适宜的基本苗为240×10~4~300×10~4株/hm~2,氮肥用量宜结合不同的地力条件,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酌情施肥,以免造成水肥胁迫,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淮北地区不同生态点和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正交设计和多年多点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结果表明,稳产性较高的处理有:品种为‘烟农19’和‘皖麦52’,施氮量240 kg/hm2,基追比例5:5~4:6,密度120~180万苗/hm2,促控措施以中耕划锄和美洲星叶面肥为主;‘周麦22’则以施氮量300 kg/hm2,基追比例5:5,密度180万苗/hm2的稳产性较高。早播和晚播条件对产量有减产效应,以10月15日播种较为适宜。早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该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当减低密度,返青期以镇压和化控为主。晚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应该选择半冬偏春性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增强籽粒灌浆强度,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探索出粤油13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方法]运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对粤油13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粤油13种植密度30万株/hm2,施足底肥(生物有机肥225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的前提下,苗期追施N量76.6 kg/hm2、P2O5量48.8 kg/hm2、K2O量126.0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丘陵红壤旱地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粤油13产量的影响达0.05显著水平,而施肥对粤油13产量的影响达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