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伊犁州平原林场林内病虫害及天敌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目的是摸清林场病虫害发生规律,对林场以后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同时为林场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油茶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及其环境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油茶病虫害发生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油茶病虫害的发生现状;结合油茶的地理分布、生态学特性和油茶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提出与油条病虫害发生相关的环境因子.通过掌握环境因子的变化提高预测、防治油茶病虫害发生的频率,从而提高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分析了发生的原因,并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分析了1995年以来辽宁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发生种类、发生范围动态,据此对辽宁省森林病虫害今后的发生危害动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哈溪林区内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实际,提出了森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治对策,以期为促进祁连山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简述西双版纳勐养农场植胶环境、橡胶树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状况,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工作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全省果树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介绍了近年来河南省苹果、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作物间作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为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试验,主要以大豆、花生以及金银花等三种间作模式为例,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都给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发生带来一定影响,其中金银花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而大豆间作模式可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最后,针对不同间作模式影响油茶病虫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草坪病虫害已成为兰州市主要园林病虫害之一 ,其危害日趋严重 ,对草坪的生长构成威胁。1996年开始对草坪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并开展防治研究 ,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由于连续多年干旱少雨,气温偏高,造成了土官镇核桃树生长发育不良,导致各种病虫害入侵为害。对土官镇核桃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核桃病虫害在土官镇5个村委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共发生虫害6种,病害2种,有虫株率为25%~42%,病情指数为13%~25%,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园林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土官镇核桃病虫害为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 解杏树林 害虫的 为害与 发生 规 律, 给 防 治提 供依 据, 采用 标 准地 方法 对 不同类型的 杏扁林进 行了系 统调查。 结果表明 , 杏树林 害虫群 落共有6 目25 科55 种, 优势 种集中于蚧虫 、蚜虫、卷 叶蛾等 类群及天 幕毛虫、 舞毒 蛾等 。树 木 年龄 可 影响 害 虫 群落 的 组 成、优势种数 量及危害 程度 。管 理水 平 对 害虫 发 生 有明 显 影响 , 一 般 管理 水 平高 者, 害 虫 种类 少、危害较轻 。杏树林 害虫的 年发生规 律 是发 生周 期 短、优 势 种高 峰期 出 现早 、为 害期 集 中、群落凋落 迅速。  相似文献   

12.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st detection algorithm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couple"ground-space"characteristics,which is also the basis for rapid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of pest damage.In four experimental areas in Sanming City,Jiangle County,Sha County and Yanping District in Fujian Province,sample data on pest damage in 182 sets of Dendrolimus punctatus were collected.The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 and testing set,and five duplicate tests and one eliminating-indicator test were done.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the host for D.punctatus damage,seven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of ground and remote sensing including leaf area index,standard error of leaf area index(SEL)of pine forest,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wetness from tasseled cap transformation(WET),green band(B2),red band(B3),near-infrared band(B4)of remote sensing image are obtained to construct BP neural networks and random forest models of pest levels.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se two algorithms we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from the aspects of detection precision,kappa coefficient,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nd a paired t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ven indicators all were responsive to pest damage,and NDVI was relatively weak;the average pest damage detection precision of six tests by BP neural networks was 77.29%,the kappa coefficient was 0.6869 and after the RF algorithm,the respective values were 79.30%and 0.7151,showing that the latter is more optimized,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detection precision,kappa coefficient and AUC of the RF algorithm was higher than the BP neural networks for three pest levels(no damage,moderate damage and severe damage).The detection precision and AUC of BP neural networks were a little higher for mild damage,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except for the kappa coefficient for the no damage level(p<0.05).An"over-fitting"phenomenon tends to occur in BP neural networks,while RF method is more robust,providing a detection effect that is better than the BP neural networks.Thus,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for pest damage and multilevel dispersed variables is thus feasible and suggests that attention to the proportionality of sample data from various categories is needed when collecting data.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双条杉天牛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条杉天牛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害虫,是柏类树种的毁灭性害虫,近些年来,已对一些地区古柏保护构成威胁。本文系统综述了双条杉天牛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生态学、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情况,对该虫今后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制定该虫综合防治策略和方案也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严重危害桉属植物的枝叶害虫。本文从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与危害、调查与收集、风险评估和防治与管理介绍了该蜂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橙带蓝尺蛾是罗汉松和竹柏的重要食叶害虫,目前在广东、广西、台湾均有危害。本文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该虫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分布、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36, 属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广东省的风险值R为1.58, 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云杉小卷蛾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云杉小卷蛾在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作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虫在中国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虽然该虫目前在我国仅有局部发生,但能危害大部分青海云杉,其侵害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因此,应加强检疫,防止其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紫竹院公园竹林主要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为园林竹虫害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主要蛀干、蛀梢害虫,以幼虫在松树韧皮部和木质部蛀食为害,常常造成主干和侧枝枯死,严重危害的林分可导致成片松树死亡。该虫于2002年5月首次在威宁县云南松飞播林中暴发成灾,导致松树大量死亡。本文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云南木蠹象在贵州发生危害的风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属中等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黄帝陵古柏金绿宽盾蝽为害及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和林地调查、观察、试验,初步探明了黄帝陵古柏金绿宽盾蝽危害现状、发生规律、生活史及习性,提出了药剂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浅谈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严重危害桉属植物的枝叶害虫,本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寄主范围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从分子遗传育种角度展望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