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寄生虫性烂鳃病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16日,我中心接到华阴市黄河鲤鱼原种场的求助电话,该场7hm^2左右的鲤鱼成鱼出现大量死亡。接到电话后,中心立刻派技术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鲤鱼复合型性鱼病治疗方法的探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现有养鱼池6800亩,以养殖鲤鱼为主的池塘约占70%,每年生产0.75万公斤商品鱼。1993年8月初,约有6000亩养殖水面的鲤鱼因突然患有多种鱼病复合感染而死亡,损失很大,广大城郊养鱼户、场对此措手...  相似文献   

3.
网箱鲤鱼种营养缺乏引起的病害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鲤鱼种营养缺乏引起的病害及治疗近几年网箱鲤鱼种进箱后20~30天发生暴发性鱼病,引起鱼种大批死亡,严重的死亡率达100%。陕西、贵州、四川等省都出现此病,四川省在1993年损失鲤鱼种几千万尾。我们认为这些暴发性鱼病主要由营养缺乏所引起,其症状与治...  相似文献   

4.
孙广策 《科学养鱼》2002,(12):47-47
鲤鱼越冬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翌春销售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有的养殖户由于粗心大意,春天出塘时发现鲤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鲤鱼肌肉发炎变性,失去弹性,有一股腥臭味,不能食用。治疗效果不理想,对养鱼户而言,几乎没有治疗的意义,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竖鳞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致病菌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水中常见菌。发病内因是鲤鱼经过较长的越冬期,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体重比秋冬停食…  相似文献   

5.
鲤鱼因东北地区人们对其喜食,而成为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前国南方地区鲤鱼繁殖时间较北方早,东北地区渔业生产所需鲤鱼苗基本来自南方地区,但其越冬成活率较低,使东北地区鲤鱼养殖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利用电厂余热、地热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法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提前了鲤鱼繁殖时间,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渔业生产对鲤鱼苗的需要,而且由于当地产鲤鱼苗越冬成活率较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发展,目前鲤鱼人工繁殖正在东北各地区迅速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鲤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影响东北…  相似文献   

6.
黄河鲤鱼核型和银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活体制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黄河鲤鱼的核型,并同鲤鱼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河鲤鱼与鲤鱼的染色体数均为2n=100,核型公式均为18m 38sm 22st 22t.臂数为156,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性染色体对。本文同时比较研究黄河鲤鱼与鲤鱼的银染核型,发现二者在st组第3号染色体上均有两个明显的银染点,但在鲤鱼中较小,黄河鲤鱼则是具有特大的AgNORs。以上结果表明,黄河鲤鱼与鲤鱼的核型基本相同,银染核型则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水产养殖以鲤鱼为主要品种,近年来鲤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以鲤鱼痘疮病发生为重,影响鲤鱼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1993-1995年鲤鱼细菌性疾病综合防治试验,结合出诊治疗针对我省养鲤防病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要提高鲤鱼的产量,必须提高防病意识,把住清塘这一关,改善排水条件,采取“外消内服”的防治方法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系统选育方法,使黄河鲤鱼子代的杂体表现率由选育前的5.2%下降到0.76%。体长/体高由德育前的2.6/2.8提高到2.7/3.0。用选育的黄河鲤鱼夏花,可在当年养成单产15000kg/ha以上,平均个体650g左右的商品鱼,黄河鲤鱼的核型与普通鲤鱼没有区别,但是银染核型在黄河鲤鱼有两个特大的银染点,而在鲤鱼较小,黄河鲤鱼与鲤鱼的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运城地区鱼鲤鱼暴发性鱼病的调查报告1995年,运城地区相当一部分县市的鱼池暴发了一种以危害鲤鱼为主的鱼病。由于此病在我区属新发现,大部分群众无预防及治疗经验,造成了很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死鱼5万公斤以上,经济损失约100万元。为了找出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1983,(2):61-62
鲤鱼是全世界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0%。鲤鱼的养殖历史悠久,地理分布广泛,品种繁多杂乱。为了更好改良鲤鱼经济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国内外对鲤鱼遗传育种做过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尤以鲤鱼种内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很多杂交组合均取得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中下旬以来,云南地区养殖的鲤鱼(建鲤)大面积暴发以烂鳃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速度快,死亡量大,治疗困难,给当地鲤鱼养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下为一具体病例。曲靖麒麟区一主养草、鲤(建鲤)池塘,有少量鲫鱼与花白鲢混养,面积12亩,水深1.7m,草鱼、鲤鱼各1万尾左右,规格约250-500g。2009年6月5日开始发病,鲤鱼在水面下10cm左右慢游,活力差,不吃料,并于当天开始死亡,死亡3条;主要症状为皮肤粘液增多,头部皮肤及眼眶凹陷,鳃部粘液增多,严重的烂鳃发白。解剖发现肾脏肿大,  相似文献   

13.
鲤鱼吉陶单极虫病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我场在精养鲤成鱼阶段,普遍发生吉陶单极虫病,尤以1994年最为严重。7月中旬,各成鱼池鲤鱼摄食明显减少,每天都发现死鱼,多者每天死鱼数十尾,病鱼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我们通过对个别病情严重池塘实验...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我县一中4.5亩水面的鱼池中,因鲤鱼放养密度高,60%以上的鲤鱼患了痘疮病。为治疗此病,我们试验用福尔马林治疗,  相似文献   

15.
鲤鱼(Cyprinus carpio)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鱼类,网箱养殖鲤鱼技术作为农民致富的门路之一,值得广泛地推广。本文主要综述了网箱养殖鲤鱼的主要过程及几点注意事项,希望为网箱养殖鲤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单极虫是鲤鱼常见的一种寄生粘孢子虫。鲤鱼肠道单极虫病,已经严重危害鲤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笔者于2010年4月对吉林省农安县太平池水库的病鱼调查中发现病鲤鱼肠壁上寄生了大量白色胞囊,取胞囊压片显微镜观察,经光学显微镜镜检后,鉴定为单极虫。并对该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西会昌县石壁坑水库,1996年10月建起了102只网箱养鲤,1997年2月发现有少部分鲤鱼鳃盖凹凸不平.呈拱状形,严重者脊椎变形变软,相当部分鲤生长缓慢,有的烂皮肤,且不易愈合。常出血,感染水霉、烂鳃、肠炎等疾病而死亡,导致成活率低。根据上述症状,笔者初步诊断为鲤鱼维生素C缺乏症,可能系鲤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一、治疗立即到药店购买维生素C九.每公斤鲤鱼每天用3OO毫克维生素C粉末拌入饲料中投喂,15天后上述病症明显减轻.服用25~30天后检查.没有病症出现,但还有维生素C缺乏症而引发的后遗症。二、讨论与小结…  相似文献   

18.
鲤鱼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铭勇 《内陆水产》2004,29(7):31-32
鲤鱼是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其产量约占世界养殖鱼类总产量的40%。在我国鲤鱼也是传统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00年的养殖产量为212万t,仅居鲢、鳙、草鱼之后。关于鲤鱼的营养需要,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鲤鱼营养研究的结果和生产实践,就鲤鱼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池塘养鱼生产一般把鲤鱼作为搭配品种,养殖周期2-3年,近年来随着配合颗粒饲料的推广,养殖技术的改革,鲤鱼已成为主养鱼,并能取得高产、高效益。但一般养殖周期仍为两年。为了进一步缩短鲤鱼养殖周期,我们在西郊农场进行了当年鲤鱼夏花育成食用鱼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情报》1977,(11):31-31
波兰对感染大量绦虫的一、二龄鲤,采用碳酸钾水溶液的过滤液,进行了治疗试验,证明能消灭鲤鱼肠道中的绦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