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自适应能量管理算法,通过简化的神经网络对实时车速进行采集、分析和比较,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自动寻找出与之相近的标准循环工况,控制参数也相应转换为标准工况的已优化参数.基于CRUISE软件进行建模实现,选取城市客车循环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多工况自适应整车管理算法能够较好地根据车速对工况进行分类识别,并达到在保证混合动力汽车(HEV)电量平衡基础上节约燃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汽车油耗高而难以有效分析其燃油消耗的详细特征,采用基于循环工况的发动机工作时间与燃油消耗率统计方法,分析了传统汽车发动机燃油消耗的详细三维分布特征.应用上述方法针对某传统客车在不同城市工况下进行仿真,统计其转速、转矩及其燃油消耗率时间历程,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绝大多数工作点均落入低转速及低负荷区,并在这些工作区域内消耗太多的燃油.进一步指明了发动机节能设计的方向——发动机MAP的高效区域应向与实际工况相匹配的低速低负荷区移动以及通过混合动力技术减小发动机装机容量等措施,可为企业的产品更新和节能化设计提供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3.
1.怠速的运用及怠速不良的原因发动机怠速,是指维持发动机不熄火的最低曲轴转速。发动机的正常怠速一般为500~600r/min。怠速运转是发动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怠速运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既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况,能够节省燃油消耗。另一方面,如果运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汽车行驶工况是研究汽车运行和油耗的基础之一。利用福州市的汽车实际行驶数据,构建了符合福州市实际道路情况的行驶工况。首先针对实验数据设计了数据预处理方案,利用短行程法划分运动学片段并计算各片段特征值。之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对16个运动学片段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通过分层聚类的方式将运动学片段分类。提取95%置信水平下的聚类结果,构建了6种情况下的行驶工况,并对这些常见行驶工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各行驶模式下的时间比例分别为:均速15%、加速28%、减速23%、怠速34%。所构建的行驶工况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说明了本文提出的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搭载自动机械变速器(AMT)的车辆,其换挡规律是提升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关键.本文以3挡AMT纯电动城市客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对不同加速踏板开度下的换挡车速进行优化,建立了兼顾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双参数MOPSO换挡规律,并构建了以车辆载荷与加速度变化为输入,车速调整量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对MOPSO规律进行自适应调整,得到了自适应换挡规律Fuzzy-MOPSO.最后,对Fuzzy-MOPSO规律开展了动力性与经济性验证,并与其他换挡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uzzy-MOPSO规律的加速性能比经济性规律提升了15.3%,其动力性能比MOPSO规律更优越.经济性方面,在4段实际道路工况下,Fuzzy-MOPSO规律的经济性比动力性规律分别提升了6.08%、 7.28%、 6.88%、 5.63%,比MOPSO规律更具节能潜力.此外,Fuzzy-MOPSO规律在实际道路工况下的换挡频率与MOPSO规律相当,节能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频繁换挡,提升传动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怠速不稳会直接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汽车的安全运行也会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汽车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原因,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的维修方法选择,并最终结合实例开展故障维修论述,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7.
正变速箱是传动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变速箱的主要功能,是改变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使拖拉机能在各种行驶条件下顺利地完成起步、加速、行驶、减速和停车,并且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运行;变速箱设有前进挡、倒挡和空挡,以实现拖拉机的前进、后退和发动机的怠速运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换挡频繁,变速箱中的齿轮、齿轮轴、轴承等零件会发生磨损,而导致变速箱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正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在发动机熄火后普遍降温快,特别是冬季更加明显,汽车停放一段时间以后,再启动发动机需要怠速运行较长时间,使发动机冷却液升温。这会导致污染物增加、油耗增加等诸多问题。研制了一套简单、环保、节能的发动机冷却液保温装置。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下陡坡时,由于车身重力的作用,车速提高得很快,为了控制车速,保证交通安全,必须频繁使用制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如果熄火空挡滑行,车速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很多。由于发动机熄火,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车辆,因储气筒内消耗的气压得不到补充,而使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低速运转不稳定常表现:怠速运转不平稳和所谓的“游车”。 一、造成怠速运转不稳定的原因 怠速不平稳是指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忽快忽慢,但规律性不强,并有抖振。机械在紧急减速和带负荷时易熄火,此现象多属调速器故障引起。以RSV调速器(图1)为例,造成发动机怠速转不稳定的主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能量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法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车.首先用SQP算法求解最大系统效率问题以实现全局优化;然后用模糊控制系统来协调发动机和电池的工作点实现局部优化.模糊系统的模糊规则建立则是汲取了SQP优化结果,从而保证全局与局部的统一.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运用该能量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车能达到较好的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以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定这种十分常见的故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了应用神经网络进行故障原因识别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不同网络结构的训练效率和以不同样本形式训练的网络对相同故障症兆的故障原因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路况及车况的运输试验,研究车载活鱼运输过程中鱼体受力情况。试验测得车载活鱼直线行驶、过减速带及转弯运输的力值曲线,对力值曲线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及提取力学特征值,并对车载活鱼运输的力学特征值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鱼的种类、车速、加速度对部分力学特征值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3种行驶状态中转弯行驶对制动最大力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在作业过程中动力控制的稳定性,对其动力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构建与试验。根据动力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结合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的结构特征,搭建控制系统硬件并进行无改动原车空载试验以及动力稳定系统控制下的空载试验。结果表明,当节气门开度加大后,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抵消了非陷坑车轮滚动的一部分阻力;在相同的行驶阻力条件下,节气门开度越大,车轮速度越大,最后受控后稳态车轮速度的绝对误差为0.178 1~0.396 1km/h,相对误差最大为5.27%。试验表明,动力轮速度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在果园轮式运输机的某个动力轮陷坑之后,可以通过调节没陷坑的动力轮速度,使动力加大,从而有助于运输车在泥泞的道路行走或者有助于运输车具有足够的动力爬出陷坑。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交通路网运营效率,针对乌鲁木齐快速公交(BRT)和同线路常规公交,利用GPS和跟车实验法采集两种公交车辆行车数据160组,在对比分析两种公交模式的站间平均行驶速度、行程速度和运营速度后,发现同线路的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相比,其整体运营效率具有明显优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延长绿灯信号时间15s,可以提高9.24%运营效率.依据速度特性对比分析的结果,建议在交通枢纽切实施行按车辆种类划分使用区域办法;加强和科学建设客流系统,严格落实“先下后上”政策;对部分BRT专用通道实施其他车辆早晚高峰“限时共享”政策,以提高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介绍的无土栽培供液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全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打破了传统的采用占空比方法处理延时驱动的限制。解决了延时、供液驱动可在0~48h 大范围内分别独立调整的问题。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需用定时驱动的控制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级变速车辆在急加速工况下出现的动力疲软问题,提出了瞬态工况下基于有效功率的通用补偿控制方法.以变速器输入功率作为控制目标,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依赖于车辆及路况信息的缺陷,通过分层次量化补偿功率,将控制方法划分为功率维持、零功率、增加后备功率和综合模式等4种控制模式,为灵活设定过渡曲线和优化瞬态工况性能提供量化依据.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所要求的补偿效果,克服急加速过程中的动力疲软.  相似文献   

18.
以提高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山地果园轻简化轮式运输机作业动力控制稳定性为目标,设计加装了一种成本较低的动力稳定系统。系统由制动手柄、电推杆、电磁阀、制动油泵、制动钳组成。根据控制策略在Simulink中建立动力独立控制模型,经过仿真分析,在稳态之后非受控的动力轮速度与受控动力轮的速度相等,整车驱动力增大,提高了运输机在路况参数多变路面的通过性,并在动力稳定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自适应模糊PID速度控制器,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3.5 s时,两侧动力轮纵向速度之差进入稳定响应,稳态绝对误差绝对值最大值为0.422 2,最小值为0.004 7,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误差内所需的最短时间为3.0 s,稳态条件下(t→∞)的误差为0,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提高了调节精度与稳定性。对运输机实车测试,受控后稳态车轮速度的绝对误差为0.178 1~0.396 1 km/h,相对误差为0.71%~5.27%,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客车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获得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根据所构建的具有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下转向盘转角阶跃仿真,分析客车结构参数和车速对其侧翻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客车后轮驱动轴为侧倾稳定性的危险车轴,当车速过高或前轮转角过大时,后轴首先离地.增大各轴轮距、降低簧上质量质心高度、提高客车悬架侧倾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客车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桥隧过渡段的沉降差异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对路面的冲击作用有显著的影响.考虑车辆的纵向转动与倾覆,将车辆通过桥隧过渡段不平整路面的过程视为一定初始条件下的受迫振动,建立了车-路动力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振动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给出了经过变换后的人的加速度以及车辆对路面作用力的表达式.并研究了两者在不同沉降差异、车辆速度以及载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沉降差异对司机的舒适度影响较大,而车辆荷载以及沉降差异对路面所受冲击作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