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某型纯电动汽车的动力匹配及仿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动力电机、电池和传动系统传动比对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的影响,以某款电动汽车动力性要求对动力总成进行匹配。利用AVLCruise搭建整车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仿真。以续驶里程为目标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提高了整车续驶里程,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力性能仿真是研究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建立车辆动力性能的一般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并结合VC++软件开发出一款较为实用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仿真软件,计算出PEV的加速性能、爬坡能力、最大车速和续驶里程等动力性能参数,并绘制动力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3.
以某纯电动卡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要求的动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参数进行了较为合理、简洁的选择与匹配。利用设计出来的动力参数在仿真软件CRUISE上建立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传动系以及车身的整车动力性模型,并用CRUISE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针对动力性能要求和续驶里程要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传动系传动比,并对得到的优化结果予以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法和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奇瑞汽车公司旗下某款电动汽车整车参数要求,设计了电动轿车三挡AMT传动系统,匹配了相应的电池、电机和AMT系统,并通过GA算法优化传动系的传动比,运用AVLCRUISE软件建立整车模型,仿真表明:设计的传动系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优化后的速比提高了整车动力性和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某款前轮驱动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为目的。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和ECE法规提出一种三输入单输出的制动能量回收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利用CRUISE和Simulink搭建整车和控制策略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NEDC循环工况下续驶里程贡献度达11.5%。保证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减缓电池能耗趋势,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短,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电动汽车采用再生制动来回收制动能量是增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有效方法之一.给电动汽车安装电制动系统,可以回收在制动过程中的一部分动能,并转化成电能再利用.文章设计了一种电制动系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交流电整流,通过DC-DC直流变换器把电能充进电池,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从而增长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以改善其续驶里程,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具有机械制动备份功能。同时,考虑到电动汽车电动机和电池性能参数,开发了高效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算法具有较强的移植性。采用硬件在环的方式对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可以很好地协调运作,同时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最后,在燃料电池汽车上进行转鼓实验,很好地完成了Japan-1015循环工况,能量回收效率高达59.15%。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以改善其续驶里程,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具有机械制动备份功能.同时,考虑到电动汽车电动机和电池性能参数,开发了高效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算法具有较强的移植性.采用硬件在环的方式对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可以很好地协调运作,同时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最后,在燃料电池汽车上进行转鼓实验,很好地完成了Japan-1015循环工况,能量回收效率高达59.15%.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在制动情况下提供一个良好制动性能的同时保证其能进行能量回收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针对此特性,以本实验室的单轮ABS制动台架为原型,提出了一套控制算法,不仅合理地分配了制动器制动力和电机制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且顾及到了制动时进行制动能量回收的问题,使得电动汽车在获得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有一个良好的经济适用性,这对延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蓄电池储电不足而造成续驶里程短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在文章中,通过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履带车辆在各工况下的行驶载荷及其在传动系试验台架上的当量阻力转矩,建立了当量阻力转矩的数学模型,并对该阻力转矩在试验台架上的实现进行了研究与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脉宽调制(PWM)的方法,配以适当的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辆行驶载荷的台架模拟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某款重型卡车的底盘与上装的动力匹配为主线,借助AVL-Cruise软件建立了该车型的动力匹配框架,分析了该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经过单车仿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列车动力匹配框架,分析了列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并对匹配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其他同类车型的设计和匹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电机驱动型式的电动拖拉机难以满足农田作业多工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星齿轮耦合的双电机驱动系统。根据电动拖拉机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方案,按多种作业类型对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驱动模式进行分析。采用试验数据模型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关键部件效率模型和整机纵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动拖拉机控制仿真试验模型。针对不同驱动模式设计了驱动系统综合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两电机的功率分配规则。在搭建的传动性能试验平台上对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进行恒定负载试验和牵引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条件下,主、副电机的功率分配比变化范围为1. 07~2. 73,恒定负载试验中,功率分配比为1. 88时系统效率最高,牵引性能试验时,功率分配比为1. 86时系统效率最高。双电机驱动系统能够跟随负载变化按照功率分配规则实现两电机的功率分配,满足作业负载的同时降低了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14.
电驱动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源.对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进行了结构分析和部件设计,在分析其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峰值电源最大荷电状态的控制策略,基于Matlab软件对该电驱动系统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试验分析表明,该控制策略将循环通过电动机和峰值电源的部分发动机能量最小化,从而减少发动机能量传递的损耗.建立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为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提供了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5.
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振动的控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和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的控制作用。以国产某中型柴油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个12自由度怠速扭振系统计算分析对比模型,编制了广义Jacobi算法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汽车怠速振动与噪声控制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水泵用新型单相感应电动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三相感应电动机单相运行的一种特殊接线方式,与三相感应电动机在三相对称电源上运行相比,SEMIHEX接线方式具有更高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其起动转矩较低,非常适用于微型水泵用电动机。为便于该电机的推广使用。本文建立了SEMIHEX接线方式电动机的动态仿真数学模型,然后对其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Prescan仿真平台搭建的驾驶场景,搭建了人机交互式的驾驶仿真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验,计算了驾驶能力判断中各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通过ANP-SVR算法建立了驾驶能力预测模型,模型精度高,可以为实时驾驶能力预测的研究进行铺垫。基于熵权法计算驾驶风险度,通过比较驾驶风险度与驾驶能力评估的数据,得出数据的一致性,验证了ANP算法应用于驾驶员能力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动汽车行驶工况的复杂性,电池箱的受力也复杂多变,往往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振性等。基于某汽车主机厂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结构项目,以HyperMesh为仿真工具,进行静力学分析和随机振动仿真,结构均未发生失效,并对比扫频试验得到的实际模态与仿真计算得到的模态,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其转向盘的驱动有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转向阻力的模拟由基于PLC控制的液压加载系统实现。该试验平台适合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系统试验及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重载列车纵向冲动过大成为进一步提升列车载重的掣肘,由于传统空气制动不能满足当前重载列车的发展,国外ECP制动系统与我国现有车辆不兼容。故此提出一种与我国现有车辆完全兼容的电空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既能适应我国货物列车发展现状,又能缓解列车纵向冲动。通过使用某仿真程序计算了当列车管存在压强梯度时,采用电空制动系统对列车纵向冲动影响。结果表明,当万吨列车采用电空制动系统进行全制动时,首尾车列车管压强梯度越大,对纵向冲动减小效果越弱,且压强梯度对列车电空随机制动时,纵向冲动影响比电空顺序时大。首尾车列车管压强梯度每增大10 kPa,尾车制动缸平衡压强降低大约8 kPa,但对首车制动缸平衡压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