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云斑白条天牛在豫东沙区白蜡杆上大肆为害,虫株率达80%以上。笔者1987~1990年在宁陵县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其结果:此虫在宁陵县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内越冬。用磷化锌毒签等防治,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我场有8~9年生马尾松幼林5000亩。自一九七○年开始发生松毛虫为害,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去年第三代卵期放蜂20亩,寄生率达81.61%,取得了小面积育蜂治虫的初步成功。今年,我场松毛虫为害发展到猖獗高蜂期,全部松林都有虫,越冬虫口调查,普遍在20~30条/株,最高达70~80条/株以上。在这样高虫口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赤眼蜂代替农药  相似文献   

3.
寻邬县澄江林场在1983年有300亩湿地松幼林遭受新松叶蜂(Neodiprion sp.)为害,虫口密度每株平均4—6条,最多12条,有虫株率达80%。1983—1984年笔者对此虫进行了观察研究。本文报道新松叶蜂在赣南南部的生活史及发生状况,并提出了初步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竹笋夜蛾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笋夜蛾主要为害淡竹、红竹、哺鸡竹和刚竹,据1988年在安吉县调查,其发生面积达6500亩,有虫株率10~80%,平均为45%。该虫以卵在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上越冬,3月上旬幼虫孵化于杂草中取食,4月下旬蛀笋为害。竹林中杂草多少,决定该虫发生和危害程度,1988~1991年,进行了三次以竹林除草为主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百草枯水剂0.2 kg/亩或人工及时除草,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种子园球果害虫—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红梢斑螟是我省严重为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的害虫,被害球果种子损失率达43%以上。该虫在广东1年4~5代,以高龄幼虫和蛹越冬,翌年1月中旬40%高龄幼虫化蛹,3月下旬后85%羽化为成虫。在5月上旬开始为害球果,9月中旬为害最严重,有虫株率达55.4%。该虫主要集中在树高8m以下树冠层内的2年生球果上和林内生势弱的母树以及缓坡地中坡底的母树上。寄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等16种。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浓度为8000~10000倍液喷洒,效果较好,或采用营林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杨树主要害虫,又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 1988年8月在朝阳林场苗圃地发现6年生杨树大苗被杨干象为害,有虫株率达60%,平均虫口密度为5头/株,使杨树生长受到影响。为此,于1989年4~9月对杨干象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白僵茵防治为害马尾松的桃蛀螟,可使有虫株率由防治前的24.86%降至0.86%,有效地控制了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林间摘茧挂袋养困法防治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由34.1 头/株降至4 头/株,虫株率由100% 降至65% 。室内养茧发现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类天敌,平均寄生率20% 。试验结果表明,虫茧养困法防治落叶松毛虫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县防治榆兰金花虫,当前推广乐果原液涂环和根埋呋喃丹颗粒剂(甲基硫环磷)。杀虫效果很好,但用药量大,费工多,成本高。在去年,我们用20%杀灭菊酯乳剂,(上海十四农药厂),以机械喷雾防治榆兰金花虫幼虫,取得较好的效果。 施药方法:喷药浓度为6000倍和8000倍,寄主杆树为8年生,共60亩,每亩80株,树高6.5—7米,郁闭度0.8,有虫株率100%。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报道了抗虫木麻黄的水培苗出根率与穗条的关系、如何提高抗虫木麻黄种源水培出根率以及在福建沿海营建示范林等试验结果。2年抗虫C44木麻黄种源无性系与2年惠,无性系间的穗条出根率差异显著,惠,平均57.3%,而C44种源平均仅8.3%;但抗虫C44的2年实生苗穗条平均出根率达90%。1年采穗圃中采取的天然杂交、速生抗虫种源苗木穗条比原有抗虫种源穗条平均出根率提高5倍,2年幼林高生长提高50%。5年来培育出木麻黄抗虫种源苗木和抗性优良无性系苗木共495万多株;营造木麻黄抗性优良水培苗示范林23.3hm^2.主要蛀干害虫平均虫株率仅为1.6%;推广二代更新木麻黄防护林80hm^2,造林2a之后,推广林的高生长平均达3.2m.平均保存率在88%以上,虫株率平均为1.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西南林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对云南省元江县万亩青枣地受果实蝇为害严重地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台湾青枣果实的害虫主要是柑桔小实蝇,以青枣果实受害最为严重,最高受害率达47%。经综合防治前后对比:果实受害率下降到20%~30%,最低下降5%。防治措施主要有:清扫果园,合理疏伐,改善光照,推广套袋保果技术,选混配农药,毒饵诱杀及性诱剂捕杀。  相似文献   

12.
孝感北部板栗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孝感市板栗生产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由于板栗栽培比较分散,管理粗放,病虫害大量发生,造成板栗减产,质量低劣。1993~1997年我们在大悟宜化、孝昌小悟栗区调查:栗干枯病被害株率达40%~65%,枝干被害率达18%~3O%,造成死校甚至死树。桃蛀螟造成虫果率达40%左右。特别是1997年孝昌小悟栗区栗穆蜂大量发生,板栗受害株率达95%以上,因此,病虫害为害是板栗低产劣质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研,在孝感北部板栗病虫害主要有:1板栗干枯病据近几年在小悟栗区观察发现该病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发病初期枝干褪绿,并且逐…  相似文献   

13.
泰山林场松墨天牛暴发原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不仅是为害松树的重要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被山东省定为省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995年以来泰山林场的松树遭到该虫的严重危害,发生面积766.7hm2,占松林面积的13.38%,被害致死松树2万株,虫株率达1%~5%,最高虫口密度60...  相似文献   

14.
云杉树叶象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树叶象(PHyusbins. SP)属鞘翅目,象虫科,耳喙象亚科,树叶象属。近年来,在黑水县林区的苗圃地及附近的更新幼树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幼虫危害云杉幼苗根部,啃食苗木根皮,(土表以下0.5至25厘米深的根部均受害。成虫危害嫩梢及芽苞,蛀食成直径为0.2~0.4毫米的孔,苗木针叶变黄,脱落,枝梢及芽苞发黄,萎蔫,直至全株枯死,似火烧。据黑水县三打古苗圃调查390米~2地,计942900株苗木,平均受害株率达69.79%,严重的地区圃地受害株率达100%。在1984~1986年仅黑水林业局,3个林场的苗圃有100万余株云杉苗木被害致死。1986~1988年,在黑水县对云杉树叶象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ach)是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蔓延成灾。据受害严重的长子县调查:全县达椽材以上的杨树受害的约300万株,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由于该虫的为害,受害木树干内虫道交错,树干外千孔  相似文献   

16.
杉梢细卷叶蛾今年在我省发生普遍,为害猖獗。据不完全统计,害虫发生面积已达二十三万七千余亩,不少发生地区杉林被害株率达100%,顶梢被害率有的也达90%以上,严重地影响了杉树的生长。如何防治此虫已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核桃根象(虫甲)又叫核桃黄斑象(虫甲),以幼虫蛀食核桃根际皮层,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核桃产量。该虫在我区各县普遍发生,据在洛南石门公社红旗和长青两个大队调查,被害株率为69.2%,株虫口最多达110头。为迅速消灭害虫,确保核桃产量,1974年以来,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球蚧(Eulecanium Sp.)系同翅目介壳虫总科蜡蚧科(Coccidae)的昆虫。为我市行道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的寄主范围广,为害重。据调查:本市的城关、七里河、西固和安宁近郊四区均有分布,为害杨、柳、榆、槐、槭等十五个树种。西固区庄浪路中国槐行道树虫株率达90.7%,刺槐的虫株率高达92.6%,有的造成枝枯,受害严重的中国槐植株,其枯梢率达33.6%,提早落叶,影响树木的茁壮成长,有碍市容的观瞻。  相似文献   

19.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重要害螨,它分布范围广,寄生种类多,不仅为害棉花、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也为害园林树木、花卉和草坪,发生严重时造成叶片大量脱落,致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近两年在秦皇岛市、区行道树──柳树上,发现有该种害螨,1999年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尤以龙须柳受害严重,受害率达100%,垂柳、馒头柳受害率达31.7%。1998、1999两年的7月,利用0.2%阿维虫清进行防治,收到了较好防效。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 山海关城区行道树──柳树487株, 10~12a生,树势中庸,一般管…  相似文献   

20.
我旗自1980年首次发现落叶松叶蜂为害以来,到1985年统计,发生面积达7677亩,占成林面积的100%.落叶松叶蜂为暴发性害虫,发生林地内有虫株率达到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可达139头/株.最高可达1000头/株,可将针叶全部食光.1年后即发生枯梢现象,连续严重被害3年的林分可成片枯死。该虫不但为害成林,也为害幼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