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粪除氨菌株的分离、筛选与菌剂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鸡粪高温堆肥氨气的释放量,于2010~2011年,采用嗅味法进行初筛,采用硼酸吸收,稀硫酸滴定的方法进行复筛研究。结果表明:初筛得到具有除臭能力的菌株449株,并最终分离了细菌KB217、放线菌KA46和真菌KF21三个菌株,使鸡粪堆肥的氨气释放量分别降低了59.40%、55.05%和56.38%。初步鉴定细菌KB217为微球菌属,放线菌KA46为链霉菌属,真菌KF21为青霉属。拮抗试验证明3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菌株复合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的混合制剂能使鸡粪堆肥的氨气释放量降低67.33%,并且缩短了氨气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单一菌对禽畜堆肥除氨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鸡粪和糠醛渣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发酵试验和场地试验,研究除氨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21)、芽孢杆菌(Bacillus sp.,A38)、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33)、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S61)及其复配组合的除氨效果,探索不同除氨菌对堆肥物料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各处理堆肥物料的pH值介于7.58~7.77,含水率下降至17.23%~21.34%;A21、S33复合菌处理的堆肥物料氨气累积释放量最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36.02%、2.33%、2.28%、0.98%,较不加菌处理分别增加了31.84%、37.06%、6.05%、15.29%,与基础物料中鸡粪相比,堆肥物料有机碳含量降低12.57%,全氮含量增加15.35%。综上所述,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复配,加快堆肥物料腐熟进程,降低物料碳、氮元素损失,提高总养分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单一菌或复合菌处理,可适用于鸡粪堆肥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鸡粪除臭放线菌的筛选及组合拮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鲜鸡粪中分离得到22株放线菌,经初筛和复筛试验,筛选有除臭效果的放线菌.菌株J-3和J-6可将氨气释放量分别降低70.46%和35.05%;J-3、J-6和J-43硫化氢释放量分别降低49.23%、37.05%、40.53%.将放线菌株与高产纤维素酶、高产淀粉酶、高产果胶酶、高产蛋白酶的放线菌进行了拮抗试验.  相似文献   

4.
鸡粪除臭微生物菌群的筛选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新鲜鸡粪中分离出丝状真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菌种136株,经过初筛和复筛试验后得到5株同化恶臭能力强、耐高温的嗜粪微生物菌株。将此5株微生物菌株混合应用于鸡粪发酵处理,可降低氨气和硫化氢气体释放量分别为66.58%和54.44%,减少氮素损失51.0%,最高发酵料温达到68.5℃,水分降低至31.25%,取得了满意的鸡粪无害化处理除臭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鸡粪、土壤、污泥及水体中分离纯化微生物,通过感官法初筛有明显除臭效果的10株菌,再通过复筛试验选出效果明显的2株菌(GX1、GX2).对这2株菌进行除臭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除臭菌GX1和GX2,在鸡粪的含水量分别为30%和15%时,氨气及硫化氢的释放量总体较低;在温度为37 ℃时,2种气体的释放量均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少;2种除臭菌均是好气性除臭菌,通过添加适当的麸皮增加透气性,有利于除臭;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氨气及硫化氢释放量逐渐降低,麸皮添加量为25%(麸皮和鸡粪质量比1:3)时,氨气及硫化氢释放量很低.  相似文献   

6.
选择3种混合菌剂进行了鸡粪堆肥发酵试验.研究表明,鸡粪堆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堆肥初期的发酵温度,加快堆肥物料的水分挥发,改变鸡粪中的微生物数量,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促进堆肥快速腐熟,特别是接种菌剂1(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孢菌混剂)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堆肥发酵初期温度提高,中期达到55℃以上,高温期持续8 d,水分含量降低8%,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鸡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3种混合菌剂进行了鸡粪堆肥发酵试验。研究表明,鸡粪堆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堆肥初期的发酵温度,加快堆肥物料的水分挥发,改变鸡粪中的微生物数量,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促进堆肥快速腐熟,特别是接种菌剂1(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孢菌混剂)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堆肥发酵初期温度提高,中期达到55℃以上,高温期持续8d,水分含量降低8%,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畜禽粪便堆肥前期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鸡粪、猪粪、牛粪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启动期和高温期理化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脱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变化规律,为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剂维持堆肥高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新鲜的鸡粪、猪粪、牛粪含水量调节到55%左右,堆肥温度在2 d内均可升至50 ℃以上, 并维持此温度的时间均超过5 d,达到堆肥无害化的卫生标准.堆肥前期,三种堆肥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嗜温性微生物数量先升高再降低;嗜热菌数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牛粪堆肥中真菌、嗜热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鸡粪和猪粪(P≤0.05).三种堆肥的脱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蛋白酶活性随堆肥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猪粪和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性呈波动上升趋势,鸡粪堆肥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三种堆肥的温度与嗜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鸡粪堆肥过程中不同发酵阶段优势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为改善鸡粪堆肥工艺及提高堆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不同发酵时间鸡粪堆肥样品进行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Alpha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并对获得的有效序列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进行聚类,使用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不同发酵时间样品间的物种相对丰度差异,从而进一步分析鸡粪堆肥过程中的优势菌群落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鸡粪堆肥在各发酵阶段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堆肥上层和中层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呈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又略微上升的变化趋势,下层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与上层和中层相反。在门水平,鸡粪堆肥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各发酵阶段均为主要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高温阶段降低,首次在鸡粪堆肥中发现厌氧的盐厌氧菌门(Halanaerobiaeota)且其相对丰度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属水平,鸡粪堆肥起始阶段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及一些潜在的致病菌属如肠球菌属(Enteroc...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原料组合如何影响堆肥过程中优势细菌演替进而影响堆肥碳氮损失,为优化堆肥配方、降低堆肥碳氮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粪、羊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鸡粪、羊粪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堆肥对腐熟度特性、养分含量及碳氮损失的影响,并对优势细菌与碳氮损失进行冗余分析。【结果】鸡粪堆肥中的碳氮损失远高于羊粪堆肥;相对于鸡粪堆肥,鸡粪和羊粪混合堆肥可以显著降低堆肥过程的碳氮损失,以鸡粪∶羊粪=1∶3处理效果最好,碳氮损失分别降低了15.63%、57.88%;优势微生物菌群与碳氮损失的冗余分析表明,鸡粪∶羊粪=1∶3处理显著促进了木质纤维素降解和具有固氮功能的细菌丰度,抑制了氨化与反硝化功能的细菌丰度。【结论】鸡粪堆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羊粪,可以改善微生物菌群,降低鸡粪堆肥过程的碳氮损失,提高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油菜秸秆和鸡粪高温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在引入外源微生物的油菜秸秆和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平板计数法定量研究了油菜秸秆和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不同部位细菌总数、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的上层和中层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至发酵第40天,细菌总数、酵母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分别为4.1×109和2.1×109、9.1×107和6.8×107、7.4×107和4.6×107CFU/g干堆肥;放线菌、霉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在升温期和高温期下降较快,降温期增加,但分别较发酵前降低了36.4%和39.34%、48.1%和49.41%、13.75%和35.46%;堆肥底层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基本呈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进行鸡粪和秸秆好氧堆肥,设置不接种菌剂CK、接种Tx菌剂和Tc菌剂共3个处理,研究鸡粪堆肥过程中理化参数、NH_3排放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Tx和Tc处理加速了堆体升温且延长了高温期。与CK相比,Tx和Tc处理NH_3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28.9%和34.1%,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4.9%和23.7%。Tc菌剂对促进堆肥腐熟,除臭保氮有良好效果。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堆肥过程中主要的门类水平类群,接种微生物菌剂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RDA结果表明,温度和pH是造成鸡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氨气和硫化氢的挥发是堆肥发酵过程中臭味产生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以鸡粪为原料进行堆肥发酵,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填充料,调节堆料C/N值,有效控制堆肥发酵过程中臭气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除臭菌剂和填充物料的加入能缩短发酵脱臭的时间,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损失和硫化氢的释放,与对照相比,除臭菌剂能够提前10d左右消除臭味,糠醛渣可减少氮素损失18.3%以上。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有机肥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外界条件与内部结构变化对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有机肥腐熟进行研究。分别以牛粪、鸡粪和猪粪为畜禽粪便堆肥的原料开始堆肥试验,分析了温度、含水量、氧气含量对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度的影响,同时分析畜禽粪便堆肥过程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鸡粪堆肥最佳温度大约为70℃,最佳含水量为48.6%,最佳含氧量为56 kPa;牛粪堆肥最佳温度大约为78℃,最佳含水量为59.8%,最佳含氧量为89 kPa;猪粪堆肥最佳温度大约为69℃,最佳含水量为50.0%,最佳含氧量为45 kPa;猪粪中存在大量耐高温的放线菌;牛粪的真菌数高于其他2种畜禽粪便的真菌数,牛粪中具有更多的耐高温真菌,可以在高温中存活,来降解纤维素。3种畜禽粪便堆肥的温度与细菌、真菌、放线菌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市售发酵菌剂对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牛粪为堆肥原料,采用传统堆肥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添加4种不同商品发酵菌剂进行高温发酵,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堆肥结束后真菌、细菌、放线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添加4种发酵菌剂均可以有效提高堆肥温度,其中菌剂C处理组的堆肥温度增速最快且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在堆肥3 d时,堆肥温度达到54℃,整个堆肥过程的平均温度较对照组增加了6.33℃,明显促进了牛粪发酵的进程。通过α多样性、样本层级聚类分析和距离热图分析发现,牛粪堆肥的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达59.36%;曲霉菌属、毕赤酵母属、马拉色霉菌属、链格孢菌属、镰刀菌属为优势属;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种发酵菌剂均显著降低了堆肥中节担菌属的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堆肥的细菌、放线菌群落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菌剂C的效果最佳,其相对丰度约显著下降了14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堆肥过程中甲烷排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除臭菌剂在家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行分离筛选的混合菌株作为除臭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除臭菌剂的处理 比对照提早20d消除臭味,其0~10d的氨气释放平均浓度比加入发酵菌曲及对照处理的分别低21%和46%,同时硫化氢释放浓度在堆制过程中始终低于对照,达到了较好的除臭效果;除臭菌剂使堆料温度≥60℃的时间达到10d,在堆制各时期NH+4-N含量顺序为处理 <处理 <处理 (CK),在发酵结束时(35d)NO-3-N含量以处理 最高,达到了0.137g/kg,表现出除臭和保氮效果,使堆肥后的有机质、总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显著,其增幅分别为18.6%,14.6%,15.6%和9.4%,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7.
好氧堆肥是实现鸡粪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在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较为严重,既降低肥效又引起严重的污染。本文以纯鸡粪堆肥为对照,利用麦秸将鸡粪堆肥的C/N调节至15,分析了堆肥过程材料中理化性质、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变化,探讨了减少堆肥氮素损失的技术与机理。结果显示,加入麦秸后堆肥高温持续时间达到23 d,比对照延长了9 d,p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氮素损失降低了39.67%。硝态氮含量达到281.99 mg·kg-1,比对照增加了68.75%。微生物群落趋于稳定,具有硝化功能的细菌o__Staphylococcales、o__Brachybacterium、f__Staphylococcaceae、g__Staphylococcus、g__Salinicoccus相对丰度比对照分别增加了88.45%、96.39%、88.45%、96.08%、79.20%,有利于堆体氮素保留和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麦秸秆之后影响了鸡粪堆肥的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具有硝化功能的细菌丰度,从而减少了堆体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鸡粪好氧堆肥中温期细菌、放线菌的组成及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细菌具有群体数量优势;整体分解有机物的效果也是细菌强于放线菌;经筛选鉴定效应菌株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变形菌属(Prote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螺孢菌属(Spirillospora sp.)、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和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 sp.),其中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和指孢囊菌属对淀粉多糖类有机质具有分解能力,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菌属、葡萄球菌属、螺孢菌属、链霉菌属和指孢囊菌属对蛋白类有机物具有分解作用,芽孢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螺孢菌属和指孢囊菌属对脂肪类有机物具有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堆肥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有效降低其中的恶臭气味,采用在鸡粪等堆肥物料中添加调理剂和组合吸收系统2种方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鸡粪堆肥初期的氨气释放速率最高,是控制氮素损失最为关键的时期,在此阶段添加过磷酸钙,氨气释放最高速率分别降低了16.8%(1%过磷酸钙处理)、28.1%(2%过磷酸钙处理),同时堆肥产品中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堆肥品质明显提升。鸡粪堆肥过程中排放气体依次通过酸性、碱性、氧化剂3种吸收液和活性炭吸附剂处理之后,气体中挥发性物质的去除率均达到99.7%,效果十分明显,此技术可应用于工厂化堆肥生产的恶臭气体的去除。  相似文献   

20.
为通过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应用,提高鸡粪堆肥效率及产品质量,本研究以鸡粪和菌渣进行好氧堆肥35 d,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鸡粪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鸡粪堆肥过程中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盐厌氧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鸡粪堆肥各时期均占主导地位,腐熟期相对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在腐熟期相对丰度最低,盐厌氧菌门在降温期相对丰度最高;在细菌纲分类水平上,鸡粪堆肥过程中主要有梭菌纲、芽孢杆菌纲和拟杆菌纲;α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高温期堆肥中细菌菌群丰富度最高,群落多样性最大。综上,在鸡粪堆肥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