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江平原自大规模农业生产以来,渍涝始终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为此,围绕改善三江平原渍涝农田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农田排水、渗水能力,培肥土壤等方面,从农机耕作的角度出发,研制一种新型机具——鼠道高垄筑台机。  相似文献   

2.
农田渍涝灾害是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之一,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目前三江平原农田渍涝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并对今后治理三江平原农田渍涝灾害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续第4期第35页)渍涝型农田是指易受洪涝灾害造成积水的农田,湖南省的渍涝型农田约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5.1%。河湖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河湖周边广阔平原的低洼地,或虽有排水沟但排水不畅和排涝能力不足的平坦地带。丘岗冲垅区主要分布在冲田的下部和垅田的中下部,以及受新建道路阻隔而排水受阻的局部区域。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地地势相对低下、缺少必要排水设施的农田。一、成因渍涝型农田所处的地形部位相对较低,农田排水设施配套不全,或因淤塞导致排水能力变差,往往到生产季节,因为有水排不干而无法耕种,或播种后作物易受到洪涝影响而减产,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基于日渍涝灾害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渍涝灾害过程指数模型,使用江苏历史农业旱涝灾情、土壤水分自动观测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建立渍涝灾害过程等级判别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江苏省农田渍涝时空分布规律和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渍涝灾害苏南西南部最多,淮北西北部最少。1年4季中,夏季渍涝灾害渍涝灾害过程占全年40%~60%,渍涝最为频繁也最为严重;春季渍涝灾害南北差异最大,苏南地区年均近2次,淮北西部地区约2年1遇;秋季淮河以南地区发生频率明显轻于春季,但发生程度重于春季,淮北地区发生频率和程度略高于春季;冬季渍涝灾害过程全年最轻,淮北地区无中等程度以上的灾害。54年来,淮河以南地区渍涝灾害过程呈"W"形波动,经历了3个相对高峰期,分别为20世纪60年代前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前期、2010年至今,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前期发生最为频繁;淮北地区渍涝灾害过程呈"L"形变化,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1个相对高峰期后,年际变化小,基本在3~5次之间波动。从气候变化趋势看,苏南地区春季渍涝灾害呈现一定的减少趋势,江淮之间夏季渍涝灾害呈现显著的增多趋势,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渍涝灾害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现有的渍涝预报方法进行改进,考虑不同下垫面下渍涝风险区划,并在渍涝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易涝区及非易涝区的降水径流预报模型,综合考虑降水量指标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标,确定辽宁渍涝风险气象等级,使目前的辽宁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方法得到改进,在2009年汛期的一次局地暴雨中给出了准确预报,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未来一周关注重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有小到中雪,局地大雪,降雪有利于土壤增墒保墒,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但较强降雪对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可能导致部分设施大棚出现垮塌;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有中到大雨,其中江南东南部、华南北部局地有暴雨,部分低洼农田可能出现渍涝灾害。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黄淮、江淮、江汉等  相似文献   

7.
扦插后要及时浇透一遍水,有利于增加土壤与插穗接触的紧密度,以后视土壤墒情及时补足水分。雨后若长时间渍涝,要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8.
持续多日的强降雨,使我省局部农田形成积涝,如不及时排除,将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甚至影响全年收成。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最大限度地减小强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今年农业生产丰收,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组织干部群众深入一线踏查,全面掌握农田渍涝面积,迅速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排涝,全力抗灾。  相似文献   

9.
棉花早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连作、农田干旱、渍涝、缺肥、耕作管理、病虫害等均能消弱植株长势。引起落蕾、落铃,过早衰竭。生产实际中。应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趋利避害,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胡久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84-5784,5798
运用遂平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全县各类中低产田土壤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土壤管理、土壤养分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依照土壤主导障碍因素、改良主攻方向,把该县中低产田划分为灌溉改良型、渍涝排水型、瘠薄培肥型、障碍层次型4个类型。同时,提出具体耕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磷素(P)累积使得农田土壤P淋溶风险增加,了解农田土壤P淋溶阈值并解析其主控因素对于合理控制农田土壤P保证农业生产同时减轻水体环境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选取我国分布较广的18个省共14种典型农田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P淋溶阈值并探讨了土壤P淋溶阈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明确了影响P淋溶阈值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田土壤P淋溶阈值差异很大,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为14.9~106.2 mg/kg。农田土壤P淋溶阈值随土壤pH值、交换性钙含量、无机碳含量、沙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碳、活性铁铝含量、交换性镁含量、黏粒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土壤pH值、CEC、交换性镁含量、初始土壤有效磷含量等土壤性质参数能较好地预测不同类型农田土壤的P淋溶阈值。在一定程度上,土壤pH值可作为评估农田土壤P淋溶风险大小的有效指标。考虑到我国农田土壤pH值的分布状况,结合土壤背景值,北方农田土壤P淋溶风险大于南方农田土壤,更应加强土壤磷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认识沙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在相近种植制度与施肥灌溉管理措施条件下,选择科尔沁沙地免耕翻、耕作3 a、耕作10 a和耕作20 a 4种类型农田为研究样地,采集了不同类型农田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研究了沙区农田长期耕作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20 a农田土壤含水量、p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免耕农田与耕作3 a和10 a农田土壤性质相近,沙区农田耕作时间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4种农田共采集216只土壤节肢动物,隶属3纲10目,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啮虫目、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免耕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最高,其次是耕作10 a和20 a农田,耕作3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最少。耕作20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多样性较高,其次是耕作10 a和免耕农田,耕作3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多样性最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耕作年限土壤pH可能是影响不同耕作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因素。初步研究表明,沙区农田免耕有利于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存活,短期耕作活动(<10 a)不利于土壤节肢动物定居,但长期耕作(>20 a)有利于提高和维持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沙区农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3.
渍涝胁迫是我国南方烟区烤烟生产中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通过综述渍涝胁迫对烤烟相关酶类、光合作用、化学成分、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现状,旨在为推广抗渍涝胁迫农艺措施、研究烤烟渍涝灾害救治追肥技术和选育耐渍涝胁迫品种,获得优质适产的烤烟烟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瑞英  宁瑞斌  张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83-14384,14520
采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的标准,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判断降水是否正常,对2011年全年和季降水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属降水较多年份之一,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和春季降水均比常年偏少;旱情严重的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水浇条件差的县市。夏、秋季降水充沛,但降水时段过与集中,阴雨天气多,造成大部分地段田间积水或过湿,形成渍涝,导致秋粮作物成熟、收获期推迟;入冬前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土壤蓄墒充足,大部分小麦趁墒播种,出苗顺利,越冬期间土壤墒情适宜,对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在综述玉米渍涝的类型和危害、淮河流域夏玉米渍涝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淮河流域夏玉米渍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酸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威胁着粮食安全。本研究以仪征市为例,选取1984年、1994年、2005年和2014年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土壤样点pH化验数据,运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和重心偏移模型,分析30年间仪征市的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仪征市的农田土壤pH降低,呈现酸化趋势;仪征市的农田土壤pH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农田土壤酸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田土壤酸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威胁着粮食安全。本研究以仪征市为例,选取1984年、1994年、2005年和2014年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土壤样点pH值化验数据,运用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和重心偏移模型,分析30年间仪征市农田土壤pH值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仪征市的农田土壤pH值降低,呈现酸化趋势;仪征市的农田土壤pH值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农田土壤酸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庆  张亚薇 《农学学报》2020,10(9):25-28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开展农田分类管理、实施土壤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相关政策文件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系统概括了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措施,重点综述了农艺调控类、土壤改良类和生物修复类等土壤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述了当前我国国内土壤面临的严峻形势,即农田土壤污染和质量下降,指出了加强土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借鉴以美、英、韩发达国家的农田土壤保护措施,分析和总结国外土壤质量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土壤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农田土壤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田土壤墒情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之一.为解决传统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少、监测时效差、区域分布评估困难等问题,基于CLDAS土壤湿度分析产品,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建立徐州市农田土壤墒情精细化评估业务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农田土壤墒情全面、准确、快速、滚动监测,满足了农田土壤墒情大范围区域化评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