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关注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而且针对脱贫,也在逐步改变策略,由"漫灌"到"滴灌"逐渐精准,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如何打好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中央层面已经明确指出: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为贫困地区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度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在脱贫攻坚进入破解深度贫困的新阶段,必须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准中更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尤其是在全面脱贫攻坚向破解深度贫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安徽省作为欠发达地区,贫困原因与机制更为复杂,策略选择和反贫困路径呈现多样化。因此安徽省精准扶贫需理清贫困对象、原因、程度的同时,将微观层面的农户个体现状与宏观政策相结合,扶贫目标与扶贫绩效相结合。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实施不同政策,注重深度贫困的降低,同时构建防范返贫机制。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根据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确配置扶贫资源。要做到“精准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必须廉洁高效地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做好精准监督,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要瞄准贫困对象,务必保障扶贫资金用在贫困户身上,用在正确方向上,避免出现优亲厚友、侵占扶贫款等腐败问题,真正帮助贫困民众脱贫。因此,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监督工作尤为重要。以H县为例,对H县扶贫资金投入、脱贫情况以及扶贫领域中腐败问题的监督问责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以及纪检监察角度提出了扶贫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  相似文献   

5.
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的短缺,是直接构成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因素,导致推行的扶贫方式无法持续有效发挥脱贫作用,进而造成长期积累的深度贫困在短期内难以通过常规的扶贫手段予已清除.从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思路.按照"五个一批"基本要求,结合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创新发展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作推进机制,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效果,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合水县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奋斗目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围绕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水县新兴有机农产品农民  相似文献   

7.
自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以来,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明显改善,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脱贫人口返贫现象需加以重视。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人口返贫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因懒返贫、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老返贫等返贫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强化返贫预警管理;优化农村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强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深度贫困地区防返贫长效机制构建提供参考,从而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可行能力,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必须解决好志气的贫困、思想的贫困、知识的贫困等问题,这是变扶贫工作中"输血"为"造血",变贫困群众被动"要我脱贫"为主动"我要脱贫"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绩效评估——来自内蒙古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从精准扶贫向精准脱贫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打贏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堡垒",其扶贫绩效的好坏决定能否实现如期脱贫.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绩效评估十分关键.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构建扶贫绩效和贫困程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数据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和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家庭收支能力低和健康保障不够是导致已脱贫贫困县返贫的主要原因.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县致贫原因不同.较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主要为家庭收入较低、生态建设能力弱;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和健康保障能力薄弱.因此,为防止脱贫县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致力于未脱贫贫困县的如期脱贫,提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期冀为少数民族地区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地区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关键举措之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怒江州兰坪县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情况,分析小额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提出了工作重点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类型与扶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新形势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缘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反贫困在新疆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研究发现,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疆三地州,贫困率较高,少数民族占贫困人口比重居高不下,财政均出现高额赤字,收支矛盾极为突出,对上级财政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类型及原因分为六类:生态贫困、地域贫困、民族贫困、文化教育贫困、市场竞争引致性贫困和制度性贫困,并在此基础上从有效整合各种扶贫资源、赋权式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字乡村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步伐",规划中明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19年5月,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10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农村信息贫困的反贫困难点进行分析,抓住农村信息贫困症结,是解决农村信息贫困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通过对识别困难、投入困难、信息人才匮乏三个难点分析其致贫愿意,进而提出应加强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的重视问题、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元资金投入等减贫对策。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促进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仍面临着贫困居民参与意识淡薄、扶贫项目缺乏针对性、扶贫机构不健全、第三方考核滞后等困境。又由于农村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精准扶贫的措施也应"对症下药",根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主体等原因采取相应的易地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精准脱贫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顶层战略设计。妇女是贫困的主要群体之一,妇女脱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将社会性别引入贫困问题,建立对精准脱贫的社会性别审视,有助于拓展并深化其学理内涵,巩固并加强其施策成效。妇女与贫困深度联结,在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从添加妇女和妇女问题深化至构建性别敏感的脱贫战略,可以准确研判妇女致贫原因,建立确保防止妇女返贫的长效机制。就战略层面而言,将社会性别作为精准脱贫的一个必要考量,可以深入把握"精准脱贫"的确切内涵;就策略层面而言,需要针对妇女脱贫的特殊性,使性别意识融入战略原则和施策路径制定当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扶贫资金投入的增加,各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扶贫项目资产,提高扶贫资产管理效率、优化扶贫资产管理流程成为巩固脱贫质量的重要突破点。基于一般资产管理流程构建了扶贫资产管理流程,通过明确登记扶贫资产身份信息为优化资产管理提供依据,划定责任主体提高管理效率,规范收益分配实现助贫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构建监督体系实现扶贫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在充分认识我国目前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的困境下,应合理估算项目资产收益率,深刻挖掘扶贫资产带贫减贫机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监督检查体系从而为长效扶贫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助力脱贫攻坚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分析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相对贫困和人文贫困的概念出发,使用不平等和贫困的基本理论,从收入分配、文化教育和基本权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重点分析了贫困人口的地区和乡差距以及个人能力的差距;最后基于不平等的考虑,提出了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开发式扶贫,提高农村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救济的方式做到扶贫到人,特别对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等缺乏能力的贫困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3~5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承诺,江苏省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扶贫标准,界定扶贫对象,重点帮扶,多策并举,构建"大扶贫"格局。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贫困概念内涵的发展,改变扶贫的战略思考,准确定位扶贫参与各方,结合村情选择扶贫项目,提升贫困人口应对致贫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强调指出,精准扶贫要抓好基层干部、科技扶贫人员、真贫户、乡村本土人才四个"关键主体":依托基层干部解读、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坚定老百姓脱贫决心;依托科技扶贫人员做好精准施策,把好精准扶贫方向,坚定老百姓脱贫信心;探底真贫户致贫原因,彻底解放其思想,激发其致富内生动力;培育好乡村本土人才,致力脱贫后致富可持续性建设,组建"原生态"致富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