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娃娃菜是西北黄土高原夏菜的主栽品种之一,本文采用大田定量喷洒农药和定时抽样检测试验,研究了不同农药在娃娃菜中的使用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剂量条件下,不同农药在娃娃菜上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不同,其中辛硫磷的安全间隔期为7~14d,敌敌畏为5~7d,三唑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为1~3d,高效氯氰菊酯为1h^1d;当农药施用量提高到推荐剂量的2倍时,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均提高1~14倍。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有机磷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降解速率和安全间隔期,本试验结合大田农药喷施试验和实验室农药残留定量检测两种手段,研究了敌敌畏和辛硫磷农药在不同品种高原夏菜中的残留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在不同蔬菜中的降解速率不同,推荐剂量下,敌敌畏在喷药1d后的降解速率分别为甘蓝43.65%、芹菜50.05%、菜花29.34%、白菜54.01%;辛硫磷在喷药1d后的降解速率分别为甘蓝71.36%、芹菜54.84%、菜花44.78%、白菜51.65%。不同有机磷类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不同,敌敌畏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甘蓝3~5d,芹菜3~5d,菜花5~7d,白菜5~7d。辛硫磷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甘蓝5~7d,芹菜14~21d,菜花7~14d,白菜7~14d。  相似文献   

3.
薛丽  刘敏  张宏雨  孙茜  孙燚 《蔬菜》2017,(1):49-54
为摸清农药在草莓采收期的降解规律,建立农药安全间隔期,指导农户安全用药及合理采收,选取了昌平一栋草莓日光温室大棚作为试验场地。按照草莓常用农药使用情况,选取抗菌剂:百菌清、腐霉利、三唑酮;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吡虫啉7种农药,按说明书推荐用量进行喷洒。喷洒前1 d及喷药后1、3、6、8、10、13、15、17、20、22、24、27 d分别进行采样,应用NY/T 761-2008、GB/T5009.110-2003、GB/T 20769-2008检测方法进行残留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农药喷洒前所采集的样品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均为0,喷洒后7种农药残留均有检出,其中百菌清、溴氰菊酯超出残留限量标准,而其他5种农药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各种农药降解速度呈梯度下降,在22、24、27 d检测时,高效氯氰菊酯全部降解为0;在24、27 d时三唑酮全部降解为0;在27 d时氰戊菊酯全部降解为0;27 d试验结束时,百菌清、腐霉利、溴氰菊酯和吡虫啉仍有微量残留。7种农药降解速度为高效氯氰菊酯三唑酮氰戊菊酯吡虫啉溴氰菊酯腐霉利百菌清。百菌清安全间隔期为24 d;溴氰菊酯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其他5种农药无安全间隔期,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4.
毒死蜱在大棚西芹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渗透试验、降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量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大棚西芹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毒死蜱能够渗透到西芹体内,处理1~7d后,渗透量占总药量的25%~40%;毒死蜱在西芹中的残留半衰期为9.90d;毒死蜱在西芹中的残留量与其施药量、施药次数有关;以最大推荐剂量75mL·hm-2施用,施药次数为1次,安全间隔期为60d,西芹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小于0.1mg·kg-1;由于毒死蜱的安全间隔期过长,建议实际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毒死蜱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生物刺激素产品在春季花椰菜绿色防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4种生物刺激素对花椰菜生产的影响试验,比较植株长势、结球率、单球直径、单球质量、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合推广使用的生物刺激素。结果表明:苗期施用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处理2)可以促进花椰菜苗期生长,推荐用量为苗期施用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5000倍液,定植后30 d施用12000倍液;定植后施用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处理6)可以提高花椰菜的产量,推荐定植后7 d和结球前各施用1次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6000倍液;采用以上处理方法可以增加花椰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农药在果树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技术,提出全面开展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建议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所推荐的使用剂量、防治对象、施药次数、农药安全间隔期科学用药,以减少农药残留,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防治油麦菜霜霉病农药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防治油麦菜霜霉病的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剂及混配施用方法,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最新的和已知防效较高的防治霜霉病农药分别与72%霜脲锰锌混配进行农药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等5个杀茵剂分别与72%霜脲锰锌混配,1次药后1od、1次药后20d防效均在90%以上,均比其他处理显著和极显著提高。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选用50%烯酰吗啉1500倍液、25%吡唑醚茵酯2000倍液、53.5%丁吡烯啉800倍液、0.5%丁子香酚1500倍液和Z5%嘧茵酯1800倍液,分别与72%霜脲锰锌800倍液混配轮换施用,7~10d1次。  相似文献   

8.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指农药施用后降解至符合安全标准所需的最短时限或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表1列出了果疏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残留及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残留量,分析比较了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但在相同施药剂量下啶虫脒在黄瓜上的残留沉积量高于西红柿,并且降解缓慢,其半衰期在黄瓜上为7~15 d,西红柿上为5~7d。啶虫脒在药后7、15d分别在黄瓜和西红柿上的残留量均可降到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以下。因此,建议5%啶虫脒1000倍溶液施用,在黄瓜的安全间隔期不少于7d,西红柿上不少于7d。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6~1.9d和1.9~2.3d;苯氧威有效成分剂量为90g·hm~(-2),分别分2次和3次喷施,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21d的甘蓝和土壤中均未检出苯氧威(0.02mg·kg~(-1)),因此建议苯氧威在甘蓝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11.
对蔬菜而言多数农药的施用安全间隔期都在5天以上由于番茄、茄子、黄瓜、西葫芦等果菜类蔬菜一面开花结果一面采收上市,无法像一次性收获的蔬菜在农药喷施后的安全期采收上市,因此对果菜类蔬菜来说施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实施蔬菜果实套袋技术,对实现果菜类蔬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常用农药在蔬菜上的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进行了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在芥菜种植上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60~120g/667㎡、40ml/667㎡、100ml/667㎡、40~80ml/667㎡、100~200ml/667㎡,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天、11天、11天、3天、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柑桔果实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明确阿维菌素的安全间隔期,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结合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对重庆北碚和湖南张家界两地田间施药[33%联苯肼酯·阿维菌素悬浮剂(3%阿维菌素)]后柑桔果实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对阿维菌素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g/kg。阿维菌素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柑桔果实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0~10.7d和8.8~10.0d,属于易降解农药。建议33%联苯肼酯·阿维菌素悬浮剂的使用浓度为3 000倍液,最多连续施药2次(间隔7d),食用安全间隔期为30d。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现将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蔬菜上安全使用间隔标准简介如下,供菜农在蔬菜上市前使用农药时参考。1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上市前7 d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 d;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d;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d;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  相似文献   

15.
丁虫腈在甘蓝中的残留特性及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丁虫腈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进行了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丁虫腈在土壤及甘蓝中均消解较快,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89~4.41 d,药后14 d消解率91%以上,在甘蓝中的半衰期为1.18~1.28 d,药后3 d消解率95%以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80%丁虫腈水分散粒剂在甘蓝上用于防治菜青虫,以31.2、46.8 g?hm-2(有效成分)兑水喷雾,连续喷药2~3次,喷药后7、14、21 d收获的甘蓝中丁虫腈残留量0.002 1~0.016 mg?kg-1,均低于0.05 mg?kg-1,因此,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甘蓝上使用,按采收间隔期7 d收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1)安打。对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有特效,剂型为15%悬浮剂,施用时每667m^2用药量为10~18ml,给蔬菜植株茎叶正反面喷雾,每次喷药间隔期为5~7天,收获间隔期为1~3天。  相似文献   

17.
以滨州市常见的364个蔬菜样品为检测对象,研究了茄果类蔬菜不同品种农药残留分布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4个蔬菜样品中检出136个样品农药;检出超标蔬菜样品7个,超标最多的是辣椒(3个),占超标总样品数的42.9%;共检出农药16种,检出次数256次,检出最多的是氯氰菊酯,超标农药最多的是甲胺磷,以番茄的甲胺磷超标最多,占到了总超标数的25%。主要原因是使用高毒违禁农药,施用农药浓度过高,菜农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丙溴磷和辛硫磷在香蕉果实及果皮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状况。【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法进行施药,并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分析。【结果】丙溴磷和辛硫磷在香蕉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比在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大,且加倍剂量的原始沉积量高于推荐剂量的原始沉积量。2种农药在香蕉果实和果皮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丙溴磷在果实中的∣k∣=(0.444 3±0.053 8),半衰期(T1/2)为1.4~1.8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9.2~11.7 d;在果皮的∣k∣=(0.191 7±0.011 5),T1/2为3.4~3.8 d,T0.99为22.7~25.6 d;辛硫磷在果实中的∣k∣=(0.307 5±0.009 8),T1/2为1.2 d,T0.99为7.9~8.3 d;在果皮的∣k∣=(0.217 8±0.013 8),T1/2为3.0~3.4 d,T0.99为19.9~22.6 d。距第2次打药20 d后,在果实中均检测不出丙溴磷和辛硫磷的残留量,而在果皮中距第2次打药30 d才检测不出辛硫磷残留,40 d后检测不出丙溴磷残留。【结论】丙溴磷和辛硫磷在香蕉中属于易降解农药,2种农药在果实中的消解速率比在果皮中的消解速率快。  相似文献   

19.
蔬菜喷药后多久可采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了农药的蔬菜,至少要等多长时间采收方可保证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指标,符合食用安全呢?我们通常把这段期限称为药后安全间隔采收期。这个安全间隔期限的长短,常受农药种类、浓度、用量、施药方式和气候、蔬菜种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农业部已经颁发了部分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主要有:40%乐果800倍液喷施后的安全间隔期,青菜不少于7天,秋冬季要间隔8天,白菜不能少于10天,菜豆不少于5天;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食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农药及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技术措施.什么是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即某一种农药在某种作物上最后一次使用到收获之间相隔的日期,称为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如20%氰戊菊酯在夏菜上最后一次用药离收获期不得少于5 d,在秋菜上不得少于12 d.安全间隔期是根据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允许残留量而制定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