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农业产业的关联度很强。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农业产业在相关产业领域内的相互融合,既拓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又促进了云南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使二者协同共生、互利双赢,并实现云南现代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安徽省200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进行分析,以协同度模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以二者复合协同度作为自变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绩效呈波动状态,资金综合运用效率不高;金融子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子系统有序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二者复合系统协同度不高;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战略性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对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2010—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0—2012年以及2017—2018年有小幅回调。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源投入、流动资金投入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安徽省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建议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力资源和流动资金等要素的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水平,以促进安徽省制造业更好地融合到全球价值链中。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集群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分析了长沙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及其融合发展基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我国先进城市的基础,提出了长沙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战略和原则,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西省转型发展的背景,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理论,通过分析该省二者内部结构变化趋势和产业基础,测量细分行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发现山西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存在融合发展趋势和基础,整体上二者融合发展程度较高。根据山西省二者已有融合基础、优劣产业和供需关系构建了特色融合路径,并从细分行业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壮大乡村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推动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有“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技术”“农业+金融”“农业+生产性服务”等传统融合形式,其主要发展趋势逐渐向技术跨学科融合和产业跨区域融合转变,如“农业+综合技术”的智能农业、“农业+城镇经济”多功能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经验时,要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克服发展瓶颈和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好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既要遵循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普遍趋势,也要兼顾中国产业发展的各自特色,以实现农业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农业的发展。运用2007—2021年信阳市农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配送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科技服务、营销服务几个子系统,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农业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与农业的关联度相对较高,租赁和商贸业、科学技术服务业与农业的关联度较低。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从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强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快信阳市农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选取产业技术效率作为外溢获利的衡量指标,以技术效率作为因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距离、政策配套环境及农业价值整合力等要素作为引入因子交叉项,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上述各类因素方面对农业技术外溢获取能力影响与实现渠道。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技术外溢获利能力提升呈正相关,但后者能力提升与地理差距因素呈负相关,并受制于政策环境因素,二者存在显著利润差,需进一步从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及政策配套和准入条件上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分析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测度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各地级市区域集聚态势不平衡,行业集聚程度差异大,从而提出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等促进集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指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业务流程融合,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本文分析了2007年至2015年江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分行业、分地区的发展状况。由分析可知江西省制造业总值逐年增长,但制造业增加值率有所下降,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现象。江西省服务业总体在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发展速度趋缓,发展动力不足。此外,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发展江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安徽省20112013年间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DEA方法对4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金融支持效率进行分析,指出其金融支持效率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农业产业发展到多重功能释放,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通过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进行详细分析,从理论着手,探讨以强化科技手段、注重人才培养、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政策扶持等措施,助力现代化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制造与服务制造融合发展,是安徽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安徽省存在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内部结构分布不合理、人才吸纳能力不强、政策支持力度较弱等问题。安徽制造要从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变,从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加强传统产业服务制造考核,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放宽新兴产业准入门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因地制宜,促进服务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河南省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学术研究,对"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界定。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数字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融合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企业内部驱动为主,政府驱动为辅,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是以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为主线,把零散在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归集起来进行规划部署,是紧随时代需求、关系民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完备程度是衡量城市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重庆市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和应急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全市"6+1"工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论文将结合军民融合背景下重庆市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剖析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1997—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回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促进制造业出口的发展。其中,运输服务出口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广告宣传服务出口,而通讯服务出口对制造业出口的贡献较小。最后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加强产业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安徽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以区位熵和工业利润率测度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和制造业升级指标,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FDI、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同样促进显著。基于此提出有效促进集聚和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台产业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核心,30多年来福建在对台制造业合作上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旅游业合作独具一格,金融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农业合作始终走在两岸前列。产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合作载体不断丰富,并在合作机制上努力探索。未来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合作环境、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海西区域资源整合以及鼓励企业入岛投资等策略性措施,推动福建对台产业合作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闽台产业合作进入第四波,即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合作阶段。该文分析了漳州市龙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台合作取得的成绩,认为应该从更高的站位来看待漳台产业合作;要从产业生态圈的视角来思考当前漳州吸引台资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重点吸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台湾有优势的医疗、养老、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金融创新的基础,金融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二者保持合理的匹配关系是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企业家行为角度,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探讨了金融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企业家和金融家的长期博弈,金融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相互促进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