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目的】明确蓝莓采后病害病原和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从辽南地区收集7个蓝莓品种,并对其果实进行室温贮藏。待果实自然发病后,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按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调查不同时间点、不同发病部位有、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蓝莓病果中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它们的带菌率分别为81.85%、77.23%、62.43%和17.19%,致病性验证它们都能使蓝莓果实感病;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比带果柄的采后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带果柄贮藏6d平均发病率为2.95%,而无果柄发病率达到了21.81%;不同品种果蒂痕处和果实其他部位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52%和5.56%;不同蓝莓品种采后病害进展较快的是‘伯克利’和‘瑞卡’,发病较慢的是‘N5’,而‘蓝丰’‘北陆’‘斯巴坦’和‘蓝鸟’发病进程居中。【结论】辽南地区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果蒂痕处;对采后病害较抗病的品种有‘N5’,较感病品种有‘伯克利’和‘蓝丰’,‘瑞卡’‘北陆’‘斯巴坦’和‘蓝鸟’的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2.
以麻江蓝莓采后贮藏病果为试材,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对比的方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蓝莓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以期为麻江蓝莓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菌株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香灰菌(Xylaria sp.)、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粪壳菌纲藻(Sordariomycetes sp.),其中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为主要致病菌。通过对青霉(Penicillium)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余种杀菌剂中以咪鲜胺对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主要致病菌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0.007 9μg·mL~(-1),推荐作为蓝莓田间防控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3.
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采后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种类,以采自澄江地区的蓝莓鲜果贮藏自然发病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测定分析,对相关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匍柄霉属(Stemphylium);该研究可为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方,温室蓝莓生产的采后修剪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可解决蓝莓生长期过长、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的第2年大幅度减产的问题。温室蓝莓采后修剪的技术要点如下。1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15d开始修剪,最迟在6月底前完成。修剪时间越早第2年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栽培的‘蓝丰’蓝莓为研究材料,采后2 h内预冷至5℃,分别装入硅窗气调大帐和普通PVC大帐内,置于0℃冷库内贮藏,研究蓝莓采后及时预冷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处理对蓝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蓝莓果实采后及时预冷处理和硅窗气调包装均可降低蓝莓贮藏期呼吸代谢,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和花青素分解,降低果实腐烂损耗。其中采后及时预冷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40 d,果实腐烂率仅为6.1%,较好地保持了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北陆""达柔"和"蓝丰"3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在早春时节对其进行修剪,研究修剪对蓝莓采后单果质量、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色泽、纵径与横径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后的蓝莓单果质量与果实大小明显增加,株产量略有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与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固酸比略有增加,酸甜适口,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引种于云南澄江的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果实采后质量变化动态及储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及4℃条件下,3个蓝莓品种中,"奥尼尔"的质量变化总量最大,储藏期最短;"密斯黛"的质量变化总量最小,是最耐储藏的品种;"夏普蓝"的质量变化总量及储藏期居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对蓝莓贮藏品质的的影响,通过采后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蓝莓,在(0.5±0.5)℃冷藏条件下研究蓝莓生理品质变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后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及相对电导率,延缓蓝莓鲜果的硬度、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及总酚含量的降低,降低蓝莓果实PG活性和LOX活性。另外,主成分分析表明,经过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蓝莓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并且3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因此,采后3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保持蓝莓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温室蓝莓栽培关键技术,包括温室建设、品种选择、提早休眠、打破休眠、采后修剪等内容,以期为蓝莓温室栽培提早成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麻江蓝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开展了SWOT分析,得出麻江蓝莓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得出麻江蓝莓有政府重视扶持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高,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等发展机遇,以及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激烈等两大威胁。针对这些,笔者提出了麻江市应立足大供给、大品牌、大生态、大旅游、大振兴这5大战略,提高蓝莓鲜果品质、打造一流蓝莓品牌平台、建设蓝莓循环新业态、推动蓝莓健康养生的理念,以促进麻江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滑子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处理不仅降低了滑子菇的失重率、开伞率、褐变度和褐变的速率,而且还降低了膜的过氧化,延缓了滑子菇衰老,增强了滑子菇的抗氧化能力,有效保持滑子菇品质,减少了营养流失。贮藏期间,滑子菇氯化钙处理组抗坏血酸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有效保持滑子菇清除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2.
葡萄粒大,汁多,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一种水果。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采用大棚种植葡萄是当前露地栽培的必要补充,也是今后葡萄生产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葡萄大棚栽培面积日渐扩大,栽植户的收入增加,温室大棚栽植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由于温室栽培的条件改变了葡萄固有的生长规律,大棚葡萄与露地葡萄的生产受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尤其是在葡萄挂果后。文章总结了大棚葡萄挂果后的管理措施,即加强除棚后的树体管理,防止树势衰弱,促进枝条的花芽分化;运用综合管理措施,保护树体,扶壮树势,实现连年丰产、稳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3.
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对不同地区根肿病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液注射法,以来源于山东青岛、云南双龙和陕西太白的大白菜根肿病菌为病原菌,对49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49个大白菜品种对3个地区根肿病菌存在抗性差异,其中32个品种对山东青岛根肿病菌和陕西太白根肿病菌抗性表现基本一致,推测这两地的生理小种一致;云南双龙根肿病菌与山东青岛、陕西太白根肿病菌为明显不同的生理小种,且致病力强、抗源少。  相似文献   

14.
王剑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4):110-111
对青岛市屋顶绿化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丰富城市立体景观。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龙州县本地50%(V/V)米酒为酒基,以澳洲坚果的壳果、果壳及果仁为原辅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泡制得到3种澳洲坚果露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种露酒及酒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再通过因子分析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与评价,最后通过感官评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法,可得3个公因子,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3种澳洲坚果露酒的香气品质。通过公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可知,果仁露酒的香气品质最好,感官评价结果与香气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青岛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即加大农业投入品监控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加农业标准化支撑能力。提出当地应该突出地方特色,在做专做优的基础上把品牌做精做强。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居住区夏季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美学、景观评价理论和实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理论,运用BIB-LCJ法和SD法对青岛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居住区中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居住区植物配置景观较好,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具有更高的美景度。该项研究为青岛营造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居住区植物景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有效积温法统计美国白蛾在青岛市区的发生代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桂林 《北方园艺》2010,(4):175-176
根据美国白蛾完成1个世代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对青岛市区2006~2008年气温统计,有效积温分别为2258.3日度2、102.9日度和1982.2日度,则美国白蛾的发生代数分别为2.55代、2.38代、2.24代。青岛属于2~3代区。摸清了美国白蛾在青岛的发生规律,制定了年生活史表,为及时有效的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樱桃李新品种‘森果佳人’是从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种质资源迁地保存圃(山东胶州)自然授粉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来。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5.5 g,最大18.0 g。果实底色黄色,果面着红色,有果粉。果肉黄色,细腻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3%,总糖166.4 mg · g-1 FW,总酸2.42 mg · g-1 FW,甜酸适口,风味浓。果核小,离核。树体开张,早实丰产。在青岛胶州地区7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5 d。  相似文献   

20.
李少红 《北方园艺》2011,(10):202-206
在调研胶东地区多个新农村特色农业观光园的基础上,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和特点,将胶东地区的农业观光园主要分为休闲观光采摘型、特色农业品尝型、休闲娱乐疗养型;分析了目前各观光园景观规划出现的问题,并以青岛金麒玉麟温泉山庄景观规划为例,阐述了胶东地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特色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中要注重园区选址、突出主题、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