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防治苹果贮藏期常发生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青霉病、霉心病、苦痘病、虎皮病等真菌性和生理性病害。这些病害大多在生长期遭受侵染,在贮藏期发病。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①喷药保护。在苹果生长季节及近成熟期喷杀菌剂,防治病害侵染。②适时采收。要...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轮纹病和苹果炭疽病是北方地区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虽然都侵染果树的枝干和果实,但其在感病初期以及感病后的症状、发病规律上有一定的区别。1苹果轮纹病和苹果炭疽病侵染果实后的症状感病初期,苹果轮纹病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近圆形褐色斑点;苹果炭疽病果面出现针头大小圆  相似文献   

3.
1 国外常见苹果果实病害 1.1苹果果实轮纹病也叫苹果果腐病、白腐病和轮纹褐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苹果果实病害,主要发生在Et本、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在国外,苹果轮纹病危害较轻.且多为生理性病害.而我国苹果轮纹病则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目前.对苹果果实轮纹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套袋或连续喷药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是危害苹果的主要病害。就套袋苹果而言,谢花后(5月上中旬)至套袋前(6月中下旬)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同时发生,陆续侵染春梢期嫩叶和幼果。若套袋前用药防治不当,病菌一旦侵入幼果,最终仍会导致烂果。 苹果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药剂防治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根据套袋苹果目标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物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腐烂病、苹果枝干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叶枯病等病害,近几年愈发严重。苹果炭疽叶枯病在乔纳金、金冠、嘎拉等品种上发病严重,果农束手无策,防治和用药存在盲目性。苹果苦痘病是苹果果实的第一大病害,防治上缺乏全面的治理措施。苹果褐斑病是苹果套袋后危害叶片的重点病害,个别疏于管理的果园危害严重,防治上存在很多问题。苹果腐烂病、苹果枝干轮纹病,近几年发病有低龄化的趋势。为有效防治这些病害,了解这些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北方果树病害的种类及特点,总结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树黑星病、葡萄霜霉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桃侵染性流胶病、生理流胶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苹果枝干轮纹病是苹果上的重要病害,在山东省苹果产区,其危害已超过苹果树腐烂病。防治苹果枝干轮纹病的4项主要措施是:"清"除侵染菌源,减少侵染菌源量;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保"护枝干、剪锯口和果实,防止病菌侵染;加强栽培、肥水、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健"旺树势,防止已侵染病菌在树体内生长、扩展、致病和产孢;适时适度"治"疗病斑,铲除潜伏病菌,刮除病瘤,防止已侵染的病菌进一步扩展为害。综合运用"清、保、健、治"4项措施,并坚持数年,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套袋对富士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用不同时期套袋的方法 ,研究了富士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 ,富士苹果自谢花后 7~11d轮纹病开始感染 ,花后 2 3~ 2 7d为侵染高峰 ;而炭疽病菌的侵染高峰期为花后 2 7~ 4 3d。适期套袋 (花后 7d)可有效防治此 2种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苹果轮纹病俗称粗皮病,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随着金冠、富士等质优感病品种的推广,苹果轮纹病已成为生产上造成烂果的主要病害.一般果园轮纹烂果病发病率为20%~30%,重者可达50%以上,并且在果实贮藏期可继续发病.危害严重。为防止苹果轮纹病发生及危害.从2011年开始,对苹果轮纹病进行了不同药剂的防治.从中筛选出对苹果轮纹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一70%甲基硫菌灵气悬剂。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病和早期落叶病是苹果产区的常见病害,常造成果树树势衰弱,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及品质。为了指导果农合理用药,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在城杨庄果园利用捕捉孢子法预测两种病害的侵染时间,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引起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主要通过自然孔口直接侵染苹果,并分泌细胞降解酶等使苹果组织降解以促进病菌的进一步侵染,而苹果可通过增强细胞壁的木质化、释放抗菌化合物以及产生免疫蛋白等抑制病菌。通过对苹果轮纹病的危害及病原菌种类、病菌侵染机制、苹果的抗性机制等方面的详细综述,为有效防治苹果轮纹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抗轮纹病苹果砧木‘烟砧一号’抗病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选育出的抗苹果轮纹病砧木‘烟砧一号’为试材,研究了‘烟砧一号’作高干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植物学特性、枝干和果实抗轮纹病的影响,以及富士与‘烟砧一号’杂交后代对轮纹病的抗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烟砧一号’作中间砧能明显降低富士枝干和果实轮纹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富士枝条的节间长度、髓部直径、木质部厚度,显著降低枝条的枝皮率;对枝条的皮孔密度、韧皮部厚度没有显著影响;‘烟砧一号’作中间砧能显著提高富士叶片防御酶活性,嫁接‘烟砧一号’中间砧的5年生富士的CAT、PAL、PPO、SOD和POD的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05、1.88、1.91、1.07和1.44倍。富士与‘烟砧一号’杂交后代抗病个体占15.7%,感病个体为84.3%。  相似文献   

13.
烟砧一号是从鸡冠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出的实生种.经过14 a田间调查和区试鉴定,以其作中间砧的富士枝干和果实的苹果轮纹病的发病率比没有嫁接中间砧的富士降低59.3%和12.77%.而且可显著提高富士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基砧八棱海棠、平邑甜茶和生产上主栽的富士系亲和性良好,无大小脚现象,适宜在富士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苹果轮纹病害流行研究及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索1994~2010年主题为"苹果轮纹病"的论文,逐篇统计论文的发表时间、发病地点及病害发生强度、规律、防治方法等不同变量。结果表明:我国苹果轮纹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各苹果主产区发生较不均衡,但有从东向西逐渐扩散的趋势;从文献内容上看,对轮纹病的防治和药剂试验等内容较多,而病害的基础研究和规律、预测、预报等方面较少;该文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苹果轮纹病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的种类归属,本文从果园采集呈典型症状的梨轮纹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病菌纯化,获得5个梨轮纹病菌分离株,其培养性状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培养性状一致。用菌饼对离体梨枝条进行接种,结果5个分离株均导致典型病斑,对该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分离到与原接种菌一致的病原菌。任选其中的一个分离株NC-1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片段长为543bp的核苷酸序列,通过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的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属于葡萄座腔菌。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抗性苹果果实受轮纹病菌侵染后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苹果轮纹病菌菌株Ls1的菌丝接种苹果抗病品种‘红玉’和感病品种‘金冠’及其杂种后代高抗单株02-24-036和高感单株02-38-071的果实,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表面及皮下组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病菌侵染后,红玉、金冠和02-24-036果面均产生特殊的分泌物,其中红玉和02-24-036产生的分泌物抑制菌丝繁殖,金冠果面产生的分泌物不能抑制菌丝繁殖。说明病菌侵染后果面产生的分泌物与抑菌和抗侵入有关。菌丝由果面皮孔或伤口侵入组织后,抗病的红玉和02-24-036皮下细胞内嗜锇颗粒簇积累,而感病的金冠和02-38-071未见嗜锇颗粒簇的积累。说明红玉和02-24-036果实对苹果轮纹病的抗性属于诱导抗性,既表现为抗侵入,也表现为抗扩展。  相似文献   

17.
覆玉米秸对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苹果园pH值,可溶性盐含量,腐殖质的含量,P、N含量等的分析,研究覆玉米秸对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玉米秸可以降低土壤pH值、可溶性盐的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这些均有利提高苹果树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而覆玉米秸降低P、N含量,还引起一些火灾、鼠害、病害,这些均加重了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苹果品种对轮纹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富士、金冠、红星、嘎拉、华冠和GS4354、GS4772等17个品种(系)进行了枝干轮纹病田间发病状况调查,通过对其1年生枝的田间和温室接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同时研究了枝条皮孔密度和大小与轮纹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冠、北之幸、GS43543品种(系)对枝干轮纹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富士、华冠、金冠、红星等品种易感病;1年生枝条皮孔密度和皮孔大小与抗病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皮孔密度与其直径之积可作为1个形态指标,用于对枝干轮纹病抗性的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9.
石榴采后腐烂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石榴采后腐烂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 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区) 基因克隆后测序, 并将所测序列提交到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核酸数据库( European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Genbank) , 通过Blast程序将该序列与数据库已有的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的同源性达到了99%以上, 因此认为石榴腐烂的病原菌是葡萄座腔菌。该菌引起的石榴腐烂病害特征与以往报道的石榴干腐病相似。对葡萄座腔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和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果实,但仅限于皮孔表面组织。从40~50d,菌丝体扩展更为繁茂,一些菌丝开始突入皮孔的第2层组织。接种皮孔中可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但活性比对照高。皮孔有3层,第1层为含果胶的死组织,易被病菌侵染降解,底部的第3层非常坚固,是阻止病菌侵染的有效屏障。随果实发育,皮孔大小、数目和裂口均有规律地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苹果轮纹病的潜伏侵染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