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我国杧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台湾等8省(区)的104株杧果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杧果枝枯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范围为0.005 6~1.285 2μg/mL,平均值(0.395 5±0.230 2)μg/m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29.5倍。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单峰曲线,EC50平均值可作为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根据抗药性分级标准,104株菌株中,均未出现抗性菌株。该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测定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3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毒力,而后将菌株LF17的菌悬液与化学药剂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甲基硫菌灵生物相容性最好;LF17的菌悬液与甲基硫菌灵复配剂(浓度为1.36×107 cfu/mL+1.0271μg/mL,按体积比5∶5配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81.36%、毒性比率为1.66、表现为增效作用,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为74.05%,显著高于2个单剂的防治效果,且复配剂中甲基硫菌灵的使用量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3.
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涂抹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戊唑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为0.0006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值为0.073 7μg/mL;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EC50值分别为0.570 9、0.583 3、0.608 8μg/mL;噻霉酮抑制作用较弱,EC50值为5.449 4μg/mL。田间防治试验中,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最低,为2.10%,防效为97.90%;其次为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g/m~2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为9.09%,防效为90.91%。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生产中建议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倍液、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 g/m2和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和咪唑类杀菌剂敏感性的现状,旨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以及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抗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于我国苹果主产区的117个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并对随机抽测的28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17个供试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100%,均为高水平抗性菌株(HR)。随机抽测24个菌株的β-tubulin基因,其中23个菌株的β-tubulin蛋白第198位氨基酸从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另外1个菌株ZG4-7的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成酪氨酸(Tyr)。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ρ,后同)为0~0.843 0 mg·L~(-1),平均EC_(50)值为0.155 5 mg·L~(-1),75.21%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药性,设置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2.72%。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为0.011 9 mg·L~(-1),设置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咪鲜胺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5.02%。【结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表现出高抗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性,但已产生高水平抗性菌株;对咪唑类药剂咪鲜胺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省11个市(县)冬瓜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调查点冬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炭疽病为害;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EC_(50)值为(42.485 3±29.762 0)μg·m L~(-1);EC_(50)最大值是儋州的DS3-7菌株,高达129.135 1μg·m L~(-1);EC_(50)最小值是临高的LB3~(-1)4菌株,仅为0.671 4μg·m L~(-1);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中,共有嘧菌酯低抗菌株8株,中抗菌株74株,高抗菌株7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有效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的6个葡萄产区的120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0.677 1~2.691 0 mg·L~(-1),平均EC_(50)值为1.474 9 mg·L~(-1),29.17%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抗药性,沈阳地区葡萄炭疽抗性频率最低为16.67%,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最高抗性频率为45%;代森锰锌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11.156 5~65.934 3 mg·L~(-1),平均EC_(50)值为19.834 6 mg·L~(-1),28.33%的菌株对代森锰锌表现出抗药性,其中,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菌对代森锰锌抗性频率最高,达45%;葡萄炭疽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11 5 mg·L~(-1)和0.061 1 mg·L~(-1),不同地区的EC_(50)值差异并不明显,且未在试验中发现抗性菌株。【结论】葡萄炭疽病菌对戊唑醇和代森锰锌表现出中低的抗药性;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人工室内接种筛选出F1和F2两个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性菌株。应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中防治莲藕腐败病常用化学农药对F1和F2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硫磺多菌灵的效果最好,对2个供试菌株的EC50分别为11.22μg/mL和12.30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对2个菌株的EC50分别为46.06μg/mL和11.32μg/mL;腐霉利的效果最差,对2个菌株的毒力分别为303.09μg/mL和426.12μg/mL。应用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硫磺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腐败病严重发生的藕田进行病害防治,结果显示,2种药剂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向阳 《落叶果树》2020,52(1):11-13
从陕西省洛川县10个乡镇的苹果树腐烂病树上分离获得10个菌株,用3种杀菌剂悬浮剂型对其进行抗药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0个菌株对40%苯醚甲环唑均未产生抗药性;只有10号菌株对430g/L戊唑醇产生抗药性,其余菌株未产生抗药性;10个菌株对400g/L嘧霉胺均产生抗药性。3种杀菌剂对10个分离菌株的EC50值大小依次为400g/L嘧霉胺悬浮剂0.3790~2.1340μg/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0.1385~0.5239μg/ml,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0.1229~0.3313μg/ml,而其抑菌效果依次增强;10个分离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差异最小,对嘧霉胺的最大。建议生产上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优先选用苯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9.
杧果蒂腐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海南3个地区的86个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株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杧果蒂腐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3种杀菌剂对4株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通过EC50值、EC90值及与多菌灵的交互抗性等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防治杧果蒂腐病的首选药剂有咪鲜胺锰盐、丙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和井冈霉素10种杀菌剂,可选杀菌剂还有百菌清和代森锰锌。杧果蒂腐病菌除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外,还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醚菌酯与井冈霉素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为了避免杧果蒂腐病菌对某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建议上述可选用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我国6个省份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值介于0.814 5~10.700 8 mg·L~(-1),平均为(3.357 9±0.16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仍然较为敏感。克菌丹的EC50值介于1.672 2~38.487 3 mg·L~(-1),呈不连续单峰曲线,有敏感性下降的菌株XY7(采自河南信阳,EC50为38.487 3 mg·L~(-1))出现。剔除该菌株后,剩余105个菌株对克菌丹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偏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0.268 1±0.460 0)mg·L~(-1),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的敏感基线。代森联的EC50值介于1.276 3~32.132 4 mg·L~(-1),平均为(15.511 9±0.71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代森联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和代森联、克菌丹和代森联之间的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但甲基硫菌灵和克菌丹的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EC50平均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性水平相对较高,并建立了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