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旅游扶贫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不同地区旅游扶贫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旅游扶贫工作方法与成效。【方法】基于案例分析视角,选择广东省浪美村和下迳村为调查对象,借助田野调查、居民访谈、关键人物深度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围绕政府扶持、村民参与、旅游增收、环境改善4个方面,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构建的过程、扶贫成效和优化路径。【结果】分析发现浪美村是典型的输血型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其优点是政府支持力度大、旅游扶贫起步快,缺点是内生动力不足、村民参与不够;下迳村是典型的造血型旅游扶贫模式,优点是内生动力强、村民广泛参与,缺点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小、旅游起步相对艰难;根据共生理论,提出发挥输血式与造血式两种旅游扶贫模式的各自优势,提出实施"三步走"的旅游扶贫优化模式,并对各个阶段的地区旅游扶贫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结论】造血型旅游扶贫成效远高于输血型,改进后的活血型旅游扶贫模式可以进一步针对性提升旅游扶贫的成效,有助于实现现行标准下的真脱贫。  相似文献   

2.
陈丽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6,(16):4330-4334
依托大别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产业化扶贫开发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国内外旅游扶贫开发实践,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旅游产业发展的平台;以社区参与为主线,构建旅游扶贫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提高社区居民从事旅游业的专业化水平;以大旅游为主业,提升旅游扶贫的整体效益"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3.
旅游廊道作为一种线型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旅游吸引物,是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是国家进行旅游扶贫的重要依托,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研究认为,应该在借鉴国内外典型旅游廊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特点,以大别山文化为魂,以生物多样性为基因,建设完善旅游廊道目的地体系;从廊道设计、产品开发、区域协作等方面,将旅游、交通、扶贫、景观、生态等多重功能聚合,形成廊道型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已经成为促进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共享发展理念下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动力机制以及参与路径相关理论出发,分别根据动力机制、政府政策、市场机遇以及企业发展和参与路径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居民思想素质、助推产业发展以及改善农村环境,提出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基本理论假设,再以W公司的旅游扶贫案例,逐一验证理论假设。本文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后,提出提升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绩效的对策建议,为政府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大别山旅游扶贫的现状,评价其旅游扶贫效应,并结合大别山区域资源特色提出了农家乐、旅游名村、生态休闲农业、景区带动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5种社区参与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提出必须构建社区参与赋权机制、培育社区参与意识、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和完善评价反馈体制来保证社区可持续参与旅游扶贫。  相似文献   

6.
叶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187-3190
以大别山试验区——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态度。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未来旅游扶贫应丰富旅游产品,鼓励社区参与,完善旅游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Glenn Albrecht教授提出的"乡痛"(Solastalgia)视角,首次提出了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从村民生产乡痛、村民生活乡痛和村民生态乡痛3个方面来表征村民的乡痛指数,从旅游生产慰藉、旅游生活慰藉和旅游生态慰藉来表征旅游的慰藉指数,并明确了旅游扶贫的终极目标就是减缓村民的乡痛指数。当旅游扶贫减轻、缓解了村民的乡痛指数,即村民的乡痛指数降低了,甚至达到舒适的状态,就可以说旅游扶贫的目标实现了。旅游慰藉指数和村民乡痛指数可以为确定旅游扶贫目标以及评估旅游扶贫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参与旅游扶贫工作有利于旅游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以国家相关文件为例,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国家扶贫工作中的,针对大学生参与旅游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等问题,应从社会舆论、高校老师、学生梯队三方面给出一定的策略来促进大学生参与旅游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余粮村为研究对象,以精准扶贫为背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余粮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当地村民对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的期望和需求,并分析该村当前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解决该村旅游扶贫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基于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的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扶贫3种模式(特色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特点;指出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建设落后、旅游品牌同质化严重、贫困家庭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整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绿化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开阳县十里画廊风景区的整体景观效果、旅游品住和旅游形象,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根据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各地域立地条件,植被现状,旅游开发特色,景观整体绿化布局规划为森林、花果苑、河流、农田4大景观类型,以斑块状交织分布.全区以禾丰底窝坝(玉水金盆)为植物规划中心,以青龙河和全国汽车拉力赛开阳站赛道为植物景观视景轴线,以凤凰寨片区、水头寨片区作为植物规划重点,以凤凰寨后山植物造字、白鹤林观景台景点作为植物规划亮点,空间布局为开放式自然带状绿化结构,利用节点、轴线、景点的有机结合,构成绿化的整体结构网络.  相似文献   

12.
王俊杰  贺凤春  廖生安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05-16908
通过对宣广高速宣城东出入口地段景观设计方案的阐述,传达了从规划到建成使用全过程对个人驾乘体验的设计思想。在考虑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经济性的同时,使司机、乘客及沿线居民有心理上的舒适、行车的安全感,并考虑保护动植物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以缙云山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健身梯、休息区、缙云寺、公路旁、狮子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从旅游开发强度、旅游接待承载力、游客行为习惯等方面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缙云山景区游道附近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道附近植物群落盖度、植被平均高度、物种丰富度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离游道越近,植物群落受到的扰动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赵俊磊  林媚珍  蒙金华  郭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04-12108
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客源分析是一个景区进行营销策划的基础。通过对抽样问卷调查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余荫山房客源市场的特征:主要是中青年为主、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教师和学生;客源地是以广州市和番禺为主占;以家庭为单位的自驾车游客较多。然后又选取了广州大学城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表明,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有兴趣会去余荫山房游玩,学生的旅游偏好也证明余荫山房这种类型的景点在学生中很受欢迎,所以得出结论,即大学城将是余荫山房巨大的客源。最后根据人口统计细分市场的特点和客源地细分市场,将其核心客源市场定位于广州市客源市场和大学城客源市场的家庭游客群体、离退休游客群体和学生群体。对此,余荫山房应采取差异性的营销策略,综合地运用价格策略、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贺祥  熊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83-5486,5489
基于对贵州省镇远县古城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修正并构建以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为结构变量,以景区形象、游客预期、景区基础设施、景观特点、景区门票价格等13项指标为观测变量的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对镇远古城的满意度不高,对观景设施、交通、住宿条件、景观特点满意度较低,景区对游客吸引程度较弱。镇远古城游客综合满意度77.653。据此,政府应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景区特色的构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实现镇远古城景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3-17675
阐述了绿道是充分利用线性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绿化改造),连接破碎的景观斑块,形成健康的绿道网络系统,以达到连接和保护生态、人文资源的一种规划形式,有着多层面的概念.论述绿道的多样属性:自然性、连接性、生态保护性等.再以扬州沙头镇观光农业规划中绿道的规划为例,阐述规划中的考虑要点:生态保护性、连通性、公众参与性、基于自行车运动的规划等.  相似文献   

17.
对柳河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柳河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了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并从地理务件、交通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其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柳河旅游区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旅游区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GIS应用于沈阳市生态廊道景观格局研究.首先根据沈阳市廊道特点,将廊道划分为: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生态廊道;然后利用GIS技术处理基础资料,获取沈阳市各类型廊道现状图;在此基础上,从廊道的一般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两方面对沈阳市的生态廊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廊道中道路型生态廊道的长度为163.36km、面积为12.49km2,河流型生态廊道比较缺乏,其长度是32.91km,仅为其他类型生态廊道总长的20%,其密度仅为生态廊道总密度的16.95%.沈阳市生态廊道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廊道景观网络骨架,但是建设率较低,在各廊道类型中生态廊道所占比例较小,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属藜科滨藜属常绿或准常绿灌木,是优良的盐碱地改良树种。通过时张掖市引种四翅滨藜的生长状况调查、物候观测.重点对其耐寒、耐盐生理生化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四翅滨藜的耐逆性机理并进行适应性评价.从而为该树种在荒漠地区的引种与治沙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91-4093
在分析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该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的原则和目标,最后论述了解说系统的构建内容和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