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自1958年开始引种落叶松,年年育苗造林.现将引种情况初报如下:一、引种地的自然条件和落叶松生长情况长岭岗林场地处鄂西山区,年平均气温9℃,绝对最高气温27℃,绝对最低气温-20℃,全年无霜期160天,引种地在海拔1600-1800米地带,土壤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粘土,酸性(PH5-6),土层深厚,一般有1米左右,表土疏松.  相似文献   

2.
珙县上罗区从1975年开始在海拔50O—800米的山地进行杉木冬季育苗.76年12月份又在海拔800米(上罗公社林场)育杉木2亩,并在同一块地上搞冬春育苗对比.播种一月以后,冰雪持续15天左右,雪厚约50厘米,到次年4月初种子发芽出土比春播育苗发芽整齐,生长快,到出圃时,比春播高10厘米.每亩生产万株壮苗,平均高在30厘米,最高的40厘米.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是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育苗技术性强,我省西山地区大部分县还未突破育苗关,尤其是在低山区进行落叶松育苗更为困难。近年来,由于远距离调运苗木使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下降。为此,急需研究解决低山区落叶松育苗技术问题,以便尽快为该区发展落叶松造林提供足够的苗木。汾西县属晋西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海拔最高1890米,最低580米,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4.
达拉特旗白土梁国营机械林场,几年来的造林实践证明,加拿大杨确是一种优良速生树种,尤其在沙地适应性强。沙荒造林当年高生长达1.98米,地际直径2.5厘米;第2年高生长达5米,地际直径5厘米;5年直径可达7厘米。黄河冲积平原育苗,当年高生长达4.10米,地际直径4厘米。尤其在漠钙土壤地区,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是一个适宜山地造林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它具有自然分布广,生态适应性强,木材有多种用途,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群众喜欢用它作胶合板及各种家具用材。普文试验林场多年来对西南桦采种、育苗、造林进行多次反复试验。1986年育苗、造林成功。1987—1989年该均造林40余亩,造林成活率最高达80%、保存率达98%。3年生树高平均6.4米,胸径平均6.3厘米。造林后两年郁闭,  相似文献   

6.
瓦山水胡桃(Pterocaryainsignis)又名华西枫杨,系胡桃科枫杨属的高大乔木,性喜温暖低湿环境,稍耐阴。在秦岭林区自然分布于海拔750~2000m的河谷两侧,尤以1200~1600m之间生长最佳,为该区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也是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更新先锋树种。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人工更新的步伐,使其尽快成林,我们从1989年开始进行瓦山水胡桃的育苗、造林试验工作。先后育苗4hm2,造林10.5hm2。现将有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1育苗技术1.三困地选择圃地位于秦岭南坡中部的宁西林业局马家坪林场、菜子评林场、板房沟林场的河旁。海拔高1350…  相似文献   

7.
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是川西北区常见树种,垂直分布在金川流域海拔3000~3800米,岷江流域海拔2400~3500米,最高海拔达4200米.石棉县林场多年来从阿坝州调进粗枝云杉种子作迹地更新用种.从该树种育苗、造林阶段生长观测皆不及乡土树种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为了对外地或本地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我们以麦吊云杉为对照,与引进的粗枝云杉在育苗造林苗木生长上作了测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30米,胸径1米左右,树干通直,是一个速生针叶树种。它耐低温,抗严寒,树形美观,抗烟能力强。其材质较硬,力学强度高,抗弯力大,耐水湿,抗腐朽,可作桩木、桥梁、电杆、枕木、跳板等用材。树皮富含单宁,是良好的栲胶原料。种子含油18%,可制油脂。但木材干燥性能不佳,加工较困难。1976年以来,我们从宝鸡市取来种子,在马头滩林场播种育苗并造林,目前幼林生长健壮,无病害。最高单株已达2.8米,地径4.2厘米;一般高1.9米,地径2.9厘米。一、引进区的自然概况马头滩附近海拔1660米,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遵照毛主席关于“竹子要大发展”的教导,我场七五年春季从溧水林场引进二年生毛竹实生苗1450株,于3月14日分3处栽植,9月份调查成活保存率如下(表1)。 造林地长安岭海拔高250米,坡向西偏南。土壤为黑色沙壤土,土层厚40~60厘米左右。头年经全垦或带垦,深50厘米,清除杂树、石块。全垦地业施有机肥125担,造林株行距:全垦地3.7米火1米,带垦地5米×1米。竹苗栽前未剪栽截枝叶,栽后浇水,大部保持青  相似文献   

10.
油松是西北和我省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几年来,桥山林业局建庄、店头林场和宜川县英旺林场进行山地育苗获得成功。建庄林场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26.2厘米,根径0.55厘米,每亩产苗量17万株。英旺林场培育的1年生苗一般高8~14厘米,根径0.17~0.22厘米,亩产18~22万株;2年生苗一般高17~19厘米,根径0.35厘米,亩产14~18万株。山地育苗具有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不与农田争地,省工、省时、省运输,苗木生长健  相似文献   

11.
屏山县在海拔870米,1月最低温度05℃的银厂大队林场和海拔1050米,1月最低温度零下1.7℃的太宏守国营苗圃分别在1、2、3月进行播种育苗,结果1月份播种的提前一个月出苗,苗高平均24—25厘米,基径平均0.3厘米,主根长20厘米,顶芽饱满,  相似文献   

12.
我县国营芝源林场,地处芝川河上游,地形复杂,沟深坡陡,海拔960米,气候干旱。历来主要营造刺槐林,但是,刺槐在阴坡和杂灌木较多的地方,生长较慢,长势衰弱,甚至栽后几年还有死亡现象。因此,从1970年起,该林场开始引种油松,至今累计育苗100多亩,造林3,200多亩(其中直播1,500多亩)。今年8月调查,所造松林,最高植株2.25米。实践表明,油松山地育苗,整地简使,省工、省种子、省投资;苗木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我局地处秦岭山地,地形变化复杂。又属石质山区,造林难度很大。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塑料袋容器育苗。 1.塑料袋的制作塑料袋的直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装放营养土以前将塑料袋用铁钉穿孔,共16个,便于通气排水。  相似文献   

14.
六峰山林场位于武宣县北面,属大瑶山余脉,是桂中丘陵山区。为了加快杉木林基地建设速度,促进林木速生丰产,1965年试行机耕整地造杉2,500亩,获得成功。13年半生杉木林,平均胸径12厘米,树高12米,最大植株胸径28厘米,树高16米,每亩蓄积量最高16.6立方米,大面积平均13立方米,达到了年平均亩产材积1立方米。一、造林地概况和整地造林方法造林地海拔200-250米,坡度3-5°,土壤属第四纪红土上发育的轻粘性棕泥土,土层较深厚,一般在1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3-5%,质地轻粘性,pH6-6.5,含石砾少或无。造林前为黄茅草占优势的荒草坡地。1964年秋用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整地。  相似文献   

15.
卜氏杨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开始,我们在秦岭林区长青林业局华阳林场,对卜氏杨(Populus purd-omii)从种子采集、处理到苗圃育苗,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9年来,共育苗0.5公顷。现将几年的育苗经验总结如下。一、卜氏杨的分布及林学特性卜氏杨又称太白杨、东瓜杨。秦岭南北均有分布,生于海拔700—2300米的河沟及坡麓地带。喜湿、耐寒。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树干通直。纯林或与耐湿性树种混交。雌雄异株,先叶开放。雌株冠幅大,枝条舒展;雄株树冠小,枝条开张角度小。雌株花黄绿色,花序长5—7厘米;雄株花黄色,花序长10—15厘米。二、采种及种子处理据观测,母树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采种时间也随之不同。同时果实成熟期的气候也影响果实成熟的时间。海拔1200米左右的母树,种子成熟期为6月10日左右;海拔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地在海拔500米的云务坪林场,为撩壕整地.规格:高深各为40厘米,用上方表土埋入壕中至水平.外侧为穴状整地,规格为50×50×20厘米.1976年3月整地,1977年2月造林,苗木未经选择.1980年12月10日连续选20株,每年进行树高、胸径的测量,生长情况如表:造林后3—5年内幼林根系扩张很快,撩壕整地加深了松土层,为杉木根系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更新造林质量,缓和春季劳力紧张的矛盾,巩留林场进行了秋季更新造林试验。更新造林试验地位于巩留林场库尔德宁47林班,是1984—1985年块状皆伐迹地,共15块,面积350亩,海拔1850—2250米,坡度12°—32°,土层厚度50—70厘米,砾石含量3—8%。植被盖度45—60%。下木主要有山柳、忍冬、蔷薇、花楸、稠李等。  相似文献   

18.
1974年我场在寺儿沟工区的疏林地进行了华北落叶松育苗试验,1975年8月中旬绝大多数苗高10—30厘米。最高达50厘米,可出圃造林。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苗圃地条件苗圃地海拔高1600米,坡向西北,坡度22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厚80厘米,为生荒地,pH值7.0。为杨、桦混交的疏林地,郁闭度0.3—0.4。下木为胡枝子、  相似文献   

19.
麻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为重要的硬材树种.祁门县2002年3月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地营造麻栎林,成活率97%以上.2004年11月检查,平均树高2.52米,地径2.37厘米,冠幅1.36米.现将麻栎的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凌源县十年九旱,为解决高山、远山、石质山的造林问题,刘杖子公社干沟子大队从一九七六年开始,连续两年进行油松泥杯(营养杯)育苗,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达93%,七六年试栽的油松,平均高生长为1.16米(最高1.30米),地径3厘米。近四年全县用泥杯造油松五千多亩,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