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蜂科学饲养推广是我国当前科学养蜂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蜜蜂生物学是科学养蜂的理论基础。就中蜂人工育王的蜜蜂生物学理论在中蜂科学饲养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霍炜 《中国蜂业》2009,60(9):28-29
普通养蜂者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进行专业的蜜蜂形态特征鉴定,但又很需要了解标准的纯种蜜蜂的特征。为方便广大业余养蜂爱好者分辨蜜蜂品种的特征,以下收集了养蜂前辈总结的利用蜜蜂腹背体色鉴定蜜蜂品种之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养蜂者通常会遇到各种蜜蜂病和敌害,这就需要养蜂工作者掌握蜜蜂生物学和蜜蜂病敌害防治知识和方法,便于及时、准确地抓住原因,对症施治,有效地控制敌害的侵扰,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蜜蜂病敌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蜂业生产的健康。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应用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等方法来防治蜜蜂敌害。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角度来理解蜜蜂生物学是我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观点。但这种观点很少应用于养蜂管理中。采用进化学的观点来认识养蜂并将其用到养蜂生产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蜜蜂病害,最大限度的提高养蜂水平并增加蜂产品收益。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养蜂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塔兰诺夫的《蜂群生物学》,在养蜂专著中,确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书中以大量的实验数据,阐明了蜜蜂生活特性,揭示了蜂群内部的奥秘。为后人制定养蜂方法和措施提供了理论根据。一个养蜂者,若不读这本书,将成为一生中的遗憾。在养蜂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巨大的改进和发明总是伴随着蜜蜂生物学方面的相应发现而诞生的。要想有所创新,您不可不读《蜂群生物学》。我们养蜂者,都想把蜂养好。那么就必须在蜂巢里为之创造稳定的、对成年蜂和生长中的蜂儿最适宜的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正是《蜂群生物学》中所论述的。有时蜜蜂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  相似文献   

6.
<正>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养蜂者通常会遇到各种蜜蜂病和敌害,这就需要养蜂工作者掌握蜜蜂生物学和蜜蜂病敌害防治知识和方法,便于及时、准确地抓住原因,对症施治,有效地控制敌害的侵扰,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蜜蜂病敌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蜂业生产的健康。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应用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等方法来防治蜜蜂敌害。病害可根据病蜂特征、子脾状况、尸体变化及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蜂业》2019年第6期《谈谈建立在达尔文理论基础上的养蜂法》文章中,第一句说:"从自然选择的进化角度来理解蜜蜂生物学是我们应具备的最基本观点,但这种观点很少应用于养蜂管理中。采用进化学的观点来认识养蜂并将其用到养蜂生产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蜜蜂病害发生与发展规律,最大限度提高养蜂水平,增加蜂产品收益。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养蜂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正>在19世纪末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之前,养蜂者饲养中华蜜蜂基本不饲喂人工饲料。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之后,养蜂开始普遍饲喂白糖。自然状态下,蜜蜂采集自然界中的花粉、花蜜、无机盐和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繁殖和蜂产品生产的需要。因此,花粉和蜂蜜是蜜蜂的天然饲料。通常不鼓励养蜂者饲喂蜜蜂除蜂蜜,蜂花粉之外的人工饲料,可现实情况是,养蜂生产中蜜蜂人工饲料的使用已趋于常态化,购买蜜蜂饲料的支出已经占据了整个蜂场开支的主  相似文献   

9.
引以为戒!———蜜蜂螫死人赔巨款律师周贤森知法才能守法,法律与养蜂者息息相关。笔者曾在《谁应承担蜜蜂螫人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一文(刊登于《蜜蜂杂志》1991年第11~12期)中谈到了饲养蜜蜂致人损害,养蜂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希望养蜂者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在国内养蜂生产中,除了少数地区饲养纯种蜜蜂以外,大部分地区都饲养杂交种蜜蜂。杂交种蜜蜂,一是由于其生活力强,生产优势大、经济效益高而被广泛利用;二是因为大部分地区空中的雄蜂比较混杂,养蜂者无论是引进纯种还是引进杂交种,只要育成下一代蜂王,在自然交尾中自然而然的杂交或混杂了,所以杂交种蜜蜂在养蜂生产中较为普遍。常用的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20,(6):22-23
<正>圆桶与标箱,繁蜂谁好谁劣养蜂,我喜欢搞对比试验,同样的两群中蜂,分别放在圆桶土法饲养和意标箱活框饲养,前者繁殖更快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圆桶土法饲养适应了中蜂结团保温和向下造脾发展的习性。一、中蜂结团保温孵化的习性自然界中的中蜂,造脾便于结成圆形球体。《几何学》告诉我们:球状建筑最省材料,且体积最大。但是蜂箱要造成圆形很难,接近圆形的有圆柱体与正方体。上饶地区流行的圆桶(图1)和意标箱(图2)  相似文献   

12.
《蜜蜂分区饲养技术》课题,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过3年推广、应用,认为该项目的主要特点:一是省工、省时、省料,蜂群有计划地发展;二是在取蜜时不要每框都摇蜜,不振动蜂王,不损坏幼虫和子脾,使蜂王能安心产卵;三是不干扰蜜蜂的正常繁殖,不会有失王现象,使蜂王安定,蜂蜜均获高产稳产。1蜜蜂分区饲养的组织和管理在1个标准箱内放1块隔王板,把蜜蜂分为2个区,一区作为繁殖区,另一区作为采蜜区,取蜜时只取一区,另一区不动,使蜜蜂安定;蜜蜂满箱,蜜源到来时,就可以限制蜂王在1~2张脾上产卵,缩小产卵圈,减少哺育工作。2几项高…  相似文献   

13.
中蜂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它能利用零星蜜源,省饲料,但中囊病一直威胁着中蜂的生存与发展。在蜂群发病症状表现出的前10~20天,有时会更长,病蜂蜂群就表现出工蜂背板处光泽度开始消失,工蜂数量减少。蜂群开始患病时,如无有效防治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蜂群会出现对蜜源的拒绝现象,进而工蜂衰退加速,最后工蜂光泽度消失,颜色加深,病虫开始出现,有时巢脾会泛白,光泽油润状消失。在非工作期间,工蜂曾出现静止状态,横梁蜂路间,工蜂头朝上结团,病群无光泽油润,排列慌乱,有失王感,有时蜂场会出现没有病虫但见子不见蜂的现象,这是过渡状态,是蜂群患病的…  相似文献   

14.
触角作为蜜蜂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实现个体间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亦是一类经济昆虫。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与雄蜂触角及其表面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蜂触角呈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工蜂柄节比雄蜂的修长,而雄蜂鞭节较工蜂的粗壮,且多一节。工蜂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多,雄蜂触角上有6种感器,其中板形感器分布最多。在雄蜂触角上发现了一类新的感器为栓锥形感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和触角节数上,其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论述了中华蜜蜂在与被子植物共同进化中,形成中国特有的种类众多,分散,分层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自20世纪初引进西方蜜蜂种后,由于西方蜜蜂的竞争,导致中华蜜蜂分布区和数量减少75%以上。作者指出:西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不能代替中蜂的生态作用,并提出建立中蜂保护区、中蜂生产区、选育中蜂优良品系和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西方蜜蜂高产性能转入中蜂等措施,保护中华蜜蜂。  相似文献   

16.
一、中蜂生态养殖的内涵2003年7月24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1号)将生态养殖定义为:“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所谓生态养蜂是指,在无污染、蜜蜂健康繁殖和生长的环境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蜂业、农业、林业等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设计、规划、组织、调整和管理蜂业生产,维护蜜蜂健康,保障人类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使养蜂业更好地为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服务的一种生产形式。中蜂生态养殖也应在上述概念的范畴之内,在新的形式下,应尊重蜜蜂应有的基本福利,提高植物传粉效率、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保证养殖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因此,中蜂生态养殖必须考虑到蜜蜂的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中华蜜蜂,国家相继建立了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但在保种、保护的模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保种场的保种模式需要保种场和保护区协调建立,并实行多点保种;保护区要分区进行保护,对于保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依法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保证中蜂保种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神农架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通过测定神农架6个不同采样点的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并结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省份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神农架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而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神农架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苯甲基磺酰氟(PMSF)、溴乙酸(BrAc)、乙酰丙酮、巯基乙醇(ME)等化学修饰剂选择修饰中华蜜蜂碱性磷酸酶多种氨基酸残基,并测定其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DTNB、PMSF的修饰不表现对酶的抑制作用,而NBS、BrAc、ME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乙酰丙酮也能抑制酶的活力,但是不太明显。因此认为Trp、His是中华蜜蜂工蜂碱性磷酸酶的必需功能基团,部分二硫键对保护酶的催化功能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中华蜜蜂蜂群里不同时间段的卵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卵人工转移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24~36h卵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12~24h的卵;0~12h卵的存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