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切花菊衰老过程中内源细胞分裂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研究了切花菊“四季黄”内源细胞分裂素(CTK)的日动态及不同处理“四季黄”内源CTK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季黄”中至少存在2种CTK,即玉米素(Z)和异戊烯基腺苷(iPA)鸦CTK是调节切花菊衰老的主要因素;“四季黄”切花适宜采摘时间在清晨。  相似文献   

2.
切花多头菊新品种不同定植期特性及品质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浙北地区平地设施栽培的切花多头菊新品种,对7个多头菊品种的5期定植期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和评分,并初步建立切花多头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切花多头菊品种在5个定植期中生育期和光反应周期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情况,而开花率中大部分品种均无变化,只有艾丽微风和时光在低温定植期出现极显著下降.花枝数和花朵数随着定植期的延迟而出现下降趋势,而部分品种的叶片数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情况.不同多头菊品种的叶片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定植期的影响差异各有不同.花枝长、花序长度和株高等伸长性性状均对低温出现敏感,第5定植期性状均受到抑制,长度缩短.通过切花多头菊的综合评价模型,发现自育多头菊新品种都市霞光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浙北地区多个季节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个常见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布情况,以寻找切花菊自身抗性真菌并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找到了切花菊各部位材料的表面灭菌处理最优方法,发现切花菊内生真菌在分离中出现幼嫩部位内生真菌分离数量明显高于成熟部位,并且根分布最多,叶次之,茎最少。5个切花菊的内生真菌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菌群。5个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不同品种还是存在自己特有的内生真菌,说明切花菊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5个常见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布情况,以寻找切花菊自身抗性真菌并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找到了切花菊各部位材料的表面灭菌处理最优方法,发现切花菊内生真菌在分离中出现幼嫩部位内生真菌分离数量明显高于成熟部位,并且根分布最多,叶次之,茎最少。5个切花菊的内生真菌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菌群。5个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不同品种还是存在自己特有的内生真菌,说明切花菊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对8个切花菊品种进行花粉超低温保存,并比较其超低温保存前后的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结果发现,4个切花菊品种Amedia、Menalisa Pink、CA-154、CA-249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活力没有显著变化,3个切花菊品种Lisbon、Florange、CA-7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活力显著降低,1个切花菊品种CA-308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活力显著升高。将超低温保存的切花菊品种Lisbon和CA-7的花粉用于田间育种,保存了1个月和1年后的花粉结实率和新鲜花粉相比没有显著变化。Lisbon和Florange这2个品种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存在多重花粉管现象,但不能判定超低温保存是引起此现象的因素。说明超低温保存技术用于切花菊花粉的保存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21个切花菊品种的光周期与花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切花菊的光周期和花期调控。[方法]比较了广州地区常见的21个切花菊品种(11个小菊品种和10个大菊品种)光周期反应。[结果]根据短日照至开花的周数(即光周期敏感性),切花小菊品种可分为6~10周菊;大菊品种可分为9~12周菊类。为达到切花菊的标准株高,推算不同品种秋冬季长日照灯控处理的天数在14~66 d不等。[结论]为广州地区切花菊的花期调控和延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3年-2006年搬经镇承担省科技厅下达的攻关项目“出口切花菊品种引选及周年供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为BE200340:2005年又承担了省科技厅下达的示范推广项目“出口切花菊采后贮运保鲜标准化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编号为BC2005336。根据项目要求,引进日本切花菊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确定了适合各季栽培的主栽品种.并研究出各品种在相应季节的栽培技术,并组织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切花菊品种‘白乒乓’为材料,设置16、4、-4℃共3个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12 h,对光系统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温度下切花菊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16℃相比,在4℃和-4℃条件下,叶片初始荧光(Fo)分别降低了9. 7%和51. 5%,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RC/CSo)降低了15. 4%和86. 6%,快速荧光动力学(OJIP)曲线、光系统Ⅰ(Photosystem Ⅰ,PSI)活性(MR/MRo)曲线和其他光化学反应参数均变化显著。切花菊叶片在低温胁迫下捕光色素降解,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降低,部分反应中心失活,PSI反应中心活性降低,-4℃处理对切花菊叶片PSI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植株整体光合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低温是影响我国广大茄子产区春茄子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性状优异的耐低温茄子自交系可为培育抗逆品种提供可靠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以高代自交系NCR品种为对照,研究高代自交系茄子CR的耐低温生理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CR和NCR 2个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低温处理1 d后对照品种NCR即出现萎焉,CR品种低温处理6 d后出现萎焉,且冷害指数仅为对照品种的十分之一。低温处理对CR品种的电解质渗透影响不大,而NCR品种低温处理6 d后电解质渗透增加了72.72%。低温处理2个品种丙二醛含量都增加,但CR品种增加的水平低于对照NCR品种。转录组学分析发现80个在高代自交系CR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GO及KEGG分析表明这些基因涉及脱水反应、植物抗氧化系统、染色体或染色质复制和重塑、蛋白泛素降解和信号转导途径,说明高代自交系CR的耐低温特性与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针对辣椒在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低温与弱光往往相伴出现的逆境胁迫情况,进行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的筛选与鉴定方法的研究,试验通过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对不同辣椒品种的比较分析,着重研究了保护酶系统(SOD体系)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辣椒保护酶系统(SOD体系)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分析得出结论:低温弱光处理后的辣椒叶片,SOD的活性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耐低温弱光品种下降幅度小于不耐低温弱光品种,MDA的含量不同程度上升,耐低温弱光品种上升幅度小于不耐低温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3个越橘品种‘奥尼尔’‘密斯梯’和‘北陆’为试验材料,比较光合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越橘叶片为异面叶,角质层、上表皮和叶片厚度以‘密斯梯’最大,下表皮厚度以‘密斯梯’最小;‘密斯梯’光饱和点(LS,P)比‘奥尼尔’和‘北陆’高,补偿点(LC,P)比‘奥尼尔’和‘北陆’低,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强;‘奥尼尔’和‘密斯梯’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高于‘北陆’,光合潜力足;3个越橘品种单果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密斯梯’、‘奥尼尔’、‘北陆’;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密斯梯’,维生素C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奥尼尔’;单株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密斯梯’、‘奥尼尔’、‘北陆’。相关性分析表明:Pnmax与叶片厚度呈显著(P<0.05)正相关;LS,P与角质层厚度和上表皮厚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光合生理各项指标与果实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卡罗拉”、“黑魔术”、“影星”、“坦尼克”与“法国红”5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到-10℃短暂低温胁迫下植株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5个生理指标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黑魔术”的MDA持续上升,-10℃处理增加了155.61%,“卡罗拉”的MDA只增加了20.63%.“黑魔术”与“坦尼克”分别在0和-5℃时出现Pro最大值,而“法国红”与“卡罗拉”的Pro含量一直上升.“卡罗拉”、“法国红”和“影星”的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均为先略升后降,但含量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点不同,其它2个品种则一直下降.5个品种的CAT活性变化趋势与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一致.“卡罗拉”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上升,而其它4个品种均先升后降,出现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也各不相同.研究结果表明:MDA作为月季抗寒性鉴定指标较为可靠,其他4项生理指标应相互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鉴定结果.5个月季品种抗寒性的强弱依次为:“卡罗拉”>“法国红”>“影星”>“坦尼克”>“黑魔术”.  相似文献   

13.
江西南昌引种丰花及微型月季品种的鉴定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对新引进的6个丰花月季和7个微型月季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判,结果表明:丰花月季品种中北京红和紫色美地兰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皇家巴西诺和仙境,金玛丽表现最差;微型月季品种中古川和梅郎珍珠综合表现最好,紫色时代、和谐和红宝石表现也较好,太阳姑娘表现最差;两种综合评估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TPS-2光合测定系统、OS-30P手持荧光仪和碳同位素技术测定了阿克苏市的5个枣品种—冬枣、灰枣、骏枣、临猗梨枣和赞皇大枣的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特征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研究了净光合速率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一般在12:00左右达到峰值,整个生长季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大小关系依次为:赞皇大枣>冬枣>临猗梨枣>骏枣>灰枣;2)5个品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整个生长季节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排序为:冬枣>赞皇大枣>临猗梨枣>骏枣>灰枣;3)5个品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冬枣>赞皇大枣>临猗梨枣>骏枣>灰枣,骏枣和灰枣表现较高,赞皇大枣和临猗梨枣次之,冬枣最低;4)5个品种气孔导度均表现出"早晚高,午间低"的现象,胞间CO2浓度日均值有所不同;5)5个品种净光合速率主要影响因子有所不同,但光合有效辐射和胞间CO2浓度均为各品种的主要影响因子;6)通过叶绿素荧光测定表明,冬枣的耐光性低于其他品种。综上所述,冬枣、赞皇大枣和临猗梨枣属于高光合、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品种,而骏枣和灰枣则为低光合、低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且具有较强耐光性的品种,更适宜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缺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探究6个紫薇品种不同试验阶段的叶片色素变化规律,以“紫精灵、红火箭、紫莹、赤红、丹红、玲珑红”6个紫薇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时期紫薇叶片的色彩参数L*a*b*值以及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和花色素苷含量。结果表明,紫薇叶片明度(L* )值变化不大,而红度(a* )、黄度(b* )值变化明显。‘紫莹’‘丹红’‘赤红’3个紫叶紫薇品种的a*显著降低(P<0.05),‘玲珑红’a*值呈升高趋势。b*值在绿叶紫薇品种中呈显著性升高(P<0.05),在紫叶紫薇品种中无显著性变化。随着试验阶段的变化,‘紫精灵’‘红火箭’‘玲珑红’绿叶紫薇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质量分数,下同)逐渐升高,花色素苷含量逐渐降低,并且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其他色素含量,‘紫莹’‘丹红’‘赤红’则相反。在叶片色彩参数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中结果表明:‘紫莹’‘丹红’‘赤红’的花色素苷含量与叶片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b*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河南主栽的9个枣品种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引物共扩增出96个条带,多态性条带82个.9个枣品种45个样本的Nei’s基因遗传多样度(He)为0.272 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5 2.利用UPGMA构建了9个品种的聚类树状图,在相似系数取0.63时,9个枣品种聚为2类:冬枣、无核枣和鸡心枣聚为1类;灰枣、灵宝大枣、广洋枣、扁核酸、桐柏大枣和长红枣聚为1类.河南的栽培枣群体有着较高的遗传变异,存在着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西子绿’ב翠冠’梨组合的2个F1代品种‘初夏绿’与‘翠玉’为材料,利用S基因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与PCR产物转质粒测序技术鉴定其基因型,并综合应用花粉原位萌发动态的荧光显微观察与田间授粉试验研究其杂交亲和性强度。结果表明:‘初夏绿’与‘翠玉’的S基因型皆为S3S4;‘初夏绿’和‘翠玉’的自交不亲和强度中等,二者相互间授粉不完全亲和,而与‘翠冠’间的相互授粉均表现为完全亲和。  相似文献   

18.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部分苹果栽培种和苹果属野生种为参照,对23种红果肉海棠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在64对引物中筛选出4对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得到94条有效谱带,其中多态谱带92条,多态谱带占97.9%。UPGMA聚类分析显示,30份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63~0.95,在相似系数为0.65时,样品可划分为4组,A组中包括6种欧美海棠高原之火、路易莎、秀场、道格、钻石、红巴伦以及粉女士;B组中包括霍巴、丽丝、雷蒙、玛瑙、王族、粉芽、红丽、火焰、完美紫叶、印第安夏天等红果肉杂交种以及野生种新疆红肉苹果、花红和山荆子;C组包括印第安魔力、朱砂、三叶海棠、珠眉海棠、绚丽、凯尔斯、撒氏;D组包括新疆野苹果、富士苹果、嘎啦苹果。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红果肉苹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筛选适应大同地区生态条件的高产苦荞麦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大同地区分别对‘黑丰1号’、‘六荞2号’、‘威宁3号’、‘湖南3-1’、‘西农9909’、‘六荞1号’、‘湖南1-2’、‘晋荞麦2号’、‘湖南3-2’、‘黑粒苦荞’、‘白苦荞’、‘黑苦荞’、‘苦荞’、‘黑绿荞’和‘额洛乌起’15个苦荞麦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晋荞麦2号’和‘黑苦荞’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较适宜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性较差,定植成活率显著低于CK及其他品种(系)。物候期方面,‘川农黄芽早’、‘中选10号’、‘浙农901’等6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比CK早,其中最早的‘川农黄芽早’一芽一叶期比CK早4~15天;‘中茶112’、‘川沐28’、‘浙农902’的物候期与CK相近;‘青心1号’、‘TRI25’、‘浙农702’等5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晚于CK,其中最晚的‘青心1号’一芽一叶期比CK晚3~12 d。产量方面,‘马边绿1号’和‘川沐28’的平均产量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约52%和39%;而‘青心1号’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低约41%);其他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审评显示,‘TRI23’、‘浙农902’、‘马边绿1号’、‘川沐28’、‘保靖黄金茶1号’的烘青绿茶具特殊花香或花香较显、滋味浓醇,更易加工优质绿茶。从14个外引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