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漠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荒漠生态系统中,共报道了69个科389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寄主植物,其中,Compositae,Gramineae和Leguminosae 3个科的植物为荒漠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寄主植物的优势类群;共发表了7个属的89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Acaulospora和Glomus 属的真菌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真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内生菌根菌(VAM)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菌根(Mycorrhizae)即土壤中的一类真菌与植物根系所建立的互惠共生体,而参与形式菌根的真菌则称为菌根菌。以往,根据菌根的形态及解剖特征,通常将其分成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内生菌根(Endomycorrhizae、)和内外菌根(Ectoendomycorrhizae)3大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与本地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种间竞争格局的调控作用,采用温室盆栽试验,通过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GI)及其混合菌种(GM+GI)3种处理,分析AM真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菌根植物玉米Zea mays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种间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均显著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玉米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率为13.720%~50.015%,且前者的菌根侵染率明显高于后者。单独种植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尤其是接种混合菌种显著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叶片数和总干重。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玉米混合种植时,与单独种植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叶片数、根长和总干重均较低;同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相对竞争强度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对竞争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油菜混合种植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则显著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叶片数、净光合速率和总干重;同时,接种AM真菌促进了入侵种的竞争优势而抑制了非菌根植物油菜的生长。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种的竞争格局受到与之混生物种的菌根依赖性强度以及AM真菌的种类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土壤中生存着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其中真菌除以寄生和腐生的方式存在外,还有以共生方式和寄主共存的。菌根的形成是真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结果。形成菌根的真菌多属伞菌目的真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盐碱土中VA茵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科23种盐生植物中,有19种盐生植物被菌根真菌侵染。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P型菌根,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柽柳科(Tamaric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植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9740,r=0.1841,n=23)。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内生菌根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的共生结合体,广泛生存于植物界,尤其内生菌根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分布更为普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作物和真菌自身生存的一种生态适应性,这一适应性有利于两者生长发育;作物可由共根部形成之菌根真菌吸收部分营养和水分,菌根真菌又依靠作物茎叶制造的碳水化合物生存。然而我们有可能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扩大它们  相似文献   

7.
生防荧光假单胞菌CPF-10对西瓜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菊  杨洁  旭热  王伟 《农药学学报》2013,15(2):188-197
探讨了生防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PF-10对西瓜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研究了施用CPF-10后不同生育期西瓜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生防菌CPF-10后2周,其对土壤真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3~7周时,CPF-10对土壤真菌尤其是部分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PF-10对丛枝菌根真菌(AMF)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维持3周左右;收获期后则检测不到CPF-10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生防菌CPF-10对西瓜根围土壤真菌群落产生的短暂影响不会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对比土著真菌及丛枝菌根真菌的DGGE图谱和切胶条带测序结果,发现DGGE技术更适用于分析小范围特定菌属如丛枝菌根真菌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甘宁干旱及荒漠区19种土壤条件下的48种林木丛枝菌根真菌研究,首次在该区域目标宿主林木分离鉴定出丛枝菌根真菌4属38种。其中14种为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新疆常见的 2 种建群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状况、群落的种类和分布,在塔里木河中游和昌吉老龙河下游的胡杨林分别采集了 13 个土壤和根系样,在骆驼刺根周围分别采集了 8 个土壤和根系样,对土样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根系菌根的侵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根周围 AM 真菌的优势种为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大果球囊霉(G.macrocarpum)、沙荒球囊霉(G.deserticola)、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象牙白球囊霉(G.eburneum).骆驼刺根周围 AM 真菌的优势种为沾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和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胡杨根系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分别可达80%和100%,骆驼剌根系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分别达65%和90%.说明胡杨和骆驼刺是丛枝菌根依赖性很强的植物,且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也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菌根真菌菌剂防治作物土传病害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MF)对植物土传病害有一定的拮抗或抑制作用,能提高植物对土传病害的抗/耐病性。MF菌剂尤其是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及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菌剂作为一种生物防治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对MF菌剂防治土传病害的可能性、MF生态生理学、MF菌剂的生产、MF菌剂应用方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MF菌剂防治土传病害的潜力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荒漠地区丛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荒漠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16科76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61(占79. 8% )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94. 46%;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比例仅65%。须根系植物中菌根植物约占91. 3%,高于直根系(75. 5% )。古地中海孑遗种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棉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cum)有一定的菌根侵染。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形态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83. 6%;而Paris类型少,只占3. 3%。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类型和侵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丛枝菌根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接种丛枝菌根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株高、地径。与未接菌相比,接菌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较对照分别提高117%和24.6%。接菌后玉米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同时,接种菌根显著降低了植株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较未接菌处理分别降低了14.1%、18.9%和59%、69%。由此可见,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体提高植物抗病性。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参与AM的形成,介导AM真菌诱导的植物抗病性。目前,关于AM真菌诱导的植物抗病性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关于JA介导的AM真菌诱导的植物抗病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JA对AM形成和AM对植物内源JA积累的影响;其次介绍了AM真菌对植物抗病性影响及诱导机制;最后从诱导形成防御结构、提高酶活性及合成防御蛋白、诱导次生代谢物质合成、诱导调控信号分子、JA与其他激素相互作用五个方面探讨了JA在AM真菌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并对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病害防治和菌根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将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167,F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Gi)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 Berch,Gv)3种AM真菌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分别接种至花生和番茄上,通过测定AM真菌的侵染定殖和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指标分析AM真菌与甜菜夜蛾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甜菜夜蛾取食菌根花生植株后,Fm、Gv和Gi的侵染率和泡囊数均有增加,侵染率分别是未取食的1.15、1.10和1.11倍,而Fm的泡囊数增加最显著,是未取食的1.27倍。在菌根番茄植株上,Fm和Gv的侵染率显著增加,分别是未取食的1.24倍和1.94倍,Fm、Gv和Gi的泡囊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是未取食的1.50、1.98和1.42倍。甜菜夜蛾取食菌根花生和菌根番茄植株后,幼虫存活率下降,幼虫历期和蛹期明显延长;Fm对其影响最显著,甜菜夜蛾在花生上的存活率、幼虫历期和蛹期分别为26.67%、26.78 d和10.67 d,在番茄上分别为35.52%、24.33 d和10.39 d,与取食非菌根植株处理差异显著。表明甜菜夜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M真菌的侵染和定殖,而AM真菌能抑制甜菜夜蛾的生长和发育,但其影响因AM真菌种类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从甘肃定西定安区采集的柠条VA菌根真菌进行分离,共鉴定出8种VA菌根真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 Trappe),地球囊霉(Glomus gepsporum Gerdemann,J.W and J.M.Trappe),集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 Gerd.& Trappe emend.Walker & Koske)。两型球囊霉(Glomus dimorphicum Boyetchko & Tewari)。微丛球囊霉(Glomus microaggregatum Koske Gemma & Olexia),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Nicol.& Gerd.)Gerd.& Trappe),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 Giovannetti)和巨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n Gerd.& Trappe)。并对这8种VA菌根真菌的主要形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其侵染情况及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VA菌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菌根是植物的根受特殊土壤真菌侵染而形成的共生联合体。VA菌根是内生菌根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它因菌丝穿入根的皮层后多数可在细胞间或细胞内形成泡囊和丛状枝而得名。 50年代以前,关于菌根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外生菌根,到30年代有关VA菌根的研究报告只有26篇。1950——1960年这10年中关于内生菌根,尤其是VA菌根在土壤中的广泛分布及植物因菌根而得益的情况更清楚了,但发表的论文不到100篇。60年代后期这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菌丝桥传递作用对烟草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供体与受体植株间菌丝桥传递抗病信号对受体植株生长以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在供体与受体烟苗植株间建立菌根菌丝桥,对供体植株接种青枯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体烟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条件下,再接种青枯菌,比只有菌丝连接的受体烟苗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PAL)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1%、29%和14%,地上部干重和植株磷含量也有相同的趋势;而在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条件下,供体烟苗接种青枯菌与否对酶的活性、植株干重及氮、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表明供体烟苗产生的抗病信号可以通过菌丝桥传递给受体烟苗,增强受体烟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
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能够促进寄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调节寄主体内的代谢活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利于植物生长。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论述了近年来关于泡囊--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效性,寄主特性及土壤环境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泡囊--丛枝菌根效应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自然及农业大生态和微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19.
AM真菌与西瓜枯萎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igaspora rosea Nicol.& Schenck、Glomusmosseae(Nicol.& Gerd.) Gerdemann & Trappe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 Berch与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 sp. niveum)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干重;显著减少根内和根围土壤中镰刀菌群体数量及其对根系的侵染率;降低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危害。接种F.oxysporum f. sp. niveum能降低AM真菌对西瓜的侵染率,并且AM真菌与镰刀菌的不同接种时间和顺序影响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证实AM真菌与镰刀菌存在竞争关系。另外,AM真菌对西瓜高感枯萎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说明高感品种对菌根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内生真菌联合使用对烟草抗青枯病的影响,在云烟87上分别接种印度梨形孢(CP)、丛枝菌根真菌(PC),以及联合接种印度梨形孢和丛枝菌根真菌两种真菌(PP),分析在青枯病胁迫下烟草生理生化指标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青枯病胁迫下,CP、PC和PP组烟草叶片中SOD、PPO、PAL活性均高于无菌水对照组,其中SOD活性分别提高37.71%、61.88%和88.03%,PPO活性分别提高54.28%、33.64%和112.08%,PAL活性分别提高73.35%、88.74%和152.13%。qRT-PCR结果表明,在青枯病胁迫下,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b和PR2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CP、PC和PP组烟草的PR-1b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91.32%、103.40%和187.75%,PR2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142.09%、151.49%和227.41%。通过研究发现印度梨形孢和丛枝菌根真菌联合使用可以增强烟草对青枯病的抗性,为复合生物菌剂的开发及烟草青枯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