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福建省建宁县今年大面积推广稻(莲)、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注目。7月6—8日,省农科院在建宁县召开了稻萍鱼研究现场会,国家农牧渔业部和浙江、湖北等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30人会集在这里,实地考察,开展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9年4月-1990年12月进行了“畦稻沟鱼塍蕉(果)”立体种养组合模式试验,试验田面积896.68亩。验收面积889.88亩,其中稻鱼蕉立体种养面积472.S亩;稻鱼菜立体种养面积415.5亩;稻萍鱼立体种养面积1.88亩。收获水稻(两造稻谷)625545.2kg,平均亩产703kg;总产成鱼27511kg,平均亩产30.9kg;香蕉1.70459.2kg;甘蔗15133kg;各种瓜菜233942kg。总产值为793436.4元。试验证明这种立体种养组合模式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4.
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采用垄栽水稻的方式把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垄面种稻——水西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结构,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稻萍鱼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趋协调。这是稻田多层次、多用途、高效益的知识密集型的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种优化结构模式,是近几年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中一项富有成效的改革。从1984年起,该研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经省协柞组的4年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产量指标接近或超过原定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斤萍”的设计要求,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84—1987年,全省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63207.5亩,1988年推广10万亩以上。据1987年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建宁县今年大面积推广稻(莲)、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注目。7月6—8日,省农科院在建宁县召开了稻萍鱼研究现场会,国家农牧渔业部和浙江、湖北等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30人会集在这里,实地考察,开展现场研究。建宁县有2千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曾以稻田养鱼发达而著名。但是,长期以来每亩稻田鱼产量  相似文献   

6.
稻渔立体种养在我国应用时间久,此种种养方式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鱼、虾、蟹等水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种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对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循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的稻鱼立体种养在天津市宝坻区已然深耕多年,现今已初步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品种不同以及技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稻鱼立体种养仍有诸多弊端,本文就此浅析稻鱼立体种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稻萍鱼”立体综合开发技术“稻萍鱼”立体综合开发,就是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面养萍的多层次立体化生产结构,它充分利用稻田的温、光、水、气资源,促进粮鱼增产增收,达到千斤稻谷原斤鱼的目标。其措施是:一、扩大养鱼水体。水稻采用高垄低沟栽培,插秧前...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们在4公顷双季稻田开展了稻萍鱼立体种养高产试验示范。10月下旬,平均每亩稻田收获鱼85.2公斤,其中商品鱼78.2公斤:0.45-0.9公斤的草鱼387公斤,0.2-.7公斤的鲤鱼贩5公斤,0.2-0.35公斤左右的彭泽鲫13公斤;收获鱼种433尾7公斤,其中13-22厘米草鱼253尾,6-10厘米鲤鱼180尾。早晚两季共收稻谷753公斤。现将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养鱼稻田的准备:1、稻田选择:选择阳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的稻田。2、加高加宽田埂,开挖鱼坑、鱼沟:结合春季整地,分次将田埂加高加宽到0.3-0.4米,在…  相似文献   

9.
稻萍鱼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农业结构。它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光、热、水、气资源,提高稻田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这是从事稻田生产的人们所期望的。但是,稻萍鱼立体生产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立体农业体系。因此,要科学地将种稻、养鱼、养萍三方面的技术紧密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粮鱼双丰收。从现阶段的生产情况来看,最基本的技术要点必须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稻田,创造良好条件选好稻田,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这是实现稻萍鱼高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在农田的生态系中,以稻,萍、鱼多层次结构的立体农业研究,在我国南方的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开展起来了。这一研究旨在: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稻,促使合理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达到充分利用稻田的光、热、水、气资源,实现稻鱼双丰收,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总结丹徒县林副业局钱祖武,王建美,孙国和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优”农业,1995年我们利用本地区长江幼蟹资源条件,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熟圩村民朱永明的二块稻田中(总面积1721m2),开展了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浙江省永嘉县以“稻为主、鱼为从、萍为鱼饵又肥田”为种养指导思想,积极推广稻萍鱼一体化技术;全县推广面积达4417亩。当年虽连续48天干旱,乃取得平均亩产:粮571公斤,鱼28.5公斤,萍1305公斤的好收成。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全县共投入80多名水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笔者在盱眙虾味稻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试验了一稻一虾一鱼(水稻+小龙虾+黑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基地概况基地总面积20公顷,其中虾稻共生面积13.33公顷。2020年6月,约有10.67公顷虾稻共生田块被用于开展一稻一虾一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二、田间工程改造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81年起,我们把我国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结合起来,进行了稻、萍、鱼共生的立体模式研究。在这一系统中,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田养稻,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合理,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几年来稻萍鱼模式的一些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红萍是一种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鱼,饵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和繁殖红萍,为草鱼、尼罗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15.
稻、鱼、果、菜、萍生态系统的优化组合立体开发模式,投资少,成本低,增产又增效。1997年,在试验点已实现了亩产578公斤稻、250公斤鱼或稻、鱼、果、菜、萍亩产值达8200元,利润达1040~3140元的高产高效成果,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1997年,内江市已利用4万多公顷冬  相似文献   

16.
稻、鱼、萍养种技术是把养鱼、养萍、种稻在同一稻田里同时进行生产。是立体农业生产的一种新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稻田多层次利用免耕体系的技术,浦北县畜牧水产局和张黄农业站合作,于1987年4月承担了由浦北县科委下达的“稻田免耕立体工程试验”项目,在稻田里实行起畦栽稻,挖沟养鱼,筑塍种蕉的立体种养组合模式——“畦稻沟鱼田塍果”。这一组合模式是以水稻为主,把稻、鱼、蕉在同一丘稻田里进行立体生产,是一种多层次利用的免耕立体农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12月底从福建省建宁县水产站获悉,溪口乡半元村一九八五年“稻、萍、鱼”和“莲、萍、鱼”大面积“中试”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稻萍鱼平均亩产鱼47.1斤,莲萍鱼平均亩产鱼70.5斤,稻谷平均亩产达1,400斤,增产5-10%,莲子亩产75-100斤。稻鱼每亩产值达295元,莲鱼每亩产值达387元,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5-45
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央养萍的多层次立体生产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红萍,不仅为鱼提供饵料,还为水稻提供肥料,增加稻、鱼产量。  相似文献   

20.
流水坑沟式稻田养鱼,在我区目前已推广1252亩。稻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种养、集约经营、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1989年我们在岩前乡眉山村进行了流水坑沟式“千斤稻、百斤鱼”的试验,连续2年获得成功。1988年和1989年经验收稻田面积分别为1.81亩、1.03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