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技术要求 1.适时收割 适时收割牧草,一般禾本科牧草(无芒燕麦、无地下茎燕麦等)应在抽穗期收割。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等)在开花初期收割为宜。收割期过早含水量较多,干草产量低;过迟,收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动态显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有利栽培管理。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生长模拟模型的可视化系统,从而反映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实时动态。有关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本算法与品种、环境和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其主要来自于现有文献和研究数据。基于生长模型的逐日输出,耦合玉米种子、根、茎、叶和穗等的形态建成和生长规则,从而建立了玉米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图形学、Visual C 和OpenGL,本文建立了基于生长模拟模型和三维动画技术的玉米可视化模型系统,其能基本反映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并具有结构简单、界面友好和图像真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苗情动态模拟模型(RSSM)由主程序、气候数据库、子程序日期转换、日辐射及日长计算、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决策、产量和产量结构预报组成.模型能逐日模拟发育进程、叶蘖生长、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根据运行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当地近短期天气预报,结合水稻高产低耗栽培法,模型能提前14 d 预告大面积的水稻苗情动态,同时推荐相应的栽培技术对策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河滩区6种牧草不同生育期粗蛋白(CP)和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黄河滩区2种禾本科牧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2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1种紫草科牧草(聚合草)和1种菊科牧草(串叶松香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4个不同生育期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6种牧草总氨基酸(TAA)含量总体上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其中2种禾本科牧草几乎呈直线下降,而其他4种牧草TAA含量呈现"高-低-高-低"的双峰变化趋势,且2种豆科牧草TAA最高,2种禾本科牧草的TAA最低;2种禾本科牧草的TAA/CP随生育期的发展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高峰值出现在分蘖期,其他4种牧草的TAA/CP高峰值出现在开花期。2种豆科牧草的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其他4种牧草呈"高-低-高-低"的双峰变化趋势,高峰值出现在开花期。【结论】综合考虑TAA、赖氨酸(Lys)以及TAA/CP和产量认为,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和串叶松香草的最佳收割期为开花期,而聚合草为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生产区域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棉花生产区域模拟评估系统由数据库、模拟模型、空间分析与表达等部分组成 ,以棉花生长模拟模型为核心。模拟模型为光能利用模型 ,考虑光合生产、干物质分配、叶面积动态、产量形成等 ,并考虑天气、土壤、品种、管理措施的影响。模型模拟的干物质生长动态、叶面积动态与实际较接近 ,模拟莎车田间试验皮棉产量的平均拟合指数为 0 .93。模拟 1991~ 1996年区域代表地点的皮棉单产和区域平均单产的偏斜率分别为 - 0 .3%和- 2 .4 % ,说明模型可在气候变异对新疆棉花生产影响的评估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取模拟放牧的方法,测定了苇状羊茅草地在不同利用强度中(30%,50%,70%)牧草生长情况及杂草侵染情况,并换算了各自的载畜量,试验结果看出,生长第二年的苇状羊茅草地,利用率以30%~50%为宜。  相似文献   

7.
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山西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经三年的定位研究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牧草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返青,之后牧草随温度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牧草产量逐月增高,各坡向牧草产量动态均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规律。干草产量的峰值,东坡和西坡在7月,其它各坡向则出现在8月。9月上旬牧草开始枯萎,产草量便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翌年4月牧草返青之前。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和磷含量高,随牧草的生长发育逐渐减少。粗纤维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东、南和西坡在7月,北坡和山顶部在8月份,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基本吻合,此时正是牧草利用的最佳时期。除5、6月外,青草期其它各月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北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坡向(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旱作栽培条件下,对29份豆科牧草进行3年(1986~1988年)试验后,筛选出具有抗旱、抗寒和丰产等特性的4种类型优良牧草。 1)割草型牧草:有图牧二号紫花苜蓿、图牧一号杂花苜蓿、石河子杂花苜蓿和麦罗斯红豆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干草产量9326~10476kg/ha,适宜半干旱地区建立割草场利用。 2)放牧型牧草:有白花野豌豆、草原黄芪和谢家沟岩黄芪。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24~26%),耐牧、再生性好,干草产量3975~5400kg/ha,适宜半干旱地区建立放牧草场利用。 3)防风固沙型牧草:胡枝子和山竹岩黄芪,抗旱性强、青绿期长,干草产量4624.5~4900.5kg/ha,宜在干旱沙漠地区作防风固沙兼牧草用。 4)水土保持型牧草:草藤其茎枝多、生长快、覆盖地面大、产量高,干草产量6750kg/ha,宜在水土流失地区作水土保持及牧草利用。  相似文献   

9.
30多份以冰草属牧草为主的禾本科牧草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230mm旱作栽掊条件下,有16种牧草生长良好,尤其是这些牧草返青早、枯黄晚,适应性较强,产量也较高。冰草属牧草年均干草产量在3867.0kg/ha~9395.3kg/ha之间,新麦草属牧草年均干草产量在4710.8kg/ha~7000.5kg/ha。其中产草量最高的是细茎冰草,年均干草产量为9395.3kg/ha,其次是俄罗斯新麦草,年均干草产量为7000.5kg/ha,再次是沙芦草(内蒙古),年均干草产量为6740.0kg/ha。适于早春放牧利用的优良牧草有篦穗冰草,航道冰草、沙芦草(区草原所)和野生新麦草;适于春秋两季放牧利用的优良牧草有细茎冰草、沙芦草(内蒙古)、野生新麦草和俄罗斯新麦草,它们对改良干旱、丰干旱地区退化草场及撩荒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把牧草(植物产品)转化为家畜产品(动物产品),而植物生产是有明显的季节性的,在我国广大牧区,寒冷的枯草季节长达半年以上。这时牧草停止生长,而依靠牧草生活的家畜,在营养需要上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哺乳、分娩等在营养需要上也有季节性的差异,但与牧草比较,较不明显)。因此,草原牧草的明显季节性与家畜营养需要的相对稳定性之间,形成了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所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俄罗斯饲料高粱的种质资源保存及创新、育种方法、加工技术、生产情况及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DB52T-1200-2017《花溪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制背景及过程、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的介绍 ,解释了花溪芜菁甘蓝品种相关术语,结合试验制定了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技术等。该规程完备了花溪芜菁甘蓝种植技术,为推动山区花溪芜菁甘蓝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The increase of probability and depth of weather anomalies, which i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climate change process, leads to higher risk of loss of perennial grasses forage yield, rise of price volatility on forage grain market. Increase of sustainability of dairy production supposes development of adapted to new weather conditions technologies of forage production,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investment and current costs. It generates a need of economic evalu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chnologies taking into account climate change forecast and need of sustainable forage production guarante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is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adaptive technologies in forage production, increasing of dairy farming sustainability to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climate change. We assessed changes in forage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Leningrad region of Russia, analyz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for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dairy farming, proposed and teste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um harvesting time of perennial grasse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cows' diet--shortening the productive use of animals, which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dairy herd use and limits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ded reproduction. The primary method of the study is the analysis of milk production statistics in the Leningrad region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study, the necessity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planning quality, as well as the use of forecasts during planning of dairy production, is grounded.  相似文献   

14.
运用线性规划法设计畜牧业生态系统,研究了陇县跃先村主要饲料作物和家畜的生产效益特征,结果表明,在当地生产条件下,饲料作物生产的效益为:玉米>苜蓿>高粱>大豆>天然牧草(羊草55%,草木樨25%,蒿类20%);家畜生产的效益为:奶牛>奶山羊>肉牛>肉羊>蛋鸡>猪>役畜。扩种玉米和苜蓿,减少天然牧草和大豆规模,压缩役畜,稳定猪鸡,发展奶畜、肉牛和肉羊生产,强化系统管理,可使肉、奶、蛋产量分别增加5.57,19和1.7倍,羊单位产值增加4.6倍,饲料作物产量达1.5t/hm ̄2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了瘤胃真菌、长柄木霉和李氏木霉三种来源纤维素酶在4种活性水平(0 IU/kg DM、1200 IU/kg DM、3700 IU/kg DM、6700 IU/kg DM)下对粗饲料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饲料添加来源于李氏木霉的纤维素酶时,48h、72h产气量及最大产气量显著低于来源于瘤胃真菌和长柄木霉组及对照组。粗饲料添加来源于瘤胃真菌,李氏木霉和长柄木霉来源的纤维酶时各时间点干物质平均消失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5%(P<0.001),20%(P<0.001)和6.8%(P<0.05)以上。干物质消失率随纤维素酶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三次曲线(P<0.01)增加,酶的添加量为1200 IU/kg DM时48h及72h干物质平均消失率达到最高。添加瘤胃真菌及李氏木霉来源纤维素酶时,粗饲料甲烷产量显著(P<0.001)低于对照组和长柄木霉组。各时间点粗饲料甲烷产量随酶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三次曲线降低(P<0.001)。结论认为:添加纤维素酶虽然对产气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可提高粗饲料干物质消失率及降低甲烷产量,纤维素酶的来源可影响粗饲料的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遗传多样性,育种目标与方法和牧草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牧草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来宾、藤县、田阳、都安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为试点,对近几年育成的11个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通过生产试验的有10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桂06-235、桂05-192、桂05-162,其中桂06-235鲜薯平均每公顷34.46t,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0.7%,且全部试点增产;干薯产量通过生产试验的有9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桂06-235、桂06-99、桂06-2,其中桂06-235干薯产量最高,平均每公顷8.74t,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51.46%。通过试验筛选出3个适宜广西各地推广种植的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即桂06-235、桂05-192、桂05-162。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17个饲用燕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观测其株高、干草产量、营养性状等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青引2号的生育天数仅86 d,而林纳、锋利和定燕2号的生育天数均为105 d。②至乳熟期,参试品种中定燕2号的平均株高最高,而白燕19号、魁北克、KONA和早熟1号4个品种在乳熟期的平均株高均在90 cm以下,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③至乳熟期,甜燕二号品种的干草产量迅速增加,平均产量较高,与早熟1号、白燕19号、林纳、定燕2号、青引2号和甜燕麦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且这6个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均在7 000 kg·hm-2以下。④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参试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均在90%以上(除林纳乳熟期外);各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不同时期差异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期各品种间存在较明显差异。⑤17个参试品种中,以定燕2号品种的主穗长最长,KONA品种的穗铃数最多,穗粒数以魁北克品种的数量最多,穗粒重以白燕19号品种最高,千粒重以甜燕麦品种最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甜燕二号、定燕2号、林纳、魁北克、甜燕麦5个品种的综合生产力最优,适宜在本地区优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论牧草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蛋奶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原来典型的猪粮结构已不可持续,因猪粮结构导致的粮经二元种植业结构也应进行调整。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为突破口,全面论述了牧草产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耦合到农业生产中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土壤质量和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效果,对家畜产品质量提高和健康以及牧草产品本身进出口效益均具有重要作用。在现有土地资源和未来人口及食物需求预测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业持续利用发展模式,提出耦合牧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也为畜牧业产业结构从耗粮型转向节粮型的调整提供思路,同时全面论述了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布局和种植模式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松辽草原牧草生产力模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年际间变化较大的气候条件(如降水、温度等),是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从1991年~2005年根据54个样点的牧草产量和当地气象因子的统计相关资料,建立牧草产量预报统计模式,为当地草原开发利用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