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试图解释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土壤学机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土壤密度,降低了土壤pH值和含水率,减少了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闽东滨海湿地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密切关系,蔗糖酶与全氮、全磷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全磷、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理化因子无相关性。本研究为治理互花米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秋茄=1∶3)、M2(互花米草∶秋茄=1∶1)、M3(互花米草∶秋茄=3∶1)4种入侵面积比例组,研究其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M1组互花米草叶片生物量与CK组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互花米草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逐渐加大(P<0.05),竞争效应凸显;根冠比和根叶比随着入侵比例增大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优势环境下,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占比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而加大;互花米草根、茎、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了互花米草通过调整根、茎、叶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验证了最优分配理论,体现了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入侵能力较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和镉胁迫下互花米草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aCl和CdCl2处理下,对互花米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膜透性等生理特性进行分析,以探讨互花米草对逆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分别用600 mmol/L NaCl、500 μmol/L CdCl2处理时,互花米草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小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变化趋势差别不大;但根系活力和膜透性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互花米草在2种逆境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差异说明其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的抗逆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_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_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交互胁迫下处理组均枯死,表明NaCl和CdCl_2交互胁迫并不能促进互花米草幼苗的耐盐机制,反而加速其灭亡,交互胁迫下互花米草幼苗生长所能忍受的胁迫浓度下降,互花米草幼苗最大耐NaCl浓度为500 mmol/L;在4组CdCl_2浓度胁迫下,NaCl增加了互花米草幼苗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3个指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aCl浓度(500~700 mmol/L)达到峰值,P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NaCl浓度为500~900 mmol/L处,S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胁迫浓度低的处理组中,也说明SOD先于另外两种酶出现在互花米草幼苗抗氧化过程中;SOD活性同时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只有渗透调节物质中的游离脯氨酸和抗氧化酶体系中的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互花米草在0~0.8 mmol/L CdCl_2和0~900 mmol/L NaCl交互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的可溶性蛋白与抗氧化酶体系中的SOD活性、POD活性均较为敏感且对胁迫浓度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西门岛潮滩湿地外来入侵C4植物互花米草具有最高的δ13C值(-1.34%),土著C3植物秋茄的δ13C值最低(-25.9±0.2)%,微型藻类的δ13C值介于C3植物和C4植物之间。外来种互花米草是西门岛潮滩湿地底栖动物最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土著C3植物秋茄对该地区底栖食物网的营养贡献极其有限。西门岛潮滩湿地本来是温州典型的红树林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后,迅速扩张,原本的红树林湿地很快被互花米草覆盖。大面积的入侵限制了底栖微藻、红树的生产,土著初级产出受到严重威胁,从而引起能量基础的改变。此外,互花米草的入侵也会改变当地底栖动物的食源构成。同时,西门岛潮滩湿地中一些重要的次级生产者(蛤、猛水蚤、线虫)很少能同化互花米草的有机碳,可能会导致一些关键物种的消失,造成滨海养殖业的经济创伤。  相似文献   

6.
王天弘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49-7152,7162
[目的]通过对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互花米草克隆苗为研究对象,模拟了不同浓度梯度下的镉、铅单一以及复合污染,对该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较高水平的铅镉胁迫对3种色素以及总色素含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互花米草PSII暗适应荧光淬灭效率与重金属胁迫的浓度呈负相关趋势。互花米草ΦPSII和ETR光诱导曲线随着镉、铅处理剂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结论]为互花米草生态入侵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口湿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干土效应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燕燕  林啸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00-104,111
[目的]研究闽江河口土壤氮矿化速率对干土的响应。[方法]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高潮滩秋茄[Kandelia candel(Linn.)Druce)]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4种不同植被覆被的沼泽湿地采样,以这4种不同土壤的鲜土样与风干土样为供试材料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p H、水含量和NH4+-N、NO-2-N、NO3--N含量,研究干土效应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鲜土无明显的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是其主要的氮矿化来源。鲜土矿化速率表现为互花米草[2.63±0.48μg/(g·h)]芦苇[2.39±0.05μg/(g·h)]咸草[2.20±0.47μg/(g·h)]秋茄[1.94±0.29μg/(g·h)]。而风干土复水试验结果表明,秋茄和咸草风干土的最佳复水时间均为4 d,而互花米草和芦苇则为47 d。[结论]该研究可为氮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互花米草的防治提供生理生态学依据。[方法]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成熟期互花米草光合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互花米草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7:00~9:00迅速升高,9:00左右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13:00持续下降,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叫)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强、温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2:00。[结论]互花米草的光合“午休”现象受非气孔因素和气孔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钛铁试剂对秋茄幼苗的抗寒性调控作用。[方法]以秋茄幼苗为试材,研究喷洒10 mmol/L钛铁试剂对低温胁迫及恢复后植株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钛铁试剂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秋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抑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钛铁试剂也能增加短期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秋茄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相对电导率以及MDA含量积累。[结论]钛铁试剂能有效改善植株抗氧化系统,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秋茄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绿色薄膜遮光模拟植被遮荫,研究了遮荫对外来种互花米草和土著种海三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遮荫对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海三棱草种子的萌发率;在遮荫条件下,两种植物幼苗的高度显著增加,单株幼苗的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显著降低,幼苗的1周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其中海三棱草幼苗1周相对生长率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互花米草。这表明,遮荫对海三棱草的幼苗更新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互花米草群落对海三棱草的遮荫可能是其在长江口竞争取代海三棱草的一个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1.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上海崇明东滩存在互花米草一光滩(S—M)和互花米草一海三棱蔗草一光滩(S—S—M)两种扩散前沿。通过设置固定样带和定位监测,对互花米草实生苗在不同前沿的扩散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实生苗5月开始在前沿扩散并定居,在S—M前沿定居的密度和距离显著高于S—S—M前沿;定居后的实生苗存活率较高,在S—M前沿实生苗存活率为80.6%-86.7%,S—S—M前沿则为80.0%~84.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实生苗能快速分蘖形成扩散斑块,其分蘖数分别为(30±4)~(40±5)彬年(S—M前沿)和(34±6)-(37±11)彬年(S—S—M前沿)。经过1个生长季,互花米草在S—M前沿向光滩扩散距离达(23.4±3.2)m,而在S—S—M前沿仅形成零星斑块,扩散效率显著低于S—M前沿。S—S—M前沿的本地种海三棱蔗草对互花米草实生苗扩散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秋茄胚轴容器苗筛选最佳肥料。[方法]分别对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秋茄胚轴容器苗施加酵素肥、复合肥和苹木灰3种不同的肥料,以不施肥料的滩涂泥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秋茄胚轴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草木灰对秋茄幼苗重量、全株长和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酵素肥前期对秋茄幼苗重量、全株长具有抑制作用,后期这种作用基本消失;复合肥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除草木灰外,施肥组幼苗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草木灰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定梯度NaCl(200、400、600、800 mmol/L)处理对互花米草生长及Na+、K+、Ca2+、Cl-等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mol/LNaCl处理互花米草的植株干重、鲜重、含水量和干鲜比最大;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互花米草Na+、K+、Ca2+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Cl-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在湛江雷州附城镇红树林苗圃进行试验,研究了PGPB菌剂对5种红树小苗的野外接菌效应。接菌后1 a,对供试小苗进行了生长指标及叶片氮、磷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固氮菌( NGWB-y1)和溶磷菌( P7)以(1∶1)混合并按1∶10兑水的比例对苗床进行接菌后明显促进了5种红树小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生物量的生长;与对照相比,5种红树叶片的氮、磷质量分数明显升高。综合看,PGPB对桐花( 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 Kandelia candel)的促生作用明显大于拉关木( Laguncularia racemosa)、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和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对桐花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加,对秋茄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叶片数、叶片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的增加。 PGPB接种5种红树小苗后,其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结合形态及生长性状等特征分析,分别从广东湛江、珠海及海南东寨港等样地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sexangul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和海桑S.caseolaris这6种红树植物根际中分离出固氮菌和解鳞菌共59株.秋茄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样地分离出的部分解磷菌和固氮菌对秋茄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1株解磷菌He4#单菌株接种的秋茄苗高、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58.4%、132.1%和133.2%,该菌株比国外引进的1株解磷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ciformis的促生效果更好,前者接种的秋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比后者高72.7%和90.2%.7株固氮菌的单接种对秋茄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菌株Ngqq-R14的促生效果最佳,苗高、地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38.36%、16.19%、75.46%、49.97%和59.31%.将7株固氮菌和7株解磷菌交互配对成7个菌株组合并接种到秋茄苗的根部,接种6个月后各菌株组合处理组的苗高、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21.1%~69.4%,70.7%~271.5%,27.1%~111.3%和66.9%~123.8%,表明固氮菌与解磷菌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促进秋茄生长的最佳接菌组合是Nlqq-Wy4+P12.  相似文献   

16.
以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为对象,研究了2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2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李玫  陈志力  廖宝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41-13443,13504
[目的]研究秋茄等5种华南沿海常见湿地植物对人工含盐污水的生理响应,以期初步筛选可应用于华南沿海湿地修复的植物种类。[方法]在玻璃网室中盆栽拉关木等5种湿地植物幼苗,分别用1倍(NW)、5倍(FW)和10倍(TW)浓度的人工含盐污水进行定期浇灌。通过对受试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比较研究不同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生理适应能力。[结果]①秋茄和拉关木对水体污染物的耐受能力最强,在10倍浓度(盐度20‰)的污水中能正常生长;②芦苇和短叶茳芏的耐盐抗污染能力最低,仅能在1倍浓度污水(盐度10‰)中正常生长;③桐花树表现居中,适宜在1倍和5倍浓度污水中生长(盐度为10‰~20‰);④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5种植物的抗性进行综合评定,其抗性大小依次为秋茄拉关木桐花树芦苇短叶茳芏。[结论]秋茄和拉关木可作为华南沿海湿地修复的备选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