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高区域内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水平,是提高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动物产品安全质量,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举措。早在20世纪初,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就已经制定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的相关标准,并应成员国要求,开始进行无规定动物疫病国家和区域的国际评估认可,按评估情况将成员国动物卫生状况划分为不同类别,供国际贸易参考应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证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已经成为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国际贸易的主要动物卫生措施,从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动物饲养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日益关注动物的营养问题,研究和分析影响动物营养吸收的各种因素对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这有利于防止动物体质的下降。动物养殖人员规范动物养殖方式,有利于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防止动物生长出现停滞。还有利于改善动物的营养状况和防止动物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进而提升动物的存活率,提升动物园的整体效益。1动物营养影响因素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具有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追踪和溯源的能力,在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控制及监管,以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建立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的目标、原则,标识技术研究,以及可追溯管理,提出了建立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追溯体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1动物疫病监测的基本概念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保证动物、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促进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依照国家和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动物和动物产  相似文献   

5.
加强进省动物的监督管理,是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防控外源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动物防疫监督的重点和难点。运输环节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甚至会引起动物疫病远距离、跳跃式传播,造成动物疫病蔓延。所以,加强对运输环节进省动物监督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对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十分必要。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是外源性重大动物疫病的第一道防线,对全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管,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动物产品卫生安全,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从事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同志应抽出时间多学动物防疫法、多研究动物防  相似文献   

7.
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障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动物检疫人员是实施动物检疫的实际操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动物检疫人员队伍的现状直接关系到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为了全面掌握温州动物检疫人员队伍现状,  相似文献   

8.
《湖南畜牧兽医》2010,(3):40-43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经营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符合本  相似文献   

9.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是政府领导及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近年来,博白县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一些养殖业主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不注意动物防疫工作,不重视动物养殖环境的维护,加上动物防疫体系还不完善,国外动物疫病的侵入和国内动物疫病的复杂化,严重制约了博白县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居民对无公害、安全动物产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突现了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深入调查中发现目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我县动物防疫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保护立法问题上,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学派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本文从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的关系入手,在客观分析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争论的基础上,提议应转变立法观念,形成保障动物福利、维护动物基本权利、强调人有动物保护义务的法治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相关法律变革。本文对于正确认识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之争,积极探索双方都能接受的契合点,推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莽 《兽医导刊》2020,(4):13-13
动物卫生安全不再是《动物防疫法》所调整的小范围了,它包括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分析,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扑灭,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残留检测与控制和动物定点屠宰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动物产品消费型城市,六成以上动物产品来自外埠。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首都动物及产品无疫安全也受到威胁。为解决好因动物及动物产品大量输入带来的动物疫病、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进京动物及产品无疫安全监管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其监督管理工作,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  相似文献   

14.
张国清 《动物保健》2010,(11):22-22
随着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在动物防疫监督执法过程中,查处收缴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好这些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关系着动物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故此,在严格执行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动物卫生工作,一般指为增进动物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动物需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动物个体的和社会的动物卫生措施。因此,企业(个人)是在从事动物饲养、屠宰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活动过程中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人,是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6.
《动物检疫》2010,(3):6-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相似文献   

17.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指由乡村聘用,承担着行政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在保证我国动物卫生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动物  相似文献   

18.
动物检疫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检疫工作直接关系到动物、动物产品的生产安全,关系到畜牧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已全面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应当从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管理等环节着手,相辅相成,构成动物防疫工作的完整链.  相似文献   

19.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源头和基础,是动物检疫工作中的点,也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动物产地检疫也就是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是防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防止动物疫病通过流通扩散、健全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很重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州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动物产地检疫已经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保障养殖业科学生产和人体健康安全,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按照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发布的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对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的动物依法实施的检疫。动物产地检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是动物检疫的第一关,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障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