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正常分娩或非正常分娩后12h内胎衣不能自然脱落.健康奶牛在正常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约为3~12%,异常分娩的奶牛,如双胎、难产、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20~50%,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其代谢性疾病、乳腺炎、子宫炎和以后发生流产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  相似文献   

4.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h内不能自行完全脱落者,即称胎衣不下,又称胞衣不下,胎盘滞留.正常分娩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3%~10%,异常分娩,如双胎、流产、难产,发病率可高达30%~45%;奶牛的胎衣不下常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久配不孕或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奶牛分娩后12h内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1].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占健康分娩奶牛的10%~20%.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继发引起子宫内膜炎,降低奶牛产后配种受胎率;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引发奶牛疾病而影响产奶量.  相似文献   

6.
<正>1概述胎衣不下(RFM)又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胎衣12h内未能全部自行脱落,奶牛胎衣不下为奶牛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国外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在9%-25%,在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有些甚至高达25%-40%,成为目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最为严重的胎产病之一。因胎衣不下常会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等产科疾  相似文献   

7.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犊后12h以上胎衣还未排出,又称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正常健康的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发生率在3%-12%之间,而异常分娩牛(难产、早产、流产、剖腹产)和感染布病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约为25%~40%,甚或更高。胎衣不下常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不但使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产后最常见的疾病是胎衣不下,在产后12小时如果胎衣未能自然并且完全排出,即可以认为是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经过2015—2017两年间在永靖县30多家奶牛养殖户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正常健康产犊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5%-20%,异常分娩的母牛如双胎、难产、早产、感染布病的奶牛患胎衣不下的就相对比较多,高达20-40%。产后胎衣不下不仅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胎衣不下的奶牛60%的会继发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9.
正1奶牛胎衣不下治疗的必要性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奶牛在产出犊牛后8~12 h内胎衣不能自行排出的现象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发病率占健康分娩牛的10%~3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50%,夏季多发,已成为奶牛的常见病之一。胎衣在子宫内滞留会逐渐腐化,可引起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和复旧迟缓,随之影响奶牛以后的繁殖性能,尤其慢性子宫内膜炎会造成奶牛的不孕,促使奶牛丧失繁殖能力,被迫淘  相似文献   

10.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12h内不能自行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疾病,其发病率通常在10%~25%。如治疗不当易诱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重度的胎衣不下可引起败血症或造成母牛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或称胎衣停滞。母牛产出胎儿后正常排出胎衣的时间为12 h之内。临床分为胎衣部分不下和胎衣全部不下两种。由于舍饲较多,缺乏运动,或饲养管理不当,或生殖道疾病等,发病率很高,约在8%~40%不等。因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即被淘汰,给奶牛繁殖及奶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重视和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奶牛胎衣不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息胞。母牛分娩后,经过12小时胎衣还未全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国外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在9%~25%[1、2],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有些甚至高达25%~40%[3、4、22]。成为目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最严重的胎产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胎衣不下指奶牛分娩后12 h胎衣仍未完全自然排出,其以3胎次以上牛和高产牛多发,发病率约为20%,夏季发病率甚至高达60%。胎衣不下是导致继发子宫内膜炎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其可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力。1病因奶牛胎衣不下是胎膜绒毛与母体子宫阜分离受阻或子宫张力不足、无力造成的,其与流产、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h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在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在12%~30%,也有高于40%以上的报道。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推迟和子宫脱,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使许多优秀的高产奶牛被淘汰,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胎衣不下是指母畜产出胎儿后,超过正常胎衣排出时间仍未排出,奶牛在胎儿产出后胎膜滞留超过12h,就可认为是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之一,发病率约在20%~40%,夏季甚至可达50%以上。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产奶,由于胎衣的腐败分解产生毒素,易引起其它病变,乃至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奶牛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分娩后通常4~8 h即可排出胎衣,若超过12 h胎衣仍未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1],是奶牛产后的常发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舍饲牛群较多发,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造成配种时间延长、配种次数增加,延长产犊周期,牛群繁殖率下降,严重时可因子宫感染等繁殖障碍性疾病使大批价格昂贵的奶牛不得不提前淘汰,给奶牛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通常为10%~25%,个别牛场高达  相似文献   

17.
胎衣不下(RFM)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 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奶牛分娩后12h内不能将胎衣自然排出的,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引起子宫内膜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正常受孕和产奶,甚至会继发其他疾病,危及生命,给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伤。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约占分娩牛的8.2%,有些奶牛场甚至高达25%~40%。对此,笔者在2007~2011年间,对安阳地区及周边县区奶牛场的奶牛胎衣不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共有856头奶牛分娩,有胎衣不下的有188头,发病率22%。针对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情况,笔者采取了综合防治指施,使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双 《养殖技术顾问》2010,(12):113-113
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以年老而高产牛多发,发病率约为20%,夏季甚至高达60%。胎衣不下是继发子宫内膜炎和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20.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母牛产出胎犊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此病多发生于6胎以上、年产奶量7000kg以上的奶牛。夏季比冬春季发病率高,通常发病率为12%~18%。胎衣不下导致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