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EIA),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马、驴、骡)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无烧期间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该病可人畜互传,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据报道,2003年农业部对青海省马传染性贫血防治工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对马属动物危害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澜沧县畜牧兽医部门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用了近40年时间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病。该病的消灭,对保证马属动物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称马传贫(EIA),由反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马、骡、驴常染有此类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本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在自然条件下,以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贫病毒(缩写EIAV)引起的马、骡、驴的一  相似文献   

5.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其引起马属动物呈现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水肿和心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马传染性贫血(EIA),简称为马传贫。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等慢病毒属成员在病毒基因组结构、复制分子机制、免疫机理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EIAV被认为是研究慢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作为世界上首例成  相似文献   

6.
1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病毒的持续感染和临床反复发作,主要呈现以发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7.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给马属动物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大理州马传贫防控工作始于1977年,1987年首次确诊,1997年8月通过云南省畜牧局组织的考核验收,达农业部颁发的"稳定控制区"标准。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牧[2014]22号)文件的精神,为确保大理州在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消灭马传贫  相似文献   

8.
1概述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雌科巾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EIA)简称马传贫,又称沼泽热,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特征是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病理反应以及临床反复发作,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该病1843年在法国发现,随后流行至世界各地。1931年日本侵华时把此病带进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后来由前苏联进口马匹时又将该病传入我国,造成该病疫情严重。1965年,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到马传贫病毒,随后成功研制了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两种特异诊断方法。197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成功研制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的推广应用,结合采取“养、检、隔、封、消、处”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我国的疫情得到控制。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特征.在发作期(有热期)症状明显;在间歇期(无热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马传贫病毒是RNA性病毒,但在增殖的初期(12h以内),尚有一段时间依赖于DNA.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20℃时,可保持病毒力6个月到2年,日光照射经1~4h死亡.2%-4%氢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溶液,均可在5min内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在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对马传贫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魏巍 《中国畜牧业》2019,(11):31-32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马传贫(EIA),是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现几乎遍及全世界,对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马鼻疽则是由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的鼻疽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传染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马传贫和马鼻疽简称"马两病"。上海市各级政府及畜牧兽医部门高度重视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的防控工作,在农业部和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悉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  相似文献   

14.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疫病。本文介绍了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该病的基本情况、防控措施、考核验收情况及成效。  相似文献   

16.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马传贫曾于1959年和20世纪60年代初分别在我区贵港市(原贵县)和武宣县发生过军马的马传贫疫情,由于当时及时采取隔离扑灭病马(骡)和疑似病马、严格消毒等措施,本病在当地未引起扩散流行。“七五”期间进行的全国动物疫病普查中,我区曾查出2匹马血清为马传贫阳性(未见临床症状)。此后,我区再未见有该病的发生,也从未用过马传贫疫苗。  相似文献   

17.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科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稽留热或间歇热,发热期间表现明显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变化,无热期上述变化减轻或消失.我县于1979年通过琼扩试验首次确诊该病的存在.依照农林(牧)字(1974)38号文件的要求,历时12年,通过采取“普查、检疫(验)、扑杀阳性马、消毒、灭源”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使一度危害我县马匹健康发展的马传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18.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由该病毒引起的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或EIA)是马属动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染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以马的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该病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我市多次发生和流行,严重地影响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几十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及省局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严格检疫、监测、预防注射、扑杀病畜和阳性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到80年代中期,马传贫疫情得到控制,并于1995年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传染病。马传染性贫血主要症状是发热、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本病只感染马属动物,无品种,性别,年龄的差异;多呈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以7~9月份发生较多,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染。1临床症状2018年7月10日,大连市普兰店区乐甲镇沙河村农户安某打电话说,他家养了10多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