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而且需要坚持科教兴农的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青年农民是农村最活跃、最富有生气的力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积极推动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受限于广大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非产业化经营等因素。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与农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政府主导投资的设施及制度安排。它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实体性基础设施”,比如农村道路、农村水电气暖工程、农业水利设施等;再一个是指“制度性基础设施”,比如农村扶贫政策、农村教育制度、农业科技、农产品中介组织等。通过对近几年海南荔枝销售情况的观察,我们认为,造成荔农收入难以提高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侯怡梦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64-266+272
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阐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大意义的前提下,分析农业产业化,农村人才流失,农村治理能力以及农业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长期以来一产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在转型期又怎样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一条既依靠“三农”、又跳出“三农”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全省各级领导关注和思索的大课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最近,通过对泰和县的调查,该县在推进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时,针对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和中小企业(含乡镇企业、县属工商企业和集体企业等),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放到一起规划、一起…  相似文献   

6.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改革、农业科技进步等重点工作,强化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七大体系”和农业系统自身建设等各项措施,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转移农村劳动力到1亿人以上,全年农民收入增长5%左右。  相似文献   

7.
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39-6642
农村基础设施对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将现代文明引入农村、改善农民生存状况具有重大作用。淮安农业是农业大市,但是农业基础设施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交通设施落后、农村市场建设水平低下、以及卫生处理设施落后等。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农业资源;创新改革体制,推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才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农经管理工作的忧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一项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农经部门应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两大主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脱离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致使农村劳动力投向结构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是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摸清农村劳动力投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对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投向结构及劳动效益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对"三农"问题的新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备斗目标,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键。中共十六大对解决好“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对农村发展目标和任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协调城乡关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起点低,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任务极为艰巨。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工作。但是,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此心中茫然,束手无策,缺乏信心。如何帮助干部群众树立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稳步健康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作者认为应从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紧迫性等四个方面解决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工作。但是,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此心中茫然,束手无策,缺乏信心。如何帮助干部群众树立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稳步健康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认为应从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紧迫性等四个方面解决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将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农村农产品管理体系,介导建立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根据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国外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入世”、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成本核算等角度,全面分析论述了我国的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财务审计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涉及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是促进农村财……  相似文献   

15.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能源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实施循环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当作重要内容,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也是固碳增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农村领域仍存在减排固碳底数不清、监测方法和核算标准体系不健全、认证缺乏指导依据等问题,因此,亟需构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本文对国内外农业农村领域碳排放、碳减排、固碳等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分析现阶段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建立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的思路及整体框架,加快关键领域标准制定与实施,重点围绕稻田甲烷、农田氧化亚氮、反刍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污管理、秸秆露天焚烧及农村生活用能等“排放源”,农田和渔业“碳汇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减排源”等主要领域,研编一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提出标准体系建设有关建议,为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建立健全统一的碳排放数据监测计量、核算、报告、核查等技术规范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2007年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手段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现代制度管理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确保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目标的实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好相关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外向型农业转变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实施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应将其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总纲,带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全面进步。为此,在...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加入WTO、西部开发和农村城市化发展机遇和挑战,而农业、农村教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客观分析农业、农村教育中的焦点问题和相互关系,研究发展对策与思路,对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诸多弊端、开创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需构建包括农业生产决策信息系统(农业生物信息系统、农业环境信息系统、农业技术信息系统、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信息系统在内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开拓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一个快速有效的农村信怎资源传播网络,即通过计算机农业信息站点网络、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语音服务系统、人工信息站点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