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索大花皇冠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类地位等,并对其采用了水族箱栽培、水草池栽培、水景岸边栽培等多种栽培方法,对其在园林水景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辽宁东部地区香菇覆土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东部地区香菇生产已有30年的历史,先后研发推广半熟料菌块栽培、半熟料陆地栽培、半熟料冷棚地床栽培和全熟料菌袋栽培等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然而面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某些不足。2007年以来先后学习了湖北省和河北省的香菇生产模式,分析总结了现有栽培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历经2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合辽宁东部地区的香菇生产栽培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出能减少糯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栽培方式,研究了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糯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操作简便,一个生长季节只需投入1次,能有效预防或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是切实有效的无公害、绿色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西瓜爬架式栽培模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应用的可行性,特对西瓜爬架式栽培模式进行了应用实践,并与常规地爬式栽培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地爬式栽培模式相比,“黑津”西瓜采用爬架式栽培模式,增收明显,且爬架式栽培模式适宜浦东新区西瓜合作社、生产基地用于发展休闲观光采摘。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在长沙、三亚两地进行了5个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的示范性栽培,对两地栽培的生态条件、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和米质性状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针对两地各有的优质高产栽培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进行超高产栽培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栽培地选择、栽培准备、苗木选择、栽培时期、配置授粉树、栽培方法、栽培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详细阐述,通过系统总结“江”石榴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石榴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大棚栽培的面积得到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1.8万亩。采用大棚栽培,可以大大增强抵抗灾害性天气的能力,避免了大风、暴雨、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侵袭,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促进了蔬菜作物的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通过反季节栽培,实现了产品周年供应,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仔姜在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推广、农民增收脱贫提供技术支撑,对仔姜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种植成本、田间发病率、产量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畦网格栽培集起垄与播种于一体,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成本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低1020元/667m2和300元/667m2;短畦网格栽培通过降低病害发病率和严重度,增加了产量,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增加收益2680元/667m2和1793元/667m2。短畦网格栽培具有轻简栽培特点,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和增产达到增效目的,是西南地区仔姜栽培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需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日光温室番茄栽培需水规律,获得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不同季节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以及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不同季节的需水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日光温室番茹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目光温室番茄栽培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打下基础,也为日光温室水分智能化管理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对日光温室番茹栽培需水规律进行了实验论证,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早春番茄的需水量、需班规律、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同对对番茄不同时期水分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试验得出了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目光温室番茹栽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欧洲谷类作物栽培制度近些年来,欧洲各国对作物的栽培制度都有不少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自然条件的特点,创造了多种栽培制度,现择其二种主要栽培制度。拉鲁栽培制1967年由比利时让布鲁大学,彼·拉鲁教授研制出了谷类作物栽培方法。从1...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P2 O5、K2 O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 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 ,增施磷肥更利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临麦 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施肥措施是 :施纯N 14 0 .79~ 3 45 .5 6kg/hm2 ,P2 O5177.3 1~ 2 2 5 .0 0kg/hm2 ,K2 O 60 .78~ 14 5 .92kg/hm2 。  相似文献   

12.
灰绿青霉固态发酵秸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灰绿青霉固态发酵秸秆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发酵前后小麦秸秆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氮源为(NH4)3PO4,pH4.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为3∶2;最佳产酶条件:培养时间为72 h、温度为40℃、初始pH5.0、含氮量为0.6%、接种量为20%、半密闭培养.经最佳条件发酵处理,发酵前后小麦秸秆的纤维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NDF、AD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4.29%3、.89%4、.66%和5.82%,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N、P2O5、K2O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3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4号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优质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施肥措施是:每hm2施纯N243.1~295.1kg,P2O5124.9~164.9kg,K2O62.8~94.1kg。  相似文献   

14.
初洋  倪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4-1925
[目的]提高栽培灵芝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灵芝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红芝为材料,筛选灵芝的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料培养基,并对以棉籽壳为栽培主料的麦麸添加量进行筛选试验,确定灵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结果]红芝在棉籽壳母种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与其他培养基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在玉米粒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红芝在棉籽壳加木屑培养基中产量最高,品质好。棉籽壳培养基中麦麸添加量为20%时红芝产量最高,但与麦麸添加量15%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灵芝生长的最佳母种培养基是棉籽壳,最佳原种培养基是玉米粒,最佳栽培料培养基是棉籽壳加木屑,最佳麦麸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5.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①超高产小麦优势蘖组的概念、指标及合理利用模式。②超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动态指标及高效施肥策略。③超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质量指标。④超高产小麦栽培应具备的土壤基础养分指标与优化施肥技术指标。⑤以优势蘖利用为核心的“三优二促一控一稳”超高产栽培技术。三优:一是优良(优质)超高产品种选用。二是优势蘖组的合理利用。三是优化群体动态结构和群体质量。二促:一促冬前壮苗,打好高产基础。二促穗多穗大粒重,高产优质。一控:合理控水控肥、控苗壮长。一稳:后期健株稳管,促粒防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归正交设计,研究麦草栽培平菇的配方组合与平菇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麦草为主料,各组分的合适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定组合关系,可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提出了麦草栽培平菇的最优配方方案为:麸皮:玉米面:尿素:麦草:硫酸镁:过磷酸钙=15:5~7.27:0~0.3:75~85:0.0183:1.这在生产实践中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Spring wheat is the second option of cereal crop to feed the growing population in Bangladesh. This crop can yield more than 5.0 ton ha-1 with optimum management on 6.1 million ha of land - 2.6 million ha with irrigation and 3.5 million ha without irrigation. However, the present average wheat yield is near 1.5 ton ha-1, and only 10% of the potential area are under wheat cultivation for various reasons.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洛麦22”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洛麦22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期(x1)和播种量(x2)二因素高产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播种量的合理配置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并得出洛麦22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即最佳播种期为10月6~7日,最佳播种量为114.8 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该五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2号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优质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是:每公顷基本苗181.8万 ̄229.2万,基施纯氮量121.95 ̄141.3kg,P2O5195kg,K2O33.75 ̄60.75kg,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纯氮71.7 ̄83.7kg。  相似文献   

20.
沈向磊  沈荟祥  葛昌斌  郭春强  曹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74-15675,15683
[目的]研究不同供肥措施对强筋小麦灌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到较理想的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措施。[方法]以郑麦366为供试品种,设置5种供肥措施。[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强筋小麦的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有促进作用,在5种处理中优化施肥方式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