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死亡及濒死期雏鸭的肝、脾、肺和腹水等病料中分离到8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观察和生化试验等,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用分离株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雏鸭,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雏鸭相同的病例。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林町霉素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等11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正>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是由于雏鸭误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或寄生曲霉污染了的饲料而引起。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上以肝功能障碍、全身出血、消化机能紊乱、腹水、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种畜禽均可发生本病,尤其以雏鸭最为敏感,表现为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类似的神经症状,并出现大量死亡,容易被误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1发病情况广西桂平市某养殖场2014年4月初购进近  相似文献   

3.
江苏某养殖场种鸭突然发生散发性死亡,为了探究其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病原分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雏鸭人工感染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呈现圆形灰白色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出β溶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氨苄、氨苄西林等10种抗生素敏感;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菌可造成雏鸭的死亡;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对小鼠的LD50为5.0×10^6.5cfu。总之,本实验从病鸭中分离到1株A.veronii,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A.veronii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自然病例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新州和襄樊养鸭场的发病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血清GLU、ALT、AST、TP检测,鸭胚、雏鸭接种试验和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严重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肝细胞索之间有胆小管显著增生。发病雏鸭血清生化指标GLU为5.89±1.71mmol/L,TP含量为8.74±1.88g/L,ALT和AST活性分别为168.19±86.85U/L和101.08±57.58U/L;鸭胚及雏鸭接种试验均未出现死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为6.7μg/kg至8.3μg/kg。检查结果表明:3地鸭场雏鸭均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5.
我市某养鸭户饲养有雏鸭和成年蛋鸭,2003年8月下旬,35日龄的雏鸭开始出现零星死亡,期间成年鸭也出现食欲减退,产蛋量下降,至一周后达死亡高峰,共死亡雏鸭100余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为鸭黄曲霉毒素中毒。1发病情况该饲养户饲养的蛋鸭于2003年8月25日出现死亡,每日死亡1~2只,未及时诊治,过一周后,日死亡量加大才开始求治。初步疑为黄曲霉毒素中毒,但畜主否认饲料有霉变,用抗生素治疗,数日后未见效果,死亡率持续上升,同时成年鸭出现产蛋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2临床检查病鸭精神不振,步态不稳、跛行。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最近吉林地区某鸭场大量鸭病死的原因,对该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成功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序列测序分析、玻片凝集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鸭疫里默菌同源性达到99%;该菌能够使雏鸭死亡且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该鸭场鸭群死亡原因是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后常发生大批死亡,成年鸭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该菌广泛存在于畜禽、人体内及外界环境中,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笔者曾遇到一起雏鸭以下痢,眼和鼻腔流出清水样分泌物,体质衰弱,步态不稳,最后发生角弓反张,抽搐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文华  苏敬良 《中国家禽》2004,8(Z1):233-235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雏鸭,也可感染雏鹅和雏火鸡等其它禽类。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默氏菌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现一种能引起鸭鹅呼吸道感染的新细菌,该菌的临床症状与RA相似。1994-1995年期间,在德国北部从30%以上的败血症死亡的商品鸭中分离到一种类RA菌,这些菌株大多是从患病鸭鹅的呼吸道和脑组织等处分离得到。这些病例的症状和病变与RA引起的渗出性败血症感染很相似。其实早在1978年就曾在德国的番鸭中分离到该类细菌,此后又相继在德国的北京鸭、番鸭、鹅分离到。我国目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