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黑碳吸附汞砷铅镉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由玉米秸秆燃烧物提取黑碳,测定了黑碳阳离子交换量,研究了黑碳对汞(Hg^2+、砷(As^3+)、铅(Pb^2+)和镉(Cd^2+)离子的等温吸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黑碳阳离子交换量为0.15cmol·kg^-1,远低于矿物和腐植酸。黑碳对Hg^2+、As^3+、Pb^2+和Cd^2+的等温吸附是非线性表面吸附,可用Langmiur方程拟合;黑碳对Pb^2+最大吸附量远大于对Hg^2+、As^2+和Cd^2+的;黑碳对Hg^2+、As^3+、Pb^2+和Cd^2+吸附约5h达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包括吸附快反应阶段和慢反应阶段,可用动力学一级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黑碳对Hg^2+、As^3+、Pb^2+和Cd^2+吸附速率、吸附亲和力和最大吸附量有:Pb^2+〉As^3+〉Hg^2+〉Cd^2+;黑碳吸附的Hg^2+、As^3+、pb^2+和Cd^2+易解吸,30min内洗脱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砷在自然界中的丰度排在第20位.广泛存在于熔积岩和沉积岩中,主要与硫形成矿物质。伴随着采矿、冶炼、玻璃制造、农药和木材防腐剂的生产,相当数量的砷进入环境。主要的砷化合物包括AsH3、亚砷酸(As^Ⅲ)、砷酸(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不同形态的砷,理化性质不同,毒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辩证地看待砷制剂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开锋 《饲料博览》1999,11(4):15-17
1砷应用的历史回顾1.1砷的存在形式砷的化学性质非常复杂,很少以元素状态存在,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Nielson,1975).自然界中主要含砷矿物有砷黄铁矿(FeAsS)、雄黄矿(AsS4)和雌黄矿(As2S3)等。常见的无机砷化合物有As2O3(俗称砒霜,中医称信石)、砷酸铅、砷酸钙、砷酸钠、亚砷酸钙、亚砷酸钠等。常见的有机砷化合物(简称“胂”)主要有对氨基苯砷酸3一硝基一4一羟基苯砷酸、盐酸二氨基二羟偶砷苯(酒尔佛、606)等。1.2砷的应用概况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砷化物入药的记载。它具…  相似文献   

4.
海藻中无机砷两种检测方法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家颁布的海藻制品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无机砷检测标准方法对海藻中的无机砷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无机砷的超标问题突出。为了探讨海藻中无机砷超标的真实原因,对GB/T5009.11—2003中规定的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和银盐法测定海藻中无机砷含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两种检测方法所采用的消化处理过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同一种紫菜经过60℃水浴中消化18h处理后测定的无机砷含量明显高于在70℃水浴中消化1h处理后的无机砷含量,对于干紫菜,前者为后者的1.58~5.17倍;而对于湿紫菜,前者为后者的4.55~5.17倍。同时,试验中用小分子有机砷进行加标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胂酸、甲基胂酸二钠等小分子有机砷对两种测定方法的影响很大,会把小分子有机砷作为无机砷检测出来,且检出回收率很高。因此,作者认为,由于海藻食品中小分子有机砷含量较高,GB/T5009.11—2003规定的两种检测方法均不适用于海藻类中无机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有机复合肥稻田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省内不同的土壤肥力条件下,用4种肥料,3种不同用量,共12个处理,作稻田肥效试验。施用结果表明:试验肥料的肥效为尿素〉有机复合肥〉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复合肥与尿差异大,而有机复合肥与无机复合肥之间差异小。  相似文献   

6.
有机复混肥对土壤及甜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肥和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甜椒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条件下,有机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无机肥相比明显促进了甜椒的生长发育(P<0.05),增产幅度为43.3%-109.8%,维生素含量提高39.1%-59.5%,NO3^-含量降低17.9%-35.7%,同时优化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紫菜中无机砷含量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标GB19643-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中测定无机砷的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对来自我国福建、江苏以及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紫菜样品中的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使用HG-AFS法测定的紫菜样品无机砷含量均明显超过该标准中规定的无机砷限量值;在不同的酸度3%、8%、20%,添加还原剂或不添加还原剂的条件下对二甲基砷(DMA)产生氢化物的效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HG-AFS法的测定条件下,DMA产生氢化物的效率可达到34.4%。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使用HG-AFS法测定的紫菜样品无机砷含量超标的原因是按照HG-AFS法的前处理方法处理紫菜样品后,提取液中含有的砷糖降解物二甲基砷(DMA)经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时会产生与无机砷相同的信号,此信号会严重干扰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标GB19643-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中测定无机砷的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对来自我国福建、江苏以及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紫菜样品中的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使用HG-AFS法测定的紫菜样品无机砷含量均明显超过该标准中规定的无机砷限量值;在不同的酸度3%、8%、20%,添加还原剂或不添加还原剂的条件下对二甲基砷(DMA)产生氢化物的效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HG-AFS法的测定条件下,DMA产生氢化物的效率可达到34.4%。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使用HG-AFS法测定的紫菜样品无机砷含量超标的原因是按照HG-AFS法的前处理方法处理紫菜样品后,提取液中含有的砷糖降解物二甲基砷(DMA)经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时会产生与无机砷相同的信号,此信号会严重干扰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3种施肥制度(化肥、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对潮土培肥效果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为华北平原潮土农田进行合理培肥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始于198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的对照(CK),等氮量投入化肥(F)、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配合施肥(MF)共 4个处理,采集0—200cm剖面土壤样品(按每20cm一层分开),测定并分析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及硝态氮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连续施肥31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除硝态氮和有效磷外,3种施肥制度主要影响0—40 cm 土体养分含量;等氮量(N 180—225 kg·hm-2)投入下,化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合(50%化肥+50%有机肥)施肥,土壤剖面(0—40cm)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2、25.6和18.2 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增加80.3%、28.2%;土壤剖面(0—40cm)全氮含量分别为0.93、1.67和1.21 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增加79.6%、30.1%;土壤剖面(0—40 cm)碱解氮含量分别为80.2、120.7和83.3 m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增加50.5%、3.9%;土壤剖面(0—200 cm)硝态氮含量分别为21.1、6.2和11.9 mg·kg-1,化肥处理分别是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的3.4倍和1.8倍;土壤剖面(0—60 cm)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8.6、134.3和60.5 m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是化肥的7.2倍和3.3倍;土壤剖面(0—40 cm)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0、163和89 mg·kg-1,施有机肥是施化肥的1.8倍;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处理,0—200 cm土层pH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施用化肥氮素淋溶风险高:长期施用化肥0—2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平均值为21.1 mg·kg-1,硝态氮淋溶风险增加;长期施用有机肥磷素淋溶风险高:长期施用牛粪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磷素虽集中在60 cm以上土层,其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高达为115和70 mg·kg-1,土壤磷素累积渗漏导致潜在风险应予以重视;有机/无机配合施肥能够保证作物高产优质,并且能有效降低氮、磷素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5%有机肥+75%化肥(OF1)、50%有机肥+50%化肥(OF2)和75%有机肥+25%化肥(O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阶段耗水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分配、水氮利用效率、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特征受不同水肥处理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棉田土壤含水量、总耗水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够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棉花苗期和蕾期耗水,增加花铃期耗水量,提高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其向生殖器官中分配。充分灌溉条件下,25%有机肥配施处理(OF1)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较单施化肥(CF)提高10.5%;50%有机肥配施处理(OF2)与单施化肥(CF)无显著差异,但75...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化肥(NPK)、基于灰渣和猪粪制造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高、中、低水平(CF1、CF2和CF3)5种施肥处理下0~60 cm土壤易变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玉米生长期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F1、CF2和CF3处理能显著提高0~6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易变性有机碳的含量及易变性有机碳的活性(P<0.05),其中以CF2处理提高最显著;施肥对土壤易变性有机碳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弱。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碳(WSOC)这3种易变性有机碳中ROC和DOC可以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对有机无机复混肥敏感的指标,可用于预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灰渣和猪粪制造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有机碳库含量的影响,还需进行长期的定位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地区砷污染水稻土为对象,采用厌氧培养试验研究了秸秆和猪粪两种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后土壤溶液中甲基砷及有机碳荧光组分含量变化,初步探索了两者可能存在的关联。结果表明:秸秆与猪粪处理及其不同添加量水平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甲基砷浓度,厌氧培养5 d后,秸秆处理3种添加量(分别以0.5%、1.0%和1.5%的总有机碳添加量计)水平下的甲基砷浓度分别增加了40.3%、24.2%和24.0%,猪粪处理3种添加量(分别以0.5%、1.0%和1.5%的总有机碳添加量计)水平下的甲基砷增加量低于秸秆处理,增幅分别为15.5%、6.9%和3.8%;厌氧培养前后土壤溶液中总有机碳消耗量与甲基砷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秸秆与猪粪处理后土壤溶液中有机碳荧光组分和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秸秆源有机碳的腐殖化程度低,生物可利用性相对更高,且含有更多的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SMP)、芳香蛋白类Ⅰ(APⅠ)和芳香蛋白类Ⅱ(APⅡ);厌氧培养5 d后,荧光指数、芳香蛋白类、富里酸类物质(FA)和腐植酸类物质(HA)与甲基砷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腐殖化指数与甲基砷浓度负相关,但相...  相似文献   

13.
砷元素对水花生生长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6个不同砷浓度的营养液对水花生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低浓度砷(〈50μmol/L)能够促进水花生的生长;高浓度砷(〉100μmol/L)使水花生的生长受到抑制,砷浓度越高水花生生长受抑制越强。水花生还具有较强的吸收砷元素的能力,在砷浓度为25~400μmol/L时植株砷吸收量随浓度增大而增加,其中茎为水花生主要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小麦产量、千粒重、籽粒中粗蛋白含量及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与习惯施肥相比,在等价肥料投入情况下,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15—0—7和16—0—2配合40%的氮磷钾复合肥以及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15-6—4单施都能明显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促进了小麦对磷、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本次试验通过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分别添加金霉素、阿散酸和植酸酶添加剂进行饲养试验.对不同组试验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评价三种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尤其对生产出的无公害猪产品(肌肉、肝脏和肾脏)、饲料及猪粪样进行了砷残留检测.以探讨砷对养猪生产和环境安全的负面效应。结果表明:(1)在猪的整个生长育肥阶段,不同添加剂对猪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在经过休药期后屠宰的商品猪.其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砷残留量符合我国食品中砷限量标准(GB4810--1994)和无公害畜禽肉产品(GB18406-3—2001)的要求.而在未经过休药期的商品猪.其肝脏和肾脏中砷残留量几乎全部超标。  相似文献   

16.
酸性土壤有效砷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采用0.5mol·L-1NaHCO3(pH8.5),0.5mol·L-1NaH2PO4和0.1mol·L-1HCl等3种浸提剂,对福建省酸性水稻土和酸性菜地土壤有效砷的提取效果以及相关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浸提剂所提取的土壤有效砷与作物可食用部分砷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0.5mol·L-1NaH2PO4提取的有效砷与糙米和蔬菜地上部砷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是0.628和0.824,是三者中最佳的浸提剂。对NaH2PO4的提取条件的研究表明,在15∶1的液土比条件下以250r·min-1的速度振荡120min是最佳的酸性土壤有效砷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有机硼(硼酸二甘油酯)是否具有硼肥的功效,采用水培的方法,以“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硼酸和硼酸二甘油酯2种不同形态硼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和硼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显示,缺硼处理导致油菜叶片增厚、卷曲、生物量降低,而施用有机硼或无机硼均能促进油菜的生长;0.25μmol/L低硼处理下,无机硼比有机硼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25μmol/L适硼处理下,有机硼和无机硼对油菜总生物量具有相似的效果;无论处于低硼还是适硼环境,施用有机硼后油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施用无机硼;25μmol/L适硼处理下,施用有机硼后光合速率较施用无机硼显著提高28.9%,叶片累积的淀粉粒增多,油菜单株硼吸收量显著增加11.7%,且主要增加的部位是油菜地上部。以上结果表明,适硼环境下,有机硼与无机硼在油菜上具有类似的生理功能,有机硼较无机硼更有利于油菜对硼的吸收累积和向上运输,促进光合色素的生成,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碳和氮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田碳和氮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硝态氮累积的关系,阐明影响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因素。【方法】以25年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室内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不施肥、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条件下黄泥田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及与硝态氮累积的相关关系。【结果】(1)双季稻区,在提高土壤SOC、TN、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方面,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优于单施无机肥,并以配施高量(70%)或低量有机肥(30%)效果最佳。(2)在等养分量条件下,与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高量或低量有机肥处理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有显著增加,有机无机肥等比例配施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有大幅减少,与不施肥处理基本相当。【结论】提高土壤质量以配施高量有机肥效果最好,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以等比例配施有机无机肥效果最佳。因此,从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区域有机无机肥配施应注意配施比例。影响硝态氮累积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微生物量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水生生物-大型蚤为试验生物,根据OECD所推荐的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O,0-二甲基-1-(3-氟甲基苯氧乙酰氧基)乙基膦酸酯及其时映体对大型蚤的24h—LC50和48h—LC50。结果表明:Rac—Peng5、Peng5-pkl和Peng5-pk2对大型蚤的48h—LC50分别为1.29mg/L、0.61mg/L、0.69mg/L。三种形式的24h—LC50和48h—LC50毒性大小顺序为:Peng5-pkl〉Peng5-pk2〉Rac—Peng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