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开展不同秸秆种类应用效果试验,探讨秸秆种类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设施黄瓜上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玉米秸秆比应用水稻秸秆产量增加5.26%,产值增加5.55%;在设施番茄上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玉米秸秆比应用水稻秸秆产量增加1.69%,产值增加5.28%.[结论]温室黄瓜和番茄生产应用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玉米秸秆都比水稻秸秆有一定增产,若在玉米种植面积小的水稻主产区也可选用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论证,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水果黄瓜根系及茎的影响。[方法]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水果黄瓜玛利娅为试材,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于黄瓜越冬一大茬生产上。[结果]结果表明,植株越冬一大茬的生长量达到631.10 cm,根、茎鲜重分别为48.13、486.67 g;茎粗为10.86 mm,均高于对照;同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改良土质方面也有很明显的效果。[结论]研究结果为水果黄瓜生产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无公害增产技术提高西甜瓜产量。【方法】采用2种不同茵剂“沃丰宝”菌种和“卢博士”液肥处理秸秆反应堆,对西甜瓜进行生产效果试验。【结果】通过对秸秆反应堆进行处理,可提高西甜瓜产量约10%,增加瓜农收入15%,减少农药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结论】利用菌到处理秸秆反应堆对本溪地区冷棚生产西甜瓜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可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提高瓜果产量、改善品质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这一技术是集生态、环保、经济等效益于一体的良性循环技术,推广该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恶化污染、提高地温、提高产量及减少病虫害等。该技术成本低、投入产出比大,可实现农业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优先的原则下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5种主要模式,即玉米秸秆打捆直燃技术、玉米秸秆膨化生物饲料技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深耕翻压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技术,明确各技术模式特点,并结合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油料作物秸秆快速热解及其生物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秸秆、脱灰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及芝麻秸秆等为原料,在小型流化床上进行了快速热解试验研究。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灰分含量等原料品质方面,对热解产物分布以及生物油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不同,其热解产物分布有所不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高的秸秆,生物油产率较高。灰分对热解产物分布影响较大,脱除灰分有利于提高生物油的产率;脱除灰分对秸秆生物油品质有一定影响,其生物油的pH值、密度、运动粘度高于其它秸秆生物油。油菜秸秆、花生秸秆、芝麻秸秆生物油主要品质指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不同方法联合处理等。重点阐述生物处理法的机理及相关降解菌剂。期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秸秆热解液化制备生物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秸秆快速热解液化技术及其动力学研究现状、生物油的性质与精制,提出了秸秆快速热解液化技 术存在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目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产量也相应提高,尤其是小麦与水稻轮作地区,小麦秸秆和稻秸秆年产量高达18 t/hm2左右。泗阳县从2006年开始推广秸秆全量还田,连续实施12年,累计秸秆还田量达216 t/hm2。本研究通过增施石灰、石膏、生物菌剂等措施,探讨这些措施对农田土壤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还田秸秆的熟化,同时开展了水稻生产的安全性监测。结果表明,各处理比对照(不增施石灰、石膏、生物菌剂等)增产3.41%~20.80%,且各处理土壤、稻谷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具有增产潜力,但是需要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秸秆腐解的问题。本研究以玉米秸秆还田添加生物腐解剂,种植马铃薯作物,观察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秸秆还田中应用生物腐解剂,对当年马铃薯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大,没有增产或减产的状况出现,从改良土壤的角度,可能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宝应县麦秸全量机械旋耕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在推广应用中表现出的改良土壤、增强地力,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变废为宝、改善环境的三大效应;指出群众认识上的差距、机械作业量的增加、作业成本上的提高、管理技术上的差别等影晌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提出了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政策扶持、加快推进,规范管理、专业服务的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3.
《福建稻麦科技》2019,37(2):48-48
日前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伟东成功研发出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的生物法无污染制浆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展现出可观前景。历经十余年艰辛探索和试验,王伟东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以高效快速木质素分解复合菌系为核心、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的生物法发酵秸秆无污染生产草浆技术,草浆经过调制可生产瓦楞纸、纱管纸、可降解餐具等产品,形成一整套纸质产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美洲狼尾草(御谷)三系杂交种宁牧3号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狼尾草(御谷)三系杂交种宁牧3号及制种技术白淑娟丁成龙顾洪如周卫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南京210014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生物(籽粒、秸秆)产量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外已在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等不少作物上推广利用。美洲狼尾草...  相似文献   

15.
在东北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耕种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技术为核心,优化集成免耕(补水)播种、苗期斜式深松、养分调控、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与机械收获等技术,构建了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耕种技术模式.依托吉林省中部和西部14个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模式实证与综合效益评价.与传统...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连作免耕水稻抛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代银 《中国稻米》2001,7(5):29-30
为了科学简便地解决禁烧限烧区的秸秆还田问题,近年我们在成都市推广了2万多hm2固定厢沟双免耕秸杆还田技术,实行秸秆沟埋还田。但是,这项技术在成都平原稻区应用却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是技术要求开“十”字沟、厢沟和围沟,开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投入劳力多,劳动强度大;二是深沟较多影响田间机械收割作业;三是在爽水性较好的成都平原稻田开深沟打破犁底层后渗水严重,不利于水稻生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成都平原的土壤及生产条件,我们在总结农民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项集秸秆还田、水旱轮作免耕、抛秧…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大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大豆秸秆为材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400,5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吸附剂(BC400、BC500、BC600),检测其去除废水中苯酚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的制备温度显著影响其对苯酚的吸附效果,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表现为BC500BC600BC400。此外,废水中苯酚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吸附效果。45℃下苯酚初始浓度为40 mg·L~(-1)时,BC500对苯酚的去除率最高,达86%,生物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结果探明了大豆秸秆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去除苯酚的最适条件,可为大豆秸秆应用于苯酚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郝展宏  沙野  米国华 《玉米科学》2021,29(3):100-110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措施,对东北黑土地保护、抵御干旱、提高黑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秸秆覆盖技术的利弊,介绍美国基于秸秆覆盖程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分级体系,分析我国东北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限制因素。我国的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及条耕技术已经成熟,亟需大面积应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限制因素包括生态条件、农机农艺结合及农户认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百色市植烟土壤状况及保育和修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地调查和常年数据积累,分析了百色烟区植烟土壤的状况,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百色烟区冬翻晒土、秸秆还田、绿肥翻压、增施有机肥和腐植酸肥、施用生物肥料、生石灰、生物钝化剂等植烟土壤保育与修复技术措施的实施推广情况,提出了今后该烟区植烟土壤保育和修复的重点工作,可为百色烟区实施植烟土壤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年来东源县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特性,摸索出一套适宜在东源县推广的几种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以推广高效、低毒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