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家仕  黄敏  高清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62-65,71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野生药用种子植物147科561属1003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是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表明: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的优势科明显,15种以上的科有15科,共含209属423种,虽然只占总科数的10.20%,但占总属数的37.25%和总种数的42.17%。属的组成复杂,含1~5种的属共542属,占总属数的96.61%。分布区类型多样,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1类,其中热带分布85科,占总科数的70.83%,温带分布34科,占28.33%,中国特有分布1科,占0.83%;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5类,其中热带分布362属,占总属数的69.34%,温带分布153属,占29.31%,中国特有分布7属,占1.34%。同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非常相似,以热带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2.
对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整理出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1种,隶属30科44属,占甘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54种的94.44%,总科数的94%,总属数的92%。区系成分以北温带为主,占27.45%,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占13.73%;东亚分布占11.76%;各类热带分布占9.80%;中国特有成分占21.57%。根据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据初步调查,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计有381种,分属于68个科201个属。科可划为12个分布型或变型,属可划为23个分布型或变型。对其科、属的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属泛热带和温带性质的科共占74.07%,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32.59%,北温带分布型的属占总属数34.25%,其他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15.47%。本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与东亚-北美间断、东亚和墨西哥间断、地中海区、西亚-中亚、中亚-喜马拉雅、东亚、中国-喜马拉雅、中国-日本等分布区联系紧密。保护区有5种地域性特有种。其植物区系特点是以温带性质为主、兼有热带性质,并具有起源的古老性、成分的复杂性和地理联系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4.
黔南州5442株古树分属54科120属210种(含珍稀树种46种,中国特有种68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7属24种,被子植物47科103属186种。科、属、种分布区类型分别可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6个变型、12个分布区类型11个变型和12个分布区类型9个变型。科和种的热带性质较为明显,而在属的层面上,温带成分与热带成分的比重无明显差异;科的热带性质偏向于泛热带分布,属和种则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重;科的温带性质偏向于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属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东亚分布为重,种则以北温带分布为重。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调查与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约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92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等;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线蕨属等;中华里白、金毛狗、福建莲座蕨、乌毛蕨、狗脊蕨等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的蕨类构成了天然林的主要草本层与林缘。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6个,热带分布型有22科,占总科数95.65%(世界分布除外);属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热带分布型有41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的93.18%,R/T值为13.67;种的地理分布分属7个类型,以热带分布成分(47.19%)、东亚分布成分(33.71%)、中国特有成分(17.98%)突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属东亚蕨类植物区,处于华东-华中植物地区与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6.
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地处武陵山脉南坡中段,隶属华中植物区。该地区物种丰富,已查清维管束植物204科846属1 883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83属201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6种,被子植物160科751属1 666种;区系成分复杂,种子植物科级分布型可划分为10个分布型11个亚型,属级可划分为15个分布型20个亚型;特有成分多样,共有2个中国特有科25个中国特有属,众多中国特有种;区系起源古老,成分以中亚热带为主,过渡性特征显著;珍稀植物富集,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包括36种兰科植物)和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文山地雨林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山地雨林有维管束植物83种,隶属48科76属。该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81.24%和89.47%,温带成分分别占8.34%和5.26%。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49.40%;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5.30%;热带分布种占70.33%,温带分布种占8.43%。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特有种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特点和热带北缘性质,属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向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科学考察,记录到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150科710属1 503种或变种。对其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9个类型8个变型,以热带及主产于热带的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14个类型15个变型,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为主。分析表明,保护区植物区系丰富多样,稀有性突出,区系热带成分显著且呈边缘性分布,珍稀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辖曼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室内整理,辖曼自然保护区中的种子植物被鉴定为33科,106属,196种。按照属的分布区类型对这些种子植物研究,认为以温带植物区系为主。106个属中,世界广布属25个,北温带分布的属49个,旧世界温带分布的属11个,温带亚洲分布的属7个,东亚分布的属2个,泛热带分布的属2个,热带亚洲分布的属于1个,地中海区/西亚至东亚分布属5个,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属2个,中国特有属2个。  相似文献   

10.
以2012年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及蒲县县志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五鹿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五鹿山有药用植物45科128属179种;最丰富的科为菊科、蔷薇科、百合科及毛茛科(种数≥10),最丰富的属是蒿属、堇菜属(种数>5);大多药用植物分布高差为400m以下(含400m),80.4%分布在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植物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50.8%;有党参、苦参、地黄、黄芩、北柴胡5种道地药材;有珍稀濒危濒危植物5科7属7种;植物药用功能主要为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