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时英  袁学仁 《茶叶》2014,40(3):180-183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就出产在这里.还有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云南独有的茶树群体种.这里的茶树资源、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令人神往,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科技人员来工作和创业.张木兰就是向往云南大叶茶而来云南工作的一位女科技工作者,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茶叶事业,为发展云南茶业作出了卓越成绩.  相似文献   

2.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平盛  许玫 《中国茶叶》2001,23(4):34-35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种质资源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云南茶区广阔,气候独特,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其茶树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素为世人瞩目.因此,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广泛征集、妥善保存并深入研究,是茶叶生产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形势要求,也是以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基础,开发大西南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在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成果斐然,尤其是自"七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投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承担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攻关项目,较全面系统地对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茶树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给云南大麦种植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云南干季(11月至4月)降雨量、气温(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大麦生长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与GIS技术结合,对云南大麦种植区进行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麦气候生态类型可划分为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中南部富热湿润大麦种植麦区、东部半湿润大麦种植区和西北部温暖湿润大麦种植区,其中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是云南大麦最适宜和优先发展种植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研究现状,就三者的分类学地位、起源进化、独特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意见.分类学,形态学,染色体组组成,SSR分子标记等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藏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一个亚种,而新疆小麦被划分为六倍体小麦内的一个独立的种(Tr.petropavlovskyio),推测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可能是由中东等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而新疆小麦或许是外来原始六倍体小麦传入中国新疆后,再与新疆本地的波兰小麦杂交的后代.研究还表明,西藏小麦和云南小麦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要大于新疆小麦.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08,(6)
魅力云南.彩云的故乡。七彩云南以美丽的风景、富饶的资源和优异的生态环境留住了无数游人的脚步.吸引了众多商贾的目光。普洱茶—云南独有的茶中瑰宝.更是为七彩云南的美丽画卷添上了传神的  相似文献   

6.
古茶树是云南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还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研发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等.保护云南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打造成"绿色经济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云茶这一传统支柱特色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概述了云南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现状,分析资源保护中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7.
云南野生甘蔗抗旱性遗传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云南蛮耗割手密、云南富宁斑茅组合后代在人工水分胁迫下测定相关抗旱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平均值综合评价抗旱表现,结果表明:①云南富宁斑茅组合后代抗旱性最强,其次是云南蛮耗割手密、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组合后代;②随着代数增加抗旱性不断得到改良,云南富宁斑茅种质表现较强的抗旱性遗传优势.  相似文献   

8.
做大云南麻类产业 打造云南绿色纺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类纤维的绿色环保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麻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麻类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本文就发展云南麻类产业、打造云南绿色纺织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分析了在云南发展庥类产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植物学特性和品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稀有茶树品种"紫娟"新梢芽叶呈紫芽、紫叶、紫茎,加工制品,茶汤水色亦为紫色,香气郁香独特,叶底呈靛青色.适宜云南主产茶区种植.黄酮类、锌、 花青素和EGC含量比云南大叶种茶高.花青素含量约为一般红芽茶的3倍.经动物试验表明其降压效果优于云南大叶种茶.  相似文献   

10.
云南亚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云南纤维亚麻生产环境气候的多样性、亚麻生态适应性以及产业化经营要求出发,分析云南亚麻种植、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低纬高原立体气候条件下做强做大亚麻特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云南蔗区甘蔗控释肥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劳动力成本较高是制约云南蔗区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云南蔗区气候、土壤肥力状况和甘蔗需肥特点,追踪国内外控释肥的研究进展,研发甘蔗控释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种植甘蔗劳动力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种植甘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云南普洱散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特征,结合多年勐海茶厂和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云南普洱散茶感官审评要点和各级云南普洱散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水稻磷高效遗传育种已成为解决多年来施用磷肥造成环境污染和挖掘利用土壤潜在磷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综述了水稻磷高效的概念、耐性机理和评价指标,并基于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种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之一的地位,着重探讨了云南稻磷高效特性鉴定和基因源发掘进展及其在磷高效育种中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云南工业大麻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有关大麻类型划分作了介绍,简述了国内外工业大麻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详实阐述了云南多年来对大麻的研究,并根据云南自然环境、种植大麻的民俗及高毒大麻的禁种等优势条件,推广种植自育低毒品种"云麻1号",由公安禁毒部门和公司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并建立起工业用大麻产业化体系,充分显示云南发展工业用大麻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云南棉花种质资源考察与收集总结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省是我国唯一的陆地棉 ( G.hirsutumL.)、海岛棉 ( G.barbadense L.)和亚洲棉 ( G.ar-boreum L.即中棉 )三个栽培种兼备多种生态种质资源类型分布的省份。特别是亚洲棉 ,约在两千年前从原产地印度经缅甸首先传入云南 ,在以后的千百年中传遍了我国大江南北 ,为我们祖先的主要衣着原料。由于现代纺织业、服装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兴起 ,亚洲棉的种植面积日趋缩减。2 0世纪 5 0年代在我国主产棉区已被彻底更换 ,仅在云南及广西、贵州等省少量种植。作为多年生海岛棉的木棉 ,也是首先在云南发现 ,且种植较多 ,但近年来 ,却有濒临灭绝的危…  相似文献   

16.
亚麻栽培已打破了长期的地区分布界线,种植区域不断南移,1993年在21.8'N-29.15'N的云南低纬高原试种成功.经过10年发展,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并获得较好的生物产量和纤维品质,已成为云南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一个亮点.本文总结了云南低纬高原特色气候下的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9,(4)
一、茶叶在云南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云南是26个民族集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历史原因,形成在云南许多民族地区只能发展茶叶,以茶为生的  相似文献   

18.
青枣是一种清甜多汁、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广泛栽培.近年来由于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青枣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由此导致的农业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而有机肥和生物炭能够有效缓解过量施用化肥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立足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研究了有机肥与生物炭配施对青枣光合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果农提供有效的施...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一春  杨盛美  许玫  王平盛  宋维希  矣兵 《茶叶》2007,33(4):224-227
结合从事茶树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多年的经验体会,本文针对云南大叶茶资源,概述现阶段开展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主要措施及共享利用的主要方式,提出了今后加强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提高共享效率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蔗区干旱的原因和抗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再加上借鉴美、澳两国先进的抗旱经验,对今后云南蔗区抗旱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