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mm,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要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或不洒水。  相似文献   

2.
<正>手机尾号为1459的用户问:金针菇的菌盖上出现褐色斑点,初期时针尖状,后扩大,有时菌盖也开裂,这是什么病,该怎么治?专家解答:通过症状描述这是金针菇黑斑病。防治金针菇黑病斑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相对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而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上生长,顶端膨大后形成菌盖.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仅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  相似文献   

5.
正金针菇锈斑病在金针菇栽培中发生较普遍,危害严重。该病主要发生在金针菇的菌盖及子实体上。受害初期病部表现为针头状的锈色斑点,后逐渐扩大,边缘不整齐。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锈斑。发生严重时,一个子实体的菌盖上可有数十个锈斑点。该病是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可通过培养料和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条件下最易发生。培养料水分过高或菇床湿度大,  相似文献   

6.
黑斑病和锈斑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常见的两种病害,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其防治方法分别如下:一、黑斑病黑斑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该病以危害菌盖为主,患  相似文献   

7.
<正>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  相似文献   

8.
<正>金针菇如果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菌盖在未形成商品菇时就开伞,而早开伞的菌盖容易脱落,形成无菌盖的光柄菇,影响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冯国民 《吉林农业》2006,(11):32-32
一、症状表现食用菌菌盖斑点病发病初期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后呈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菇床上病菇长有白色子实体,严重的菌褶粘连在一起。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一般由覆土带入菇房,经气流传播。菇房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三、防治方法1、发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00,(4)
金针菇营养丰富,其干品蛋白质含量高达13.79%,还含有一种扑菇素,具有抗癌作用。将金针菇加工成罐头,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可提高经济价值。具体方法如下。 1.原料选择与处理选用新鲜、菇形完整、无畸形、无杂质、无异味、无病虫害、颜色洁白或乳黄色、菌盖直径为1.5厘米左右、菌柄长约15厘米左右的金针菇作为原料,剪去菇根,然后浸在水中洗净。 2.预煮杀青将金针菇放在100℃沸水中煮3~5分钟(以菇体中心熟透为宜),捞出后迅速放在清水中冷透,然后筛选分级。菇盖直径1.5厘米左右,菌柄长  相似文献   

12.
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能力和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多种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1.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  相似文献   

13.
瘤盖菇症状:菇体发育生长缓慢,菌盖上出现颗粒或瘤状突起物。发病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菇体停止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1.补养方法给食用菌补允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在菌床、菌块上喷洒。在幼苗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  相似文献   

15.
1.斑点病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通过害虫及操作人员传播,在高温高湿下易发病,夏秋季发生较重。发病初期,菌盖出现黄褐色变色区,随即变成暗褐色凹陷斑点。防治方法:控制好空气的相对湿度,尤其在蘑菇生长后期,菇房湿度不要超过85%,避免菇盖表面积水和士面过湿,减少湿度波动。发病后用600倍  相似文献   

16.
一、黑斑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茵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茵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毫米~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茵盖开裂.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的转潮作以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1.厘米,菌柄长14~15厘米时采收。采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湿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应在菌袋上覆一层地膜,以保湿度,创造一个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使其尽快形成原基,加速转潮。3.给予微弱的散射光金针菇在黑暗环境中形成菇原基的数量远…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区菇农生产的金针菇往往表现为菌盖大小不一,菌柄长短不齐.且菌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菇体不肥嫩滑润.外观与食用品质都较差。为提高商品质量,我们做了研究与改进工作.并生产出了色白质嫩、菇形整齐、菌盖圆小肉厚、菌柄不褐根的  相似文献   

19.
<正>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鲜空气。金针菇在催蕾期和子实体生长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在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6%,子实体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但在子实体长到4厘米高时,则需要控制菇棚内的氧气含量,此后若菇棚内氧气含量较高,金针菇菇柄短,菇帽容易开伞。金针菇催蕾期和子实体生长前期要补氧。每天将菌袋外覆盖的薄膜揭开,并在早晨和傍晚打开棚室前后通风口,通风1小时,然后将菌袋外的薄  相似文献   

20.
1 补养方法 给食用菌补充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在菌床、菌块上喷洒.在幼蕾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喷洒营养液最好在采收后进行.对菌块和椴木还可采用浸泡法补充营养,即让其在配制好的营养液中浸泡后取出,一般在每茬菇采收结束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