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泰安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处理矿区污水的效果,本文比较分析了该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进出水中COD、BOD、氨氮和SS的浓度大小,并得出如下结论: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对COD、BOD、氨氮和SS的去除率分别在72.5%、65.9%、55.8%和84.6%左右,与改造前的49.1%、56.0%、6.4%和86.8%相比,除SS的去除率基本不变外,COD、BOD、氨氮的去除率均有所提高,出水整体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即COD≤60 mg/L,BOD≤20 mg/L,SS≤20 mg/L,氨氮≤15 mg/L;氨氮去除效果与改造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去除率提高了49.4%。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处理榨菜废水高COD含量的可行性,通过静态烧杯试验确定铁炭微电解的最佳反应pH、反应时间和铁炭体积比,Fenton的最佳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和初始Fe~(2+)浓度。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技术最佳条件为pH=3.00、铁炭比1∶1和反应时间30 min,Fenton最佳反应时间120min、H2O2投加量3.5 m L、Fe~(2+)浓度为70 mmol/L。铁炭微电解对废水COD去除率达到39.30%,Fenton技术对废水残留COD去除率为78.54%,两种技术联合处理后榨菜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1.03%,对氨氮、Cl~-、色度、SS的去除率分别为70.41%、40.33%、97.35%、57.14%。  相似文献   

3.
选择宁波地区的A/O一体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人工湿地等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各工艺终端处理设施的进出水水质跟踪监测,进行各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和稳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工艺的COD、BOD5、SS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A/O一体化 > 生物滤池 > 生物转盘 > 人工湿地,TN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物滤池 > 生物转盘 > A/O一体化 > 人工湿地,其中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的COD、BOD5、TN 平均去除率均显著高于人工湿地工艺;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随着终端处理设施运行年限的延长,COD、BOD5、SS、TN去除率均保持稳定,而人工湿地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处理工艺在低温期(11月-次年4月)和高温期(5月-10月)的SS去除率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在低温期明显低于高温期,其中A/O一体化工艺差异相对较小,生物滤池工艺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浮工艺预处理硫酸卷曲霉素,并进行了工艺条件选择。结果显示:在进水COD浓度6000~20000mg.L-1、SS浓度2000~5000 mg.L-1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48%,SS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狐尾藻对不同浓度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为推广新型水生植物品种在处理养殖废弃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狐尾藻投放于分别经过养殖场1、2、3、4和5级处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级废水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固体悬浮物(SS)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绘制其变化曲线,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经1~5级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浓度均呈试验前期快速下降、后期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试验结束时,各级废水中NH4+-N的总平均去除率最高,达94.5%;TP的平均去除率相对较低,为74.6%;TN、SS和COD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5%、81.3%和79.1%.[结论]狐尾藻能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等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在治理和修复污染水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印染废水,研究出水达标排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COD、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9.3%、99.2%;出水COD、色度分别为80.24 mg/L、16倍,且未检出SS.因此,出水COD、SS、色度等指标均优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第2时段1级排放标准.可见,MBR处理印染废水达标排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藕田湿地对农村农田环境污水的净化作用非常明显,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总氮、总磷、铵态氮和SS浓度.处于生长期和成熟期的藕田湿地效果最好,对上述5种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75%、60%、40%、70%以上;而处于后期的湿地系统则稍差,平均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SS除外,不同时期的湿地系统对SS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  相似文献   

8.
就垂直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化粪池出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分别为2和3 d时,复合系统对COD和BOD5的去除率最大.在HRT为3 d的前提下,复合系统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与COD、BOD5、NH3-N负荷之间呈抛物线关系.3个复合系统中,VH1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明显,达最大去除率时COD负荷为25.40 g/(m^2·d)、NH3-N负荷为14.82g/(m^2·d),当BOD5负荷分别达13.75 g/(m^2·d)时,其对BOD5的去除率也达到最大;复合系统对COD、BOD5的去除率与气温之间呈抛物线关系,VH1对COD的去除效果明显,当气温为23.5℃时对COD的去除率最大,而当气温为21.1℃时,对BOD5的去除率最高;复合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与气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自制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对医院污水(色度125倍、悬浮物含量1 241 mg/L、COD 2 351 mg/L)的絮凝特性,并探讨聚合氯化铝(PAC)对APAM的助凝作用,考察了APAM的投加量、分子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AC 66.0 mg/L、APAM 1.2 mg/L,对原水的絮凝效果最佳,色度降低率61.60%,悬浮物含量(SS)降低率67.61%,COD降低率20.88%。色度、SS、COD降低率均优于市购的APAM(Mw1 000×10~4、Mw2 000×10~4)。  相似文献   

10.
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湿地进水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对进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找出最佳的投药量,进行了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人工湿地进水预处理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污水中SS、TP、COD去除效果较好。在PAC最佳投加量为24mg/L、PAM为0.3 mg/L时,对河水和生活污水的S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69%,对TP的去除率为41%、49%,对COD的去除率为36%、44%。湿地的年药剂费用为6.2万元。  相似文献   

11.
以红树植物秋茄为湿地植物构建耐盐人工湿地系统,以研究采用红树林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含海水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特性,实验中分别研究了红树林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含海水比例为10%、30%和50%的污水时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水中海水比例在30%以下时,红树林人工湿地对含海水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对NH4^+-N、TN、TP及COD等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6%.79.8%、75.5%~89.6%、82.7%~97.4%及66.6%-85.3%,处理效果较好。当海水比例为50%时,红树林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明显下降,对COD的去除率下降至40%左右。实验中进一步研究了在进水海水比例为30%情况下人工湿地的负荷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负荷维持在12.6。18.9g/(m^2·d)范围内,可使红树林人工湿地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其对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占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造纸废水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容  万金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34-12136
采用逐渐增加进水COD浓度、减小水力停留时间的方法启动接触氧化反应器,反应器启动34d后,COD的总去除率稳定在88%,邻苯二甲酸和二甲苯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75%和78%。沿水流方向,细菌数量随有机物质的减少而逐渐减少。生物膜厚度呈递减趋势.兼氧、好氧段依次出现游泳型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长良好的凤眼莲和水鳖作为供试材料,探讨了由凤眼莲单植、水鳖单植和凤眼莲-水鳖混植等种植模式构建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SS、TN、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单植的湿地对污水中COD、TN的去除率最高,其次为凤眼莲-水鳖混植的湿地;而水鳖单植的湿地对污水TP的去除率最高,其次为凤眼莲-水鳖混植的湿地;凤眼莲和水鳖对污水中SS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试验后期,因水鳖叶片的死亡,富集于植株叶片内的氮磷元素随死亡残体重新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TP、TN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冬季时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代谢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低温微生物x1005和x1213菌株,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低温条件下UASB法处理猪场废水降解能力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x1005和x1213菌株对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2.5%和67.1%;对BOD的去除率分别为56.7%和49.3%;对SS去除率分别为5.1%和3.2%。  相似文献   

16.
浸润线高度对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开展了不同浸润线高度下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浸润线可改变湿地填料层中的溶解氧分布和水力流态,从而造成了3种类型湿地系统对猪场沼液处理效果的差异;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M)对猪场沼液中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好于低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L)和高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H);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利用溶解氧梯度在填料层内实现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共存,从而使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在同一系统内完成,提高了系统的脱氮能力;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系统还可适当增大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可优化水力流态,从而进一步改善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结合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对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人工土快滤池对三级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 、SS、N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67 %、92.7 %、73.6 %、49 %和78.9 % ,其出水水质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排放标准 ;再经水培通菜和生菜处理利用后 ,整个处理系统对滤出水中COD、BOD5、SS、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0.0 %、98.2 %、96.9 %、86.3 %和87.3 % ,水培蔬菜利用后的排出水水质达到三级处理水平 ,可作为中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城市绿化 ,实现城市粪便污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