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氏杆菌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氏杆菌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S2...  相似文献   

2.
母牛的接种史:在幼犊期接种流产布氏杆菌19号疫苗的母牛,也许可避免布氏杆菌性流产;但接种无法确保免疫,由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试验中接种可产生假阳性反应,故接种史在血清学试验中很重要。优质抗钩端螺旋体疫苗十分有效;由接种产生的免疫可维持约12个月。但严重和/或频繁受钩端螺旋体侵染,则考虑需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猪种布氏杆菌WboA基因缺失株(B.suisΔWboA)对绵羊的免疫条件,本研究采用1岁左右的成年雌性绵羊对B.suisΔWboA的免疫剂量及免程序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分5个组进行,其中A、B、C 3个试验组分别以2倍剂量重复接种、4倍剂量重复接种和单剂量1次接种B.suisΔWboA,D组单剂量1次接种猪种布氏杆菌S2疫苗株(B.suis S2),E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羊首免后7 d、21 d和35 d分别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水平;在首免后35 d,分别采用布氏杆菌强毒菌M28株(B.melitensis M28),经腹股沟皮下注射攻毒。攻毒后28 d,分别取试验羊的脾脏分离攻毒菌株。所有试验羊,在实施攻毒前,其精神、食欲均正常。血清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在二免7 d、21 d后,A组和B组试验羊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C组,而且均超过D组试验羊的抗体水平。攻毒后的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攻毒后28 d,A组和B组试验羊的脾脏细菌分离数量明显低于C组试验羊,并且均低于D组试验羊的细菌分离水平。实验结果表明,B.suisΔWboA的免疫剂量由单倍改为2倍或4倍,免疫程序由单剂量1次改为2倍或4倍剂量2次,可以明显提高免疫效果,并达到与亲本疫苗菌株B.suis S2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3):104-107
为了解绵羊对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口服和注射2种方法对绵羊进行了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试验,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以及c 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抗体阳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是80%、70%、60%,并且在免疫100 d后羊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RBT 20%、SAT 10%、c ELISA 10%,免疫250 d后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2倍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均达到最高为60%,并在免疫100 d后均转为阴性。以正常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免疫7 d后RBT和SAT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为80%,c ELISA抗体阳性率达到60%,30 d后达到80%,而疫苗免疫370 d后,RBT和SAT检测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0%,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依然80%;而2倍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370 d后,RBT和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仍保持着100%,SAT检测抗体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从免疫羊抗体产生及体内消长规律来看,布氏杆菌S2疫苗注射免疫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且两种免疫途径的试验羊均且未发现明显接种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系用猪种布氏杆菌S2株(CVCC 70502)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它作为活菌苗具有使用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供猪、牛、山羊和绵羊等多种动物免疫使用,可以使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口服免疫多种方法接种.为了测试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不同接种方法的实际免疫效果,特以绵羊为例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标记疫苗株来解决流产布氏杆菌(B.abortus)鉴别诊断方面的缺陷,本研究以bp26基因作为重组靶住点,S19为亲本,利用bp26基因ORF外侧序列作为同源重组序列,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为抗性筛选标记,通过双交叉重组筛选获得bp26基因缺失突变的重组S19株,命名为S19-△26.小鼠感染结果表明,突变株S19-△26的残留毒力与亲本株S19相比较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康复时间约为15周,突变株S19-△26、亲本株S19和B.abortus强毒株S544接种小鼠后的第3周能检测出"O"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而第6周开始S19和S544接种小鼠BP26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S19-△26接种的小鼠一直没检测到BP26特异性抗体.小鼠免疫保护试验显示,脾脏分离CFU数比空白对照要低310g10,S544攻击后脾脏细菌分离数表明突变株具有与亲本疫苗株免疫保护性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S19-△26免疫能够通过血清学方法与野生型B.abortus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相区别,具备作为标记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动态与信息     
为专门预防布氏杆菌病,采用19及82号菌株接种。当使用19号株时,动物血清长时间阳性,这样,妨碍着他们对疫苗菌株和野株的鉴别反应,同样妨碍着畜群布氏杆菌病疫情状态的确定,使用82号株接种大约有10%~20%怀孕的乳牛及青年母牛流产。新的布病接种菌株82显长效并且免疫动物不流产而区别于上述苗。我们进行了82布病菌株苗应用效果的免疫形态学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8):62-67
为了鉴别羊种布氏杆菌自然感染和S2疫苗(猪种)免疫羊,选用布氏杆菌S2疫苗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出的编码基因与已公布的布氏杆菌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分析,找出S2特有基因GL_0002181,对GL_000218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验证,同时用BP26蛋白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S2疫苗免疫绵羊血清作为检测抗体,重组菌BL21(pETGL_0002181)、BL21(pETBP26)与BL21(DE3)空菌比较,分别在31 ku、32 ku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说明重组蛋白能够与S2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而重组表达菌BL21(pETGL_0002181)菌体蛋白与自然感染血清不反应,重组蛋白BP26与自然感染血清反应,说明GL_0002181基因在S2疫苗株中存在,在羊种自然流行株中不存在。结果表明:GL_0002181抗原可用于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与羊种布氏杆菌自然感染鉴别诊断,为布氏杆菌病有效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0年初,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的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免疫接种能有效控制布病感染牛群流产、死胎率,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本试验还对鲜乳样本中布氏杆菌核酸开展了PCR检测,对疫苗接种奶牛是否存在乳汁排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奶牛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机率也有所增加。布氏杆菌病的病源是布氏杆菌,人和牲畜都会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传染源较多,包括病牛、流产胎儿、用具、饮水、饲料和直接接触等,净化奶牛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措施是防疫。本文主要介绍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检疫方法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一、禽病难以控制的原因1.疫苗质量。用假、劣质疫苗免疫接种后,因其效价低、灭活不全或净化不好等原因,不能有效刺激被免禽免疫系统而不能产生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抗体,从而因达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使禽病的控制难度增大。灭活不全或净化不好时,甚至还能激发或诱发被免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2.免疫程序。没有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科学或不按时执行免疫程序,因免疫病种及其血清型、接种时间、接种途径、疫苗用量等使疫苗效  相似文献   

12.
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中,尚未有完全不产生假阴性反应的方法,尤其是在感染的早期。27头来自无布氏杆菌病母牛的处女犊,经由眼结膜接种流产布氏杆菌544株后(1.5×10活菌)于发现培养阳性时,研究它们的血清学。其中18只以前曾接种过19菌株或45/20菌株菌苗,9只未曾接种菌苗。以感染后血清样品应用放射免疫检定(RIA)、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溶血试验(IHLT)及玫瑰红平  相似文献   

13.
正羊患布氏杆菌病后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牧场中常看到隔离群中的病羊,其流产率往往不高。羊布氏杆菌病的人工免疫也很有效,已经提出了好几种有效的菌苗,有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1 19号菌苗19号菌苗对绵羊存在一定的免疫效力,在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广泛用于预防绵羊布氏杆菌病。我国兽医人员也证明19号菌苗对绵羊有效,并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广泛应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实验证明接种19号菌苗的绵羊有较好的免疫力。在疫区使用时,有些牧场的流产率比注射菌苗前显著下降,在以19号菌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本文中首先提到,干燥抗布氏桿菌病19号疫苗在牛群中已经广泛应用并已获得显著成效,而据苏联农业部兽医总局为了测定干燥抗布氏桿菌病19号疫苗的免疫原性所组织的特别委员会的报导,此种疫苗应用于棉羊效果也很好,有90—100%的接种过疫  相似文献   

15.
8株布氏杆菌BCSP31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GenBank中布氏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8株来自3个布氏杆菌种的布氏杆菌表面蛋白31(BCSP31)全基因。PCR产物经克隆和序列分析后发现,该基因非常保守,8株不同菌株间的同源性高于99.3%;进化关系分析显示,5株中国来源的菌株(S2,M5,M111,M28,A387)显示了最近的同源关系,其中2个弱毒菌株S2和M5的BCSP31基因序列100%同源。3株外国来源的菌株(S19,2308,Rev.1)中,S19和2308同源性为100%。Rev.1与其他7株布氏杆菌BCSP31基因均有较大的差异。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SP31基因序列差异与布氏杆菌的种属和毒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正> 1 急性传染性疾病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由于这类烈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只能采用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可根据该场或该地区疫病情况和微生物种类来制订免疫接种程序。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该地区。只在有过某种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地方,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2 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是造成雏鸡在育雏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21日龄以前的雏鸡饲料中添加0.05%  相似文献   

17.
丁亮  王永胜 《猪业科学》2022,39(2):20-25
猪场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造成的损失大小取决于不同猪场的情况,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受影响的生产阶段或猪场规模等.除建立阴性群的净化程序(封群/淘汰)和改善生物安全和管理外,接种PRRS疫苗也是控制该病的常规方法.母猪大规模接种疫苗或母猪和仔猪同时大规模接种疫苗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控制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布氏杆菌S2弱毒疫苗特有的S2JY3基因的功能和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能性,应用PCR技术扩增S2JY3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对目的片段与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理化性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S2JY3基因全长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大小值为43 kDa,理论等电点为9.73,蛋白质不稳定系数为36.31,是稳定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577,为亲水性蛋白;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表明S2JY3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区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蛋白rS2JY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S2JY3与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羊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不与自然感染羊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该研究为羊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快速检测和鉴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羽 《动物保健》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未免疫羔羊和以Rev-1疫苗免疫的羔羊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动态。试验在18只羔羊中进行,其中9只羔羊在2—4日令时接种马耳他布氏杆菌Rev-1株疫苗,剂量5亿菌。全部羔羊在接种后的第7,14,28,42,56,90和120天抽血检查。用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